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在冰雪的世界里,有一群“蓝精灵”——记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志愿者团队

2月6日,北京冬奥会迎来第二个比赛日,各项赛事陆续打响,气氛热烈。

与此同时,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也高速运转着——500多名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志愿者奔忙着,为媒体记者和转播商提供24小时服务

这群冰雪世界里的“蓝精灵”从哪儿来?具体负责哪些工作记者在前方一探究竟。

就读中国人民大学的宋慧文是媒体住宿协调岗位的志愿者。“我主要为媒体和转播商提供酒店预订、续订、住宿问题解答和协调等服务。”

来自外交学院的郭力堃负责志愿信息报送、保障物资整理发放等工作。“这些工作需要我们具备平台理念,进行模块化运作。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技能。”

一头金发的李遐在志愿者中很显眼。“我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来自乌克兰。”李遐用标准的普通话说,“我从小就开始参加志愿服务冬奥会、奥运会志愿者的盛典,是梦想。我希望将自己小小的力量贡献出来。”

“主媒体中心的志愿者们主要来自北京高校,也有来自港澳台侨外的青年志愿者和来华留学生。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22岁,在20余个业务领域、50余个岗位进行服务。”主媒体中心志愿者经理刘伟介绍,2019年12月5日北京冬奥志愿者全球招募正式开启,只有完成了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场馆培训和岗位培训四个阶段,具备很高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优秀青年,才能“千里挑一”来到北京冬奥现场

但他们也会遇到“难题”。李遐说,“比如,媒体们遇到问题时并不会考虑你是哪个领域、岗位的志愿者,都会第一时间向你求助。”“虽然会感到紧张,但作为志愿者,代表的是国家团队,就应该帮忙。这种情况下我会尽可能帮他想办法或帮他对接到合适的人。”

现场记者注意到,志愿者们的注册卡挂绳上无一例外地挂着许多枚可爱的徽章。这是做什么用的?

“有的是购买的、有的是参与活动抽中的,更多是交换来的。”郭力堃指着胸前的徽章如数家珍,“这枚写着‘北京’的是和日本媒体交换来的,这枚是国际转播中心的徽章,我都会好好收藏。”

这些志愿者们所在高校设计的徽章。”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李梦姣不仅将母校的徽章挂在胸前,还交换到了中国学院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学校的定制徽章。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服务精神的本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学专业的王玥是主媒体中心的摄影助理,她有感而发:“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我就很羡慕在北京读书的同学们,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再赶上一届。感恩我们国家如此强大,在2022年又承办了冬奥会,我终于可以圆梦,对社会作出贡献,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北京冬奥会的冰雪世界里,朝气蓬勃的学子们身着一样的服装,秉承同样的信念,将爱洒向天地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记者 林焕新 李小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在冰雪的世界里,有一群“蓝精灵”——记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志愿者团队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