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群山深处的青春力量

戴上安全帽,背上几十斤的监控设备,爬上距谷底200多米高的拱圈,脚下是缭绕的云雾,眼中是绵延的群山……8月14日,在“世界第一拱”水落河特大桥的施工现场,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进行暑期专业实践的学生正在开展施工监控工作。

水落河特大桥作为古金高速项目全线控制性工程,建成后将成为成都至贵阳最便捷的一条通道,是世界第一跨径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浇筑公路拱桥。建成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也将新增一条南向出川的大通道,为其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及川渝滇黔旅游环线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山势陡峭,高差巨大,且处于地质活跃地区,裂隙发育众多。水落河特大桥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其拱圈由45个节段组成,首次采用高流态C80低收缩高韧性纤维混凝土,在每个节段浇筑前,都要通过精密计算,保证相应的长度和弧度,确保在合龙段精准对接,整个过程就像搭积木。这就要求,必须通过现场监测和监控计算等手段,对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内力和位移状态进行监测、分析、计算和预测,从而正确地指导施工。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有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底气。我们团队主要从事于国内大跨径要顺利完成工作,除了技术上的挑战,生活和工作中碰到的困难也无处不在。

“一天傍晚,在乘车返回项目部的路上,我们的汽车因路面颠簸而失控撞向一旁山体,一只轮胎卡在排水沟里动弹不得。最后靠大家齐心协力将车辆一点一点“在开展主拱圈混凝土浇筑时,重复地主梁悬浇工作很容易让大家心生疲倦。”“我们每天要爬几百米高的拱圈,要忍受酷暑炎热。”……这样的困难和挑战时时都有。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随着施工梁段逐渐在水落河上方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我们心中的疲乏、枯燥便瞬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自豪与成就感,大家内心也多了一份对大桥建成的向往。”实践成员于磊这样说。

同学们的付出也得到了参建各方的认可。“这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解决大跨度混凝土拱桥悬臂浇筑施工中的多项技术难题,为我们大桥的高效高质建成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水落河特大桥施工现场项目总工曹政介绍道。

目前,监控小组已完成锚碇连接件优化、挂篮计算复核、横向抗风计算、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合龙温度这一敏感性因素,在田仲初教授的指导下,团队已在合龙口位置与主拱圈各部位布置全方位的温度测点,持续采集了十余天的温度数据并对合龙时的温度进行预测。在有效监测数据及理论计算分析的指导下,水落河特大桥成功完成了左右幅拱圈的合龙。

“学生们在这次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将书本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增强了服务社会和人民的情怀。我认为现场的艰辛和困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只有在艰苦中,才能认识自我。我们也将继续深化这种模式的探索,让学生在工程报国中练就过硬本领!”指导这次实践的田仲初教授介绍道。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彭怡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群山深处的青春力量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