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如何让学生爱上思政课?来看教书育人楷模的思政课“流量密码”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好用好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站得高,还要了解学生。面对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学生的所思所想,如何调动社会资源,发挥网络作用,解锁“流量密码”,创新打造更为走心走实、叫好叫座的大思政课,成为摆在广大思政课教师面前的重大使命和全新挑战。

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创办“我是接班人”大思政课堂,对大思政课进行多维度创新,极大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形成了“学生追看思政大课”的氛围,单节课学习人次超过3000万,总学习人次超过16亿。作为“我是接班人”大思政课堂的总班主任和主讲教师,我想结合自身4年来的实践和感悟,谈谈自己是如何让思政课也能受到学生的喜爱。

一、用“见时见事”的热点内容吸引学生

思政课要想办得吸引学生,素材的选择十分重要。我在构思课堂素材时,坚持开门办思政的想法,聚焦火热的社会实践和鲜活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以“时”和“事”作为课程主题的引线,瞄准中小学生社会关注点、思想困惑点、理论渴求点确定大思政课主题,以此牢牢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

一方面,大思政课在重要节点为青少年打造适合的学习材料。从开播大课《我和我的祖国》,到2020年疫情期间推出《在战“疫”中成长》系列大课,到献礼建党100周年的《强国有我》,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复兴新征程》《山乡新巨变》《中国新少年》,到契合主题教育的《我是接班人学习新思想》,“我是接班人”大思政课堂总是能在关键节点给青少年思想上的引领。

另一方面,紧随社会热点。4年来,“我是接班人”大思政课堂推出60多堂大课,500余个小专题,结合诸如我国火星探测、探月工程、北斗导航、载人航天等时事热点打造《天问》《夜空中最亮的星》《上九天揽月》《志在九天》等航天系列主题大课;围绕劳动节、儿童节、青年节等关注热点推出《劳动最光荣》《八一荣光》《青春点亮未来》《童心中国梦》等专题大课。

2022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当天,“我是接班人”大思政课堂推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专题大课《心连心向未来》。课堂上,香港与湖南的学生以视频连线的形式合唱一首歌,同开一次班会,“云端”游览岳麓书院,增强了两地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激发了两地学生积极进取、勇敢追梦的热情。

二、用“共情共理”的价值认同吸引学生

面对中小学生,必须走心走实、共情共理,才能赢得他们的情感认同,才能实现入脑入心、见言见行。

在课堂设计中,我通过榜样人物引领学生“共情共理”。在课堂上,我们邀请过钟南山、杨长风、杨孟飞、朱再保等国家脊梁、民族英雄、著名学者“现身说法”,让千万中小学生零距离感受榜样力量,汲取成长之“盐”。先后有12位院士、50余位专家、120余位名师参与大课堂的主讲授课,形成传统课堂难以企及的强大师资,真正做到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社会影响力大的“名人名师”来讲思政课,给全省学生带来极大惊喜和强劲吸引力的同时,有效引导学生养成“追名师”的习惯,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的道德风范与思想魅力,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此外,我还格外重视通过温情浸润带动学生“共情共理”。在《雷锋的“朋友圈”》一课中,我首先利用雷锋存世的唯一一段演讲录音让孩子们有机会从第一视角了解雷锋短暂而又光辉的人生,之后巧妙打造雷锋的同学群、老乡群和战友群三个“微信群”,课堂上现场感与历史感交织,让孩子们对雷锋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嫦娥五号携带月壤从月面起飞的第二天,我们赶赴嫦娥五号总设计师杨孟飞的老家,去看望杨孟飞总设计师的母亲,去实地了解杨孟飞的童年故事,给学生带来温暖与惊喜。这样的课堂镜头就是最“走心走实”的教育。这些大课播出时,满屏都是学生感动与立志的弹幕和留言:“我爱祖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要努力学习,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做有决心、有能力、有准备奔赴祖国需要的第一线、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如此这般,大思政课的效果不言而喻。

如何让学生爱上思政课?来看教书育人楷模的思政课“流量密码”

图为郭晓芳老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挑花

三、用“求新求变”的创新形式吸引学生

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学生爱看是前提,改革创新是关键。“我是接班人”大思政课堂聚焦“吸引学生爱看”这一核心,打破媒体与教育的界限,发挥“电视湘军”的独特优势,借鉴影视作品和综艺节目的艺术特性,运用先进技术手段,丰富媒介传播形式,打造富于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全新课程样式,确保学生真正爱看。

一方面,在创作形式上“求新求变”。我们把每一堂思政课的内容进行场景化、形象化和数字化呈现,让中小学生在情境沉浸中不断树立和巩固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思想意识、政治认同。我们让舞蹈、朗诵、歌唱、话剧、相声等艺术形式都出现在课堂上,力求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我们学习综艺节目的组织方式,将图片展示、视频录制、现场访谈、知识竞赛等形式搬上课堂。我们还充分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5G全息影像等现代信息技术,让各地芙蓉学校以及偏远地区学校学生实现异地立体3D同屏交流,让孩子们大呼“过瘾”。

另一方面,在课堂形象上“求新求变”。大思政课堂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体系,从品牌名称、徽标到开场白,形成了独特的标识。“我是接班人”大思政课堂有简洁大气的教室,同时部署5G网络信号,多块超大屏幕可随时连线全省101所芙蓉学校和场外嘉宾。每节课都以黑板作为主屏背景,黑板上课题统一由小楷书写,整体风格自成体系。

创新让“我是接班人”大思政课堂的呈现形式变得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课堂因此变得更吸睛、更生动、更为青少年喜闻乐见,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追课”如“追剧”,思政课堂因此“活”了,也“火”了。

四、用“全媒全网”的平台传播吸引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当代青少年学生是网络时代和数字时代的原住民,网络化和数字化对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课内与课外等的边界冲击很大,思政阵地不断拓展,亟须占领网络阵地,建立起青少年学生愿触及、爱停留、受教育的网络大思政课堂。“我是接班人”大思政课堂通过网络化和数字化打破时空界限、突破学校边界,拓展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校内校外打通的数字化大课堂,实现全省一盘棋、共上一堂课。

一方面,通过“全媒全网”触发思政课堂新变革。“我是接班人”大思政课堂,通过网络化和数字化实施思政教育,实现全省2.8万余所学校高水平思政课全覆盖,有效解决了思政课师资不均衡、“开不齐”“开不好”的问题,为落实“双减”政策、振兴乡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全省22个农村网络联校实验县、28个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实验区、100所芙蓉学校网络联校、540个区域网络联校群、7000余个数字资源教学点整体推进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课堂形态从传统教学转向普通教师都可上好思政课的赋能教学,课堂环节从单向关系转向通过留言弹幕和课后作业实现的双向交互,课堂场域从单场景转向适配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小屏大屏、线上线下的多场景,触发思政教育“课堂革命”。

另一方面,通过“全媒全网”打造思政教育新生态。“我是接班人”大思政课堂,按照“应用为王、实效至上、平台支撑、开放共享”的理念,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央视频、芒果TV、湘微教育、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教育电视台等为平台,以学校、家庭、社会为场景,完善“云、网、端”服务架构,建立开放共享的生态合作机制,形成全媒全网传播矩阵,构建“人人、处处、时时”可学的思政教育数字化支撑体系,每堂课都有超过1000万湖南学生学习,并吸引众多外省学生收看,单节课最高超过3000万人,单个平台学习人次突破1亿,总学习人次超过16亿,完课率高达75%,成为现象级品牌。

开好思政课,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与使命。作为一名拥有较大流量的“大思政课”教师,我还要继续在解锁流量密码的探索中不懈努力、继续前行,不断创新更好的“大思政课”。

(郭晓芳 作者系湖南省教育厅“我是接班人”大思政课堂总班主任,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人民教育》2023年第11期,原题为《解锁大思政课的四个“流量密码”》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如何让学生爱上思政课?来看教书育人楷模的思政课“流量密码”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