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湖南工业大学创新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四年的特色培养,让我的专业基础更扎实、学术视野更开阔!”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湖南工业大学理学院学生刘德华感慨地说。他在去年如愿考上了硕士研究生,而他口中的“特色培养经历”是指学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模式

从2014年起,湖南工业大学理学院对照自身与高水平大学、数学学科强校在学科专业生源等方面的差距,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开展综合改革,形成了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模式,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纷纷反映一个问题: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水平参差不齐,对自身的发展规划也比较模糊。这导致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较难得到满足,综合素质无法显著提升,难以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湖南工业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张国华回忆:“通过对大量学生的走访调查,发现他们个性化发展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针对性不强、人才培养的资源整合度不高等问题比较突显。千篇一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期待,这种局面必须改变!”

经过进一步分析,学院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目的也各有不同——有些学生对理论知识更感兴趣,希望得到更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学术培养,为今后持续深耕专业打好基础;有些学生则更希望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强调数学专业的应用性,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针对生源差异与个性化需求,湖南工业大学理学院探索构建了以“分类培养、因需施策、集成赋能”为核心的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模式

学生个性化培养需求强烈,该院依此设置了“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培养类型,前者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全面发展的数学能力,后者则侧重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为解决培养特色不够显著的问题,学院因需施策,将“学术型”定位为创新人才培养,开设交叉课程、配备全程导师、形成学习团组,打牢学生的学科基础和增强创新思维;将“应用型”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强化产教对接、推动理实一体、注重学赛结合,将理工融合、校企协同作为重点培养路径。

受益的学生越来越多。近4年里,共有59名学生考入中国学院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在大学生数学建模和数学竞赛中,学生团队拼搏拿下国家奖励3项、省级奖励126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发表学术论文53篇,获得专利授权23项。

学生能力上去了,企业自然抢着要。2020届毕业生王旭刚凭借出色的数学应用能力,顺利入职阿里巴巴,他的同学张左因擅长用数学思维解决数据问题而受到格力电器的青睐。此外,还有一批学生进入中车时代电气、南方航空动力、字节跳动等轨道交通、航空动力、信息科技的龙头企业,从事数学应用与技术研发工作

人才培养成果相辅相成的是,高水平专业建设也得到有力推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分别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还与学校学类、经管类专业联合组建了湖南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申请湖南重点实验室、合作建设了“轨道交通自动技术与装备”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承担了13个企业创新研发项目

“多年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这套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模式的针对性强、有效度高,对培养适应社会多元化需求的数学类专业人才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也为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深厚土壤。”理学院院长汤琼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刘翔)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湖南工业大学创新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