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送教上门”一个都不能少——大凉山残疾儿童少年“控辍保学”的故事

每周一次的送教是曲莫小花(化名)最开心的时候,老师吉克尔里刚走到门口,她便急匆匆地迎出去,紧紧拉住老师的手……

这是本报记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乐约乡看到的感人一幕。乐约乡中心校四年级一班的曲莫小花因智力残疾无法到校上学,她的班主任吉克尔里放心不下,主动申请每周送教上门。

为了锻炼曲莫小花的手部肌肉和手臂控制能力,吉克尔里画了许多白描图稿,让她填色。为了一个简单的算术,他要用各种物品反复演示,尽管艰难,但吉克尔里没有放弃。慢慢地,曲莫小花的状态也有了好转,还能帮家里喂鸡喂鸭。

“老师的关爱,能为折翼的天使插上翅膀。”在大凉山,像吉克尔里一样的送教老师还有很多,他们跋山涉水、送教上门,为重度残疾不能上学的孩子和带去了信心和希望,更践行着脱贫攻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

一套特别的校服

5月26日,美姑县已经连续下了几天的大雨,看着阴沉的天气,拖木乡小学校校长核毕铁哈决定:原本商定的行程不变。

当天,拖木乡小学校的18名教师分成4个组,分头前往8名残疾学生的家,为他们送教上门。核毕铁哈带头去了最远的尔口村,车开到一半就没法再往前了,一行人又走了一个多小时的泥路,才到小妮(化名)家。

小妮因重度视力障碍无法到校学习,一直是学校老师挂念的对象。“看着小姑娘一个人孤零零地藏在小屋子里,眼泪禁不住就流了下来。”同行的教师杨华回忆道,针对8位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老师拟定了不同的授课方式和内容,小妮看不见,送教老师就口授一些基本知识。

除了为残疾学生做一些针对性的辅导,送教老师这次还为他们带去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套校服,“他们虽然没有到学校就读,但同样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核毕铁哈说:“在校学生有的东西,我们会尽可能让他们也有。”

一趟改变命运的走访

同样是5月26日,小曲(化名)离家数百公里,开始了她在西昌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又一个学期。她之所以能够上学,还要缘于一趟改变命运的走访。

周德松是宜宾市高县硕勋小学驻美姑县拖木乡拖木村综合帮扶工作队队员,2018年9月,才来驻村不久的他入户了解情况,在一户人家里听到“呜呜哇哇”的叫声,心里十分疑惑,他寻着声音到处找,最后来到一间锁着的耳房前。

周德松让人打开耳房,看见竟然是一个小姑娘,泪珠子流在脸庞上,大张着嘴乱叫。经询问,周德松明白过来,眼前原来是一个七岁多的聋哑姑娘,“她父母觉得这样一个孩子跑到客人面前很不礼貌,所以就把她藏在了房间里。”

回去过后,周德松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立马跟拖木乡小学校联系,又跟小曲的父母多番沟通,把小曲送到了学校读一年级,可效果并不理想。

“因为聋哑,她没法融入到其他学生中间去,而且上下学也很不安全。”核毕铁哈回忆,一周后,经过综合考虑,学校只得把她送回家中,采用送教上门的形式为她辅导。

拖木乡小学教师何阿呷是小曲的送教老师,“原本以为她应该什么都不会,但教她写名字的时候,她写的字就跟临摹下来的一样。”这让何阿呷十分吃惊。

这个孩子很有灵气,字写得特别好看。”周德松希望她能接受更加适合的特殊教育。为此,2019年4月,周德松几经周折联系上西昌市特殊教育学校,小曲也顺利进入特校上学,而且费用全免。

“现在她非常适应特校的学习和生活,精神面貌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想到这些,周德松开心地笑了。

一次充满希望的康复训练

“不能因为她脚下没力,就一直让她坐着、躺着,要多扶着她到院子里走走,要相信她,一定能健康的生活……”5月27日,凉山州昭觉县谷曲乡中心校副校长、教师贾斯伍来一边带着学生拉马小花(化名)进行康复训练,一边嘱咐她的父亲日常护理的细节。

今年13岁的拉马小花患有重度智力障碍,无法正常到校上学。2018年,谷曲乡中心校在控辍保学排查中发现了她,经过动员之后,发现她确实不能随班就读。因为学校没有专职特教老师,便选派了教学经验丰富的贾斯伍来通过“送教上门”的形式帮助拉马小花接受特殊教育。

“此后不断的排查中,我们陆续发现了15名因残疾未能到校的孩子,经过反复动员,10名轻度残疾的孩子全部回到学校,剩下5名孩子只能通过送教上门解决他们的上学问题。”贾斯伍来说,学校根据5名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通过每月3次的送教,主要帮助孩子们进行康复训练,教给他们简单的生活技能,引导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

为了能把特殊老师当好,贾斯伍来常常用课余时间学习残疾人护理的相关知识,还通过网络课堂掌握了手语等技能。昭觉县地处凉山腹地,山高谷深,为了不落下学生的课程,贾斯伍来经常要起早摸黑地赶路。

“一些重度残疾的孩子,其实可以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实现自理,但很多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比如智力障碍可能会并发运动障碍,但他们认为一时站不起来便永远站不起来,结果孩子就荒废掉了。”贾斯伍来说,在送教的过程中,他也会给家长宣传一些科学常识,帮助家长树立信心。(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记者 鲁磊 通讯员 葛仁鑫 董志文)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送教上门”一个都不能少——大凉山残疾儿童少年“控辍保学”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