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高职院校“订单班”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基础,能够有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衔接。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推进,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也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肩负的“时代使命”之一。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化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知华友华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学校职业教育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特色优势,助力本土企业“走出去”,成立“国际订单班”。文章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订单班”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组建、管理模式机制等多个角度,对高职院校“订单班”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校企合作;国际订单班;“中文+职业技能”

一、“国际订单班”校企合作背景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来华留学质量[1],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履行国际交流合作职责,稳步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工作。2019年11月,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助力“走出去”本土企业安徽海螺集团,招收了首期“国际订单班”留学生。作为我国建材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排头兵,安徽海螺集团早在“十二五”初期即响应“走出去”号召,在印度尼西亚、缅甸等东盟国家进行投资布局。2012年,安徽海螺集团在印度尼西亚南加里曼丹省投资兴建了中国水泥行业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外工厂,目前已成为印尼最大的中资企业。印尼海螺贸易有限公司(简称“印尼海螺公司”)立足印度尼西亚,辐射整个东南亚地区,在印尼多地布局,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遇到招工难题,最主要的障碍是当地人不懂中文,交流不畅,技能培训也不到位。印尼海螺公司希望能够通过订单班的方式,培养一批既懂中文和专业,又对中国企业文化和理念认同的当地员工。

本着“资源互享、互惠共赢、服务企业”的原则,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和印尼海螺公司建立起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印尼籍留学生培养试点项目,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推动印尼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满足安徽“走出去”企业本地化用工需求。

二、“国际订单班”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国内对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邵林(2018)以江苏高职院校为例,从学校、企业、学生三个角度对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2];王新等(2020)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亚吉铁路订单班为例,围绕校企协同育人,分析了国际订单式培养新模式,探讨打造跨境教育新模式[3];赵岩等(2022)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高职院校国际学生“中文+职业”人才培养模式[4],后又以个案形式研究临床医学专业,分析“中文+临床医学”专业班级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5]。这些学者均以个案研究方式探讨了高职院校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贡献智慧和力量[6]。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以职业教育为重要抓手,助力安徽海螺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当地人才,设立“国际订单班”,通过学历教育(三年全日制专科)和非学历教育(短期“中文+技能”培训),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实现互利共赢。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国际订单班”留学生开发课程标准,同时与印尼海螺公司共同开展“鲁班工坊”项目建设,输出中国职教标准和教学资源,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芜职智慧”和“芜职方案”。

三、“国际订单班”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安徽海螺集团,关注企业“国际订单班”留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结合实际制定“国际订单班”留学生“中文+职业技能”培养方法[7],其结构化简图如下:

高职院校“订单班”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华留学生实训课程

1.坚持完善制度顶层设计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留学生人才培养及援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完善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专业标准、教学资源、国际化师资人才、汉语水平考试、国际化“1+X”证书等资源建设。同时,配备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拥有国际视野的优质师资团队,设立“留学芜职”奖学金,围绕留学生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日常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研制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为做好新时代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留学生培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既满足留学生群体的特色,也符合政策要求进行趋同化管理。

2.全日制“国际订单班”留学生培养模式持续优化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安徽海螺集团国际人才需求及“国际订单班”留学生志愿技能专业培养方向,充分发挥中国职业教育特色优势,将企业需求与优势专业学科配对。

采用“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留学生第一学年进行中文学习,提高中文学习交流能力;第二和第三学年,在强化中文应用的基础上加入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考虑到留学生中文水平不能完全等同于中国学生,即采取对留学生进行单独编班模式,进行小班教学,以技能教学为主,推动“中文+职业技能”融合发展,着力整合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两个领域的教学优势,既注重语言教育中的交际性与实用性,也注重职业教育中的专业性和实操性。

学校紧跟时代步伐,服务国家战略,开展多期中华文化(徽文化)系列体验活动,让留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基本国情,感受中华优秀文化;定期组织留学生参观学习中国现代化发展成果,多维度为留学生提供了解中国快速发展新面貌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留学生对中国的认同感,切实感知中国、了解中国乃至爱上中国;在安徽省同类院校中,学校率先开展留学生创新创业模拟实训,丰富留学生创新知识,培养其创业素养,有效提升留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学制三年,第一学年语言和文化课程13门,共计1008学时,包括中文学习、文化体验及武术运动等课程,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提升语言技能,从文化体验和中华武术感知中国魅力;第二、三学年专业课程22门,共计1488学时,其中实践实训类834课时,占比56%,充分展现了以提升技能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层次锻炼留学生实操能力,帮助留学生毕业进入合作企业后能快速上岗,满足企业个性化用人需求。

“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留学生的中文交流、专业知识、对中国文化的掌握以及专业实践应用等四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以达到“四位一体、三证融合”的目标,帮助留学生成长为行业领域“语言通、专业精、能力强”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充分调研了印尼海螺公司的岗位需求,积极与企业骨干进行沟通,了解印尼海螺公司各分厂和实验室对专业汉语的要求,在学校遴选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优秀的高素质专业教师,成立专业汉语教材编写团队,针对“国际订单班”留学生编写特色高职教材《专业汉语》,内容涵盖专业基础词汇及常见机械设备名称,同时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课程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此时留学生已有了一定的中文基础,通过专业汉语的学习,留学生可提前掌握实际岗位工作中需要使用的中文词汇,有利于毕业后更快适应企业工作内容。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既注重专业理论教学,更注重赴企业实践,组织留学生深入本土知名企业芜湖奇瑞、安徽海螺水泥生产基地实习,邀请企业骨干员工与留学生开展座谈交流,传授工作经验。通过赴企业实践,留学生深入一线生产,切身体验熟悉工艺流程,适应企业管理理念,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毕业后到企业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3.向外输出定制化短期培训

为更好地输出“职教中国标准”,传递“职教中国理念”,传播“职教中国声音”,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不仅开展留学生全日制学历教育,同时还考虑企业实际需求,主动“送教上门”。2019年7月,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企业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市建成芜职-印尼海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首期培训在位于爪哇岛万丹省孔雀港的印尼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开班,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两位骨干教师为公司16位印尼籍储备干部讲授了芜职-印尼海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首期课程,结合视频、图片、统计数据等方式生动详实地介绍了安徽省情、芜湖市情、芜职概况、中国职业教育特点和未来展望等。后期培训中,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骨干教师克服全球新冠疫情反复的不利影响,多次与印尼方面进行沟通,通过调查问卷、试讲等形式了解企业外籍员工的学习需求和水平,并根据他们的文化习俗设计和优化授课内容,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截至2022年底,培训中心已经完成五期培训任务,培训内容以中国电工职业技能标准为核心,覆盖电工职业技能标准、电气控制技术、Altium Designer09等一系列技能提升课程。

四、“国际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初见成效

经过一系列探索实践,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订单班”人才培养效果显著。一是留学生HSK考试(汉语水平考试)通过率达100%,圆满完成创业模拟实训项目,在国家级和省级比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2022年“国际订单班”留学生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跨境电商实战赛(A类赛事)全国总决赛中成绩突出,荣获二等奖。二是留学生在校期间赴企业第一线实践,已初步了解企业文化、工作基本流程及岗位技术技能要求,毕业后能够和企业岗位无缝对接,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2022年6月,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首批“国际订单班”学生顺利毕业,并以优异成绩被安徽海螺集团印尼分公司录用,就业率达100%。三是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出“政行企校”深度融合合作模式,创新并推广“教学合作、管理参与、文化融入、就业订单”融入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实现了共赢。

五、总结与展望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将与安徽海螺集团以及印尼高水平院校联合开发课程,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推出一批高质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等教学资源,进一步扩大“订单式”留学生招生规模,更好地提升国际办学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知华友华青年,为安徽海螺集团海外子公司输送优秀的外籍技术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建设好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印尼海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每年定期组织选派专业骨干教师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和中国国情文化分享,努力将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印尼海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成为展现中国(芜湖)先进职业技术水平、促进当地职教水平进步的国际职教交流平台,中华文化(徽文化)与东南亚文化交融互通的坚实文化桥梁,并在此基础上建设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印尼“鲁班工坊”,积极推动建设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印度尼西亚分校,帮助海外兄弟院校提升专业建设水平,节约留学生留学成本,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技能人才,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影响力,也让“留学芜职”品牌更加响亮。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资企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结合企业实际,通过“国际订单班”留学生培养,切实提高了留学生培养质量和效益,以点带面,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治理体系。今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将不断改进来华留学工作,完善健全“国际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国际交流工作可持续发展,也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贡献中国智慧。(作者 俞娟娟 唐瑀晗就职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度校级科学研究人文类一般项目“高职院校‘订单班’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wzyrw20233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旭.“中文+职业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EB/OL].人民网海外版.(2020-08-14).http://edu.people.com.cn/n1/2020/0814/c1053-31822177.html.

[2]邵林.江苏省高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面向行业校企协同的国际学生培养模式研究[J].对外经贸,2018(11):139-141.

[3]王新,董黎生,邢华燕.开展国际订单式培养  打造跨境教育新模式——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亚吉铁路订单班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20(S01):18-21.

[4]赵岩,何思雨.高职院校国际学生“中文+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22(4):24-28.

[5]赵岩,何思雨,高欢.高职院校国际学生“中文+职业”专业班级人才培养个案研究——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为例[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88-94.

[6]王洁.“一带一路”背景下设计专业国际学生培养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19(5):33-36.

[7]沈红霞.以“中文+职业技能”为核心的高职留学生“一线五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169-172.

来源:《神州学人》(2023年第6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高职院校“订单班”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