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留学生组终选专家评委专访:讲好中国故事,“外援”的声音也很重要

随着第二届“用英语中国故事”活动留学生组全国终选获奖名单出炉,这场百余个国家海外青少年共同参与的智慧与文化角逐也告一段落。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对外教育学院院长赵杨教授围绕"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议题,分享了他的看法与宝贵经验

关于席卷世界的“汉语热”

近40年来,全球范围的“中国热”带动了汉语学习的升温,对外汉语教学在其中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

留学生组终选专家评委专访:讲好中国故事,“外援”的声音也很重要

赵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但外国人学习汉语更多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为汉语学习者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随着2004年首家孔子学院建立,汉语在国际上进一步升温,我们可以感受到来华留学生汉语水平越来越高。这一点在第二届“用英讲中国故事”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赵杨对各位选手的表现高度认可,觉得他们不仅中文表达能力过硬,而且还有很强的表述技巧,讲中文流畅自如、从容不迫。

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文化交际能力。赵杨教授感到欣喜的是,参加“用英语中国故事”活动的各国青年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

学汉语要来中国吗?

今天的汉语学习者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便捷,“中国热”让海外的汉语教学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网络、媒体技术的不断迭代,为汉语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而各种形式的中外文化交流,也掀开了中国文化“神秘”的面纱。在这个足不出户便可“游历“五州的时代,外国人学习中文,还有必要来中国吗?

赵杨认为,虽然当今外语说得好的人,未必有过留洋经验。但无论科技如何先进、渠道如何便捷,只是亲耳所听还是赶不上亲眼所见。只有来到中国,才能亲眼看见一个真实、立体、全面中国

多年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让赵杨更清晰地意识到,受限于生活环境的限制以及媒体传播的偏差,对中国文化的“不解”和“误解”仍广泛存在。消除这些“不解“和”误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来中国实地看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形成自己的认知,做出自己的判断。

怎样讲好中国故事?

在赵杨看来,讲好中国故事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避免价值判断。让故事和事实“自己说话”,重在描述故事的情节,不要轻易得出结论,替听众进行价值判断。

二是要确保关系平等。讲述故事时,既不能居高临下,也不能屈尊迎合,双方要保持平等的关系。

客观的立场、平等的交流,是讲故事的基础。只有这样,讲故事才能引发听众共鸣,实现传播目的

“留学生的加入,使得中国故事增加了一个新视角,具有了新的内涵,一定能让中国故事传得更远。这也是本届活动增加留学生组的意义所在。”对于外国学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赵杨做了进一步的说明。

成功地传播中国文化,需要引起受众的共鸣和共情。在这一点上,参加活动的海外留学生具备明显优势。因为他们是通过第三者视角来阐述的,而且还能采用本民族的语言,一切都让中国的故事更具可信性。

赵杨表示,自己之前也有一个让留学生成为中国故事讲述者的设想,这与“用英语中国故事”设置留学生组不谋而合。

谈到自己印象深刻的选手,赵杨说,比如那位喀麦隆的选手,他对中国文化这个理解非常具体、深刻。他经常把非洲和中国两方的文化——特别艺术这方面,经常做比较。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他的愿望是把中国这个艺术和非洲的艺术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新艺术。还有一位来自古巴的同学,她说以前是学芭蕾的,但自从学了中国的民族舞之后,就为之深深吸引。

外国人学习中文之后,会对文化一个反思,由此形成了第三种文化,学外语途中学到的对方文化,都具有第三种文化的性质。既非母语文化,也非目的文化,而是一种中间文化。她的好处,在于能够吸收两者的优点,然后独树一帜,而这种文化往往是非常有力量的。

语言,让双方的讯息相近;文化,使彼此的内心相通。

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第二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共有17万余名青少年踊跃参加,同比去年增长了70%;与此同时,新增的留学生组吸引了来自全球百余个国家的留学生选手登上这个舞台,施展他们的才华,也向世界勾勒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留学生组终选专家评委专访:讲好中国故事,“外援”的声音也很重要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