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吃猪肉、品茶、学木工……这所农大的实践课成了“网红爆款”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郭灼 唐娅辛 记者 刘盾)品尝不同的猪肉,感受它们之间口感和味道的差异;刨刃、钻孔、打磨,在木头清香中制作家具……这是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在农事通识训练课堂上的实践场景,亦玩亦学的课程广受学生好评。

自2013年起,华南农大针对非农科专业开设了跨学科通识实践课程——农事通识训练课程。课程涵盖农学、植保、资源环境、生命科学、食品等九个学科,课程内容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学校非农科专业大二、大三年级本科生,是农事训练的教学对象。学生们通过参加一周的农事实践活动,学习和体验6至9个训练项目。

节水农业的学习,从一场别开生面的“浇水大赛”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课堂的学生们在田边自己动手,根据课堂所学知识搭建了一套简易的水肥一体化系统。随着水花从水肥一体化系统中喷洒而出,田垄间出现了一道彩虹。课上,可移动旋喷机械装置、雾化微喷头……多种机械灌溉设施供学生参观使用。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解说、演示,教导学生们领悟农业用水与节水的奥秘。

农事通识训练课程采用现场认知讲授、案例实操体验、学生进行翻转课程总结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视听、互动和现场动手实操中体验到农事的过程、乐趣与奥妙。课程兼具通识性、实践性、新颖性,培养了非农专业学生的农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为未来学生从业与发展提供“学农、知农、爱农、为农”的导向引领。

如何分清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在茶学堂上,学生们不仅能学习到许多关于茶的“干货”知识,比如如何根据茶汤的颜色、味道判断茶的六大种类,还可以亲自体验做奶茶的有趣过程。通过控制变量,学生们调整不同比例的糖、茶叶、牛奶,配制专属的健康美味的奶茶。学生在课堂上获取食品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

“果树识别”“水果品质评测”“压花的认知与实践”……这是华南农大农事训练课程的园艺训练站包含的六门课程内容。为加强农训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华南农大农事训练课程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依托农科院设置训练站。其中,在学校农事训练中心设农事教导与服务站,同时依托相关二级学院,设农学训练站、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训练站、植物保护训练站、园艺训练站等9个训练站。每个站点都包含不同的实践课程,学生们根据课程去到不同的场地体验学习。

走进华南农大“乡振小院”之“智慧小院”,才发现“小院”内别有天地。在智能植物工厂区域的一排排智能种植架旁,围绕着“机器人卫士”——环境监测仪、智能雾化机、巡园机器人;另一边,采摘机器人、农情侦察机和植保无人机也严阵以待。在小院深处,还藏着智能家禽工厂。小鸭生活在“智能鸭笼”中,饲养步骤由机器操作。“智慧农业认知与体验课”为学生普及现代化农业生产与养殖技术。据介绍,未来华南农大还将投入智慧水产、智慧猪场等更多项目,打造全国标杆性平台。

经过8年多的教学实践与不断调整、更新,华南农大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事实训课程体系,包括横向维度的种植与养殖业通识知识与技能要求、纵向维度的现代农业产业链要素,如“耕、种、管(养)、收、加工”等。教学内容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生物技术、农业机械、智慧农业等农业的多个领域。

华南农大现累计开设82个农事训练项目,稳定开设约50个训练模块。学校共有近800亩土地用于农事训练(含校本部基地和增城基地),农事训练区土地类型包括林地、水田、坡地等;实验室面积约2000平方米,已建成光伏大棚、蔬菜植物工厂、食用菌基地、生态水产基地等22个农事训练教学场景。

据了解,接下来,华南农大将围绕“以耕促德、以耕促智、以耕促体、以耕促美、以耕促劳”目标,推动耕读教育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以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契机,结合学科优势以及华南地区农业特色,构建10门主题探究式耕读教育公共必修课。同时,学校利用现有校园文化资源打造耕读校园,弘扬“躬行践履、求精图新”的丁颖精神,营造新农科特色耕读文化氛围。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吃猪肉、品茶、学木工……这所农大的实践课成了“网红爆款”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