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智慧党建工作体系建设

[摘 要]数字技术赋能高校党建工作是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内容。高校要探索系统化建设、数字化赋能、智能化管理的党建工作机制,把好党建工作的理论引导关、主体责任关、思政育人关、课程思政关、意识形态关,构建“五位一体”的智慧党建工作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技术;智慧党建;教育数字化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要求“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字赋能推动高校党的建设工作转型,是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党建不仅是一种理念和趋势,更是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需求的一项系统工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智慧党建工作,可以有力推动数字技术与高校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智慧党建工作的时代意蕴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主动适应信息时代新形势和党员队伍新变化,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推进‘智慧党建’,使党内政治生活始终充满活力”。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智慧党建工作,是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工作全面领导的有力抓手,是高校党建工作适应时代规律、应对新挑战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式。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智慧党建工作,是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有力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就是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以数字化手段全面推进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可以为强化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提供有力保障。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智慧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适应时代规律、应对新挑战的必然选择。当前,数字技术正在重塑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开始向以数据为中心的扁平化、平台化模式转变,逐步由“粗放式”管理走向“精准式”治理。作为高等教育数字化的重要维度之一,数字化管理正在引发高等教育管理形态的显著变化。当前,数字技术在高校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大力提升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断丰富和优化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容、形式、途径,在创新载体中激发组织活力、提升治理效能,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然趋势。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智慧党建工作,是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式。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平台手段、新媒体资源,为创新党建工作提供了更多内容、方式的选择。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迫切需要借助数字技术,在增强时代感、强化吸引力、突出实效性等方面狠下功夫,立足数字技术优势,健全便捷高效的智慧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助力高校党建工作守正创新,打造数字技术赋能的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矩阵,不断提升党建工作品质和党建引领发展成效。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智慧党建工作的方向与空间

高校要科学把握数字技术赋能高校党建工作的方向与空间,运用数字技术提供全过程、智能化支撑,创建数字化智慧党建工作新范式,从而实现政治统领、思想铸魂、组织保障、技术赋能、创新驱动,促进高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1.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智慧党建工作的方向

推动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智慧党建工作,可在系统化建设、数字化赋能、智能化管理三个方向发力。

一是以系统化建设优化高校智慧党建总体布局。落实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对新时代发展需求和新出现的问题开展前瞻性思考、采取系统化设计。聚焦健全完善“大党建、大思政”格局,统筹建设智慧党建工作新机制,形成覆盖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主要领域的系统化、智慧化党建体系。

二是以数字化赋能高校智慧党建工作模式创新。高校党建工作业务繁杂、点多面广,数字技术具备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和便捷性、融通性、互动性等特征,可以促使党建工作的开展更加便捷、精准;教育管理工作的传递性、互动性更强,线上线下的融合度更高,构建数字化智慧党建工作体系是提升师生党员服务体验、推动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全面进步的有效方式。

三是以智能化管理提升高校智慧党建工作效能。要顺应和把握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强化“面对面”和“键对键”的融合,推动工作开展活起来、亮起来,进一步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整体质量和效果提升。

2.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智慧党建工作的空间

要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延伸工作手臂、优化工作链条,依托智慧党建工作体系建设积极破解难题,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教学、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意识形态风险防范与应对等方面拓展应用空间、提升应用效果。

一是依托数字技术,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走深走实。紧密结合高校全面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实践探索,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教学多功能基地,把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以元素化、结构化、可视化的方式,应用到党的创新理论实践教学阵地, 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是依托数字技术,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务队伍责任清单落实为主体的党建云,以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全程纪实平台,促进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工作走深走实。

三是依托数字技术,着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代化水平,提升课程思政实效。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实践激活思政课堂,有效实现思政课吸引力和学生获得感的提升。建设课程思政智慧教学示范平台,形成数字化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新形态。

四是依托数字技术,切实提高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能力。建设意识形态安全风控平台,搭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同频共振”的硬环境,激活基层党建的神经元,坚守底线红线,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推进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智慧党建工作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针对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北京工商大学积极探索构建“五位一体”的智慧党建工作体系,大力把好理论引导关、主体责任关、思政育人关、课程思政关、意识形态关,不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

1.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教育平台,把好理论引导关

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教育平台,全覆盖、多元素、沉浸式地宣讲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

线下线上促互联互通。借助数字技术,在线下搭建多功能使用、多模块运行、多场景切换的现实空间,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基地。将互联网、VR、AI、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到实践教学当中。在云端打造理论联系应用案例库、党的创新理论教学资源库、在线互动研讨室等线上平台,切实提升党的创新理论学思践悟的能力与水平。

引领引导促实用实效。借助数字技术,整合海量学习资源与优质素材,通过智慧学习平台及时推送、不断更新,促进基层党组织、师生党员和广大学生联系实际学、及时跟进学、持久深入学。

2.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全程纪实平台,把好主体责任关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责任落实,高校可建设党建云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全程纪实平台,压实责任链条。

推动责任清单智能化管理。借助数字技术,通过对高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任务清单细化分解,对学校党委、二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三级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的相关情况进行提醒、督办、统计、评价、反馈,形成全过程的闭环管理纪实平台。

提供组织生活智能化服务。借助数字技术,对基层党组织生活的频次及质量、党员发展、党员学习情况、主题党日活动、民主评议党员等给出精准的数据指标,并进行综合分析,提供个性化指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生活规范化落实,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强化责任落实智能化监督。借助数字技术,将从严治党责任纳入全程监督,在全面从严治党全程纪实平台以图文形式全面展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责任落实情况,做到提前谋划、过程控制、节点提醒、痕迹可查。

3.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实践平台,把好思政育人关

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着力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实践平台,将互联网思维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

搭建思政课程智慧教学平台。通过思政课教学系统的“一平三端”平台(终端云平台+移动端、教室端、管理端),发挥新媒体新技术优势,激活思政课堂。通过教学平台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关键词提取、数据分析、资源推荐等智慧引擎,整合备课资源库、教学辅助系统、实践教学系统,形成思政课教学的综合性智慧平台。

构建思政课程数字资源库。依托思政智慧教学实践平台强大的资源优势,建立思政视频教学案例库、教学示范课课程库、教学课件和试题库、思政图书期刊视频库,为全面优化思政课教学、思政课质量评价、资源库建设等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优化思政课程个性化教学效果。依托思政智慧教学实践平台,建设课堂互动系统、综合教学系统和智能考试系统,实现实时交流互动、生成学情报告、智能化考试等功能。为思政课程提供个性化、智慧化教学服务,助力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和学生的获得感。

4.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平台,把好课程思政关

探索“思政+专业”融合教育模式,通过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平台,实现教学科研与思政内涵互通、资源共享,督促引导专业教师不断探索和拓展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

建设课程思政精品资源库。借助数字技术,建立“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基因库”、专业示范课程群、融媒资源库、评价体系和教研实训平台。与新华网共建示范平台,将权威媒体丰富的融媒体思政学习资源融入课程教学中,围绕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和实践课三条教学主线,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数字化展示课程思政示范课。借助数字技术,进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选,并依托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平台进行展示和传播。同时,利用平台宣传推广课程思政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营造“人人关心课程思政,人人开展课程思政”的浓厚氛围。

依托平台强化师德师风培训。利用课程思政平台的师资培训模块,强化师德师风培训与课程思政能力培训,开展丰富多样的专题培训活动,引领广大教师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有机融入到每一门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同时,提供教师党支部建设与业务贯通融合的有效平台,使课程思政建设找到有力的组织依托,真正实现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相融共生。

5.建设意识形态安全风控平台,把好意识形态关

紧紧抓住互联网、校园网、课堂讲坛这三类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重点,建设意识形态安全风控平台,寻求网络空间治理和校园意识形态管理的智能技术支持,助力把好意识形态关。

建立监测系统。一是搭建课堂讲坛内容安全监测系统,通过科技赋能,对课堂讲坛内容安全进行实时监测。二是搭建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应对、第一时间引导”。三是搭建校园网内容安全监测系统,全方位监管校园网络信息,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构建预警平台。构建PC端预警、手机端预警、基地大屏预警三大数据预警平台,实现全方位覆盖、实时监测预警、及时应对引导,切实提升意识形态安全风控工作“源头发现、源头防控、源头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实时监测处置。加强意识形态安全风控平台的大数据采集,有效覆盖校内课堂讲坛、校内网络、互联网舆情等方面,通过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所具有的平台监测、数据处理、舆情研判、舆情预警、舆情处置、舆情报告等功能,实现7*24小时实时监测,实现风险防控前置,为全方位掌握情况、作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牢牢把握防范抵御风险主动权。

[本文为北京市数字教育研究课题“数字化时代高校智慧思政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课题编号:BDEC2022619009)、北京工商大学党建研究重点课题“基于智慧党建体系的高校基层党建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21A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武晶晶,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原载2023年第12期《中国高等教育》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智慧党建工作体系建设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