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教材建设笔谈⑰学校层面教材使用的基本逻辑

尺寸教材,国之大者。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体现国家意志,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铸魂育人的基础工程。为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要求,我们设置了“教材建设笔谈”专栏,旨在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教材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一起来看专家的观点——

教材建设笔谈⑰学校层面教材使用的基本逻辑

雷浩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于教材使用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但是这时主要是从教学角度关注教材是如何向学生呈现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基于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教材使用的研究都未形成气候,更缺乏相应的系统探索。然而,在过去二十年间,这一领域迅猛发展,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者们均非常关注学校教育中师生是如何使用教材的、教材对课堂教学实践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是这一领域最为重要的助力。新世纪以来,全球不少国家迎来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浪潮,然而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们均面临“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哪一种教材使用是有效的”的困惑。在我国要回应这一问题,关键是需要厘清学校层面教材使用的基本逻辑。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学校层面教材使用的基本逻辑是:学校要管好教材,教师要用好教材,学生要学好教材。

一、学校管好教材,建立教材使用规范

教材使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应制定规范确保国家和地方教材使用要求落到实处,同时也应以教材使用为契机彰显学校育人特色。首先,制定学校层面教材使用规划。学校层面教材使用规划来自对教材政策的解读以及学校育人历史的分析,据此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学科教材使用计划,进而形成学校层面教材使用的特色路径。其次,建立学校层面教材使用制度。学校层面的教材使用制度包括教材的选用、使用、督查以及保障举措等,这些制度为规范学校层面教材使用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也为提升教师教材使用积极性提供激励。最后,创建教材使用的“赋能”机制。以学科组为单位,定期组织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使用校本教研活动,提升学校教师的教材使用水平。

二、教师用好教材,形成“理解-运用-评估-改进”教材的循环机制

教师使用教材是学校层面教材使用的关键环节,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科育人目标。为此,教师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应该将这一要求落实落细。教师教材使用的基本机制是:首先,理解教材。教师理解教材的过程主要包括了解理想教材(学科育人目标)、诠释原型教材、表征和选择教学的教材、调整和改进学习的教材。其次,运用教材。教师运用教材的过程就是课堂教学过程,这同时也是一个师生以教材为中介进行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教材的互动、活动情境以及教学结果等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然后,评估教材。教师理解和运用教材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以“学生学得怎么样”为核心的教材使用评估也是教师使用教材的重要一环。最后,改进教材。依据教材评估中收集的教材使用过程证据和目标达成状况证据,进一步调整教师教材使用过程。上述四个环节构成教师教材使用的循环机制。

三、学生学好教材,通过与教材互动来实现自身的发展

学生使用教材不是死记硬背教材知识,而应该是通过与教材互动获得良好学习体验、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基于学习目标了解教材本身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将教材内容结构化,教材各部分的功能也基于学习目标得以彰显;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动机、信念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的教材使用方式。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为了确保学生更好地使用教材,这一过程需要凸显学科典型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学科特点的教材使用方式。

学校层面教材使用既是落实国家育人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激发学校活力、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现实需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本文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上梳理了学校层面教材使用的基本逻辑,但是这三个层面构成一个各有分工、相互影响的系统,而不是相互割裂的。以系统化的学校层面教材使用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教材建设笔谈⑰学校层面教材使用的基本逻辑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