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邓玉琳:让阅读助力创新人才的培养

大数据统计,我是培养创新人才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最多的小学语文老师。十余年,培养33个小院士、5名学生9项专利,被誉为“小院士之母”。因成绩突出,我获得2020年广东省最美教师、深圳市年度教师荣誉称号;9月10日我作为深圳市优秀教师代表,在全市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以《为了信仰一起奔跑》为题发言;在2020年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大会上,我代表基础教育优秀工作者(深圳唯一一名小学一线教师),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讲话。

31年的教育人生,我意识到,坚持立德树人,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而努力,而阅读可以助力我们更快实现这个愿景。在推动阅读这条路上,我实践探索31年,坚信阅读是为了成就我们师生彼此的人生

邓玉琳:让阅读助力创新人才的培养

推动读书,为了师生更好地研究

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迷人的材料》《昆虫记》《十万个为什么早知道》这类科学书籍可以助力师生研究。带着孩子们进行科学文本的阅读研究缘起2008年,二年级我在课堂大声朗读罗尔德·达尔《詹姆斯与大仙桃》的第十三章时,孩子们举手提问:萤火虫是昆虫吗?萤火虫能自由开“灯”关“灯”吗?……类似现象引起我的思考:以往解决这些问题都是老师课下翻阅书籍、查找网络、咨询相关学科老师找到答案告知学生,如果换个角度,即由学生自己阅读书籍、查找答案是否行?基于以上思考,建议学生阅读法布尔《昆虫记》和《十万个为什么》、《昆虫世界历险记》,自己解决问题。第二天作业显示:全班40个学生,34个孩子在不同书中找到了答案。

在随后的章节阅读中,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随之带来的其他课外阅读补充书目也越来越“杂”,班级呈现出一种求知若渴的欣欣向荣景象。从这股浪潮中我深深感到:一是孩子们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阅读中困惑,由“被动接受者”转为“灵活思考者”;二是在一本带多本式的阅读中体会到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三是扩大阅读书目类别,增加知识积累,由以往的童话书籍、儿童文学书籍扩大到百科类、工具类书籍的阅读;四是尊重、兼顾到阅读性别差异。带着这样的思考和发现,我开始了长达13年实践教学的摸索中,逐渐了建立一套“图书馆阅读+实验室写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成为南山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后,带领工作室跨省跨市跨区成员70名,共培养了团中央中国少年科学院近50多名小院士,2名十佳小院士,5名学生申请9项专利。

推动读书,是为了师生更好地研究,作为中国科普协会会员,担任中国青少年科幻分级阅读系列丛书编委,为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快乐读书吧”指定阅读书目《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撰写导读语……阅读助力创新人才培养的事迹在全国性媒体报道,7次受邀在深圳广电总局品牌节目中做经验分享,还在北京、上海、澳门等全国十余省市自治区执教讲座266场。

推动读书,为了师生更好地写作

2019年,根据部编版六年级教材下册第二组外国长篇作品单元教学中,采用多类型文本阅读,即用了两周时间设计了九张阅读单,精读了笛福先生写的《鲁滨逊漂流记》,再指导学生略读儿童文学《阿贝的荒岛》、中国科普数学故事《荒岛历险》、知识类读物《荒野求生》,再借助英国五年级教材《我们在岛上的生活》作为写作引子,整合小学阶段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进行小说创作《我们在荒岛探险的日子》。在构思写作模式中,确定大写作观。这是从由文学类书籍和非文学类书籍深度融合引发的写作,也是在拟真环境下将欧美写作主线重应用和中国写作主线重表达深入融合引发的连载小说创作教学。此读写教学案例在cctalk“三年青椒计划、五年的互加计划“南疆小白杨助学项目平台上分享,同时被评为N师优秀学员,受益者达近万人。

推动读书,为了师生更好地写作,据统计,近年学生获奖作品达500篇之多。学生黄嘉懿阅读刘慈欣作品《三体》读后感《我看<三体>2.黑暗森林中的技术与思想》发表在《中国科普时报》,并入选《学习强国》。

推动读书,为了师生更好地行走

27年班主任生涯中,在暑假曾经三次以开启习总书记提出的复兴战略构想“一带一路”研学之旅,将“教室——课本”的学习形式改为“体验——研学”的形式,让大自然的神奇来释放孩子的天性与想象力,从而去实现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教育目标。

2011年、2013年,我以人教版教材语文书五下“丝绸之路”主题单元内容为抓手,开展主题阅读,共读《丝绸之路2000年》《从罗马到中国》等书,暑假沿着河西走廊行走至吐鲁番,与西安华清小学成为“手拉手学校”;2017年,用三个月时间读完台湾历史作家陈卫平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故事》14本,利用暑假开启西安、洛阳、北京三大中国古都博物之旅,13家国家级、省级博物馆。让学生与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的无缝沟通,汲取养分,感悟智慧,自觉养成对中华传统文化从认知、认同到归属、依恋的家国情怀。

推动读书是为了师生更好的行走,三次丝绸之路行走,两次中科院西双版纳行走、数次广州科学馆、香港天文馆、科学馆行走,留下近10本摄影相册,13篇研究论文,百篇行走随笔。目前,我校五年级“丝绸之路”研学课程,已然成为我校博物馆课程的标配。根据实践,2019年立项省教育厅德育课题《中小学研学实践运行体系建构研究》(2019ZXDY044),相关的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将于2021年下半年完成。

推动读书,为了成就我们彼此的人生

我们,老师和学生,阅读是教师职业生涯美好前景的基石,阅读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摆渡船。

百天抗疫中,我们南山195个名师工作室带领团队,借助牛视云开展“南山名师天天在线”直播课程,利用cctalk校园版、腾讯会议带领全年级师生开展线上“整本书领雁式阅读”24次,推文31篇,微视频24个,辐射港澳台在内的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多国有收看,总收看量超过450万人次。我个人因为疫情期间承担直播课程最多,成效显著,获得2020广东省“最美教师”称号。作为27年的班主任,带领历届师生家长,用13年时间,坚守每晚的“家庭读书会”线上分享,师生家长读书笔记达百万字,为此获得2020广东省最美教师称号。

阅读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学生严子涵、王颢瑾论文《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农村老家生活污水处理的思考》源于周末,发现公园水塘一些奇怪的水管竟然是用来净化污水的人工湿地的。这让两位学生联想到了农村老家门前的那条脏兮兮的小河。他俩通过阅读科学文献8本,理解人工湿地原理后。开展调查、访谈、实验、测绘,确定了治理爷爷家门前小河方案,撰写的小论文最终获得了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

作为一名疆二代,我家两代人与祖国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13年的新疆教学生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用经典孕育着大写的中国人;18年的深圳教学生涯,浸润在深圳南山教育高地的氛围中,激发了我用阅读培养创新人才的内生动力,成为了创新型语文教师,成为了著书立说的研究型教师。

我,邓玉琳,2020深圳年度教师,一路走来,一路探索,一路研究。我的阅读主张是:阅读助力孩子潜能开发,阅读助力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阅读助力师生彼此成就最美人生。未来,我将践行我的阅读主张,继续推动我的同伴们(教师和家长等)阅读,帮助孩子们读好书。我深信:孩子们有了美好未来,我们的祖国就有了美好未来! (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南头小学 邓玉琳)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邓玉琳:让阅读助力创新人才的培养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