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人才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大学在国家战略布局和政策引导下,迅速将国际组织人才列入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守正创新,勇于探索,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输送方面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积极成果。

立足自身优势,构建人才培养格局

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守正创新做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北京大学具有如下优势。

传统优势。北大拥有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悠久历史和良好基础。北大法学院全国范围内最早开始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单位。1977年底,梁西教授在法学院率先开设了国内有史以来第一门国际组织法课程,并构建了研究国际组织法的基本体系。1979年,法学院开设国际法本科研究生专业,梁西教授和饶戈平教授等担任国际组织法专业教师,开设国际组织法(本科)、联合国与国际组织法(硕士)、国际法与国际组织法专题(博士)等专业课程。1996年,饶戈平教授出版《国际组织法》教材,这是我国最早系统研究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专著性教材之一。1994年和1998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分别在国际政治硕士专业和博士专业下设立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方向,多年来成效显著,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国际组织人才

学科优势。国际组织人才属于典型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在培养方面需要多学科支撑。北京大学是综合性大学,拥有文史哲、政经法、理工农医等众多学科,门类齐全,其中41个学科全国一流学科,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学科支撑。

政治优势。推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离不开学领导层的大力支持。林建华教授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全力支持相关工作开展。郝平教授担任北大校长后继续大力推进该项工作,并担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郝平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主席,具有丰富的国际组织工作经验

资源优势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国际,因此需要广泛的国际智力资源。北大拥有丰富的国际学术资源和担任国际组织高级职员的校友资源。北大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巴黎政治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有常态化联系,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提供了高端国际学术和人员交流平台。长期以来,一大批北大校友加入国际组织,已成为北大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如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周强武等。

立足上述优势,近年来北大全面发力,积极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模式,初见成效。

国际组织学位项目项目构成了北大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核心。国际关系学院自2015年启动国际公共政策专业硕士项目,2017年又在国内率先设置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设立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本科项目,并在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点下新设立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方向。目前北大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项目已形成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体系。与此同时,国际关系学院面向全校学生提供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双学位和辅修学位。此外,利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全校学生提供四门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慕课,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课程选择。

国际关系学院还与瑞士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与发展学院(以下简称“日内瓦高院”)合作开展3+2项目,依托国际关系学院丰富的国际办学经验和鲜明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理念,采取本硕连读的培养模式,学生最终可以获得北大学士学位及日内瓦高院硕士学位,并利用日内瓦的区域优势获得国际组织实习机会。该项目于2019年成功申请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为项目学生提供相应资金支持。

此外,法学院于2019年在法律硕士(法学)项目里专设了国际法与国际组织方向。

非学位项目除了全力打造精品学位项目,北大相关部门和各院系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打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非学位项目,有力配合学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

研究生院于2018年起联合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合作部、就业中心和教务部,整合优化现有教学资源,每年暑期组织“北京大学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暑期项目”。该项目分为基础课程、专家讲座、国际组织(驻京机构)调研和访问、分组研讨交流四个基本模块。学员在一周时间参加10余场课程和专题讲座等教学内容考核合格后准予结业,并可获得2个学分及“北京大学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暑期项目”结业证书。 

国际合作部与国际关系学院于2019年暑期联合推出首届“北京大学日内瓦国际组织暑期项目”。该项目为期两周,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第一周由日内瓦高院教授就国际冲突和维和、全球卫生治理、全球贸易和wTO改革、国际气候与环境治理、联合国改革等主题为项目学员进行专业授课并组织讨论。第二周项目学员对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等10个国际组织进行参访和座谈,深入了解不同国际组织的职能、基本架构、发展目标和机构文化等。学员们通过该项目完成的考察报告将于2021年末由北大出版社出版。

从2009年开始,公共卫生学院每年与美国杜克大学共同开设“北京大学—杜克大学全球卫生问题证书班”,与日内瓦高院合作举办全球卫生外交高级培训班。2012年10月,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学系成立,开设了全球卫生概论、全球卫生治理等课程,重点培养全球卫生治理人才。此外,教育学院2015年开设了全校公选课——国际组织理论与实务等课程,并与经合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开展多方面合作。

目前,北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包括学位项目和非学位项目,国际组织课程在校内实现全覆盖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格局

突出三位一体,强化人才培养学科建设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学科建设。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要负责学科建设工作基本思路是着眼于培养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突出国际性、交叉性和应用性三位一体办学理念,努力打造“六个一”工程。

形成一个比较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专业的最大特色是国际性、交叉性和应用性“三性合一”,课程体系必须充分反映这一特色。国际关系学院依托北大41个“双一流”学科,为学生提供了70多门跨学科优质课程。为确保专业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开设“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前沿名家系列讲座”,聘请30多位从事多边外交的部长、大使和国际组织官员为学生授课。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国际关系学院致力于打造一支与国际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相匹配的师资队伍。2017年,建立国内高校中第一个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为系统培养国际组织人才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目前该系已组建完毕,包括3位教授、2位副教授和4位助理教授。所有教师都拥有海内外名校博士学位,均能用中英双语教授专业课,研究领域涉及国际组织理论、国际法与全球治理、国际公共政策分析、国际冲突与危机管控、国际发展政策、国际环境与气候政策、国际公共卫生政策、国际贸易与投资政策等。建系3年多以来,该系教师围绕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出版专著6部,包括《国际组织学:知识论》《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等;发表论文40篇,其中英文论文12篇,中文论文28篇,SSCI期刊论文7篇,CSSCI期刊论文20篇,在国际组织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显示了强大的学术竞争力。北大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该系师资便是其中的核心部分;第二部分是充分利用北京大学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在文理工等学科安排一系列课程供学生修读;第三部分则是来自校外的资深国际组织官员和多边外交大使。

出版一套国际组织精品教材。目前,现有教材难以满足我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需求。国际关系学院利用自身学术研究优势,于2020年8月与北京大学出版社签署协议,联合出版“北京大学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列丛书”,其中包括《国际组织概论》《国际公共政策导论》《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国际危机管控导论》《国际环境与气候政策导论》《国际发展学概论》《国际卫生政策导论》《国际公务员实务概论》等10部教材。其中由何昌垂教授等编写的《国际公务员实务概论》已于2021年8月出版,梁云祥教授编写的《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即将于2021年底出版。

打造一个国内高端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中国高校在国际组织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是中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2018年4月18日,国际关系学院中国联合国协会联合举办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论坛,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米纳·穆罕默德发来视频致辞,来自国内15所高校和相关部门代表围绕“中国学术界对国际组织理论研究的新思考”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政策、实践与教学”两大议题展开深入讨论。2019年11月16日-17日,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北京大学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论坛举行,来自联合国驻华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多个国际组织和30多所国内高校代表,围绕全球治理的走向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建立一个水平国际化学术网络。为提高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借鉴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领域的世界顶尖学府的办学经验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为提高国际组织领域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北大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与巴黎政治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乔治城大学、日内瓦高院、莫斯科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和人员交流合作关系。

建设一个功能强大的国际组织数据库。国际组织数据库建设是开展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国际组织研究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学术工程。2021年7月22日,北京大学国际组织数据库建设工作正式启动。该项工作依托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技术支持,在北大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的协调下,联合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政管学院、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信息管理系、图书馆等相关机构,形成强有力的跨学科团队,旨在10年内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数据库。

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人才支撑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教师团队

坚持多管齐下,积极拓展国际组织实习资源

鼓励学生去国际组织实习是国际上培养国际组织人才的通行做法和重要途径。为此,北京大学多管齐下,努力为学生拓展国际组织实习和就业资源。

主动对接国际组织。从2013年开始,北大国际合作部便主动出击,走访各个国际组织机构,力求建立联系,开拓更加直接的合作渠道,为学生争取更多定向的国际组织实习机会。目前,北大已与海牙国际法庭、国际电信联盟、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等机构开展校级层面的实习生合作项目,为北大在校生开放实习岗位,以学校选拔推荐的形式向国际组织机构直接输送实习人员,极大丰富了在校生的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经历。

精心打造就业信息平台,积极提供职业技能指导。2016年12月,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就业中心”)成立首个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工作办公室,并推出首个高校国际组织求职网站,该网站整合了百余个国际组织介绍,千余条国际组织就业、实习、志愿者招聘信息,为学生获取国际组织相关信息提供了便捷渠道。

此外,就业中心还推出全国高校首门国际组织求职课程,以及“IO Career”北京大学国际组织职业发展系列活动,包括“IO Talk”国际组织高端讲坛、“IO Course”国际组织职业课堂、“IO Salon”国际组织职场沙龙;编纂出版首部国际组织求职教材和相关求职指导丛书;启动“北京大学引领未来国际组织人才启航计划”,并成立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院系协同基地,以帮助在校学生树立国际组织就业意识,提升国际组织就业能力。

加大国际组织实习资助力度。近年来,在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下,北大学生到联合国机构、欧盟、国际刑事法院等国际组织实习的人数不断增加。2019年,国际合作部与教育基金会设立北京大学学生海外学习专项基金,用于全面支持北大学生赴海外参与各类学习项目。同一年,国际关系学院设立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新奥项目,用于资助项目学生赴各类国际组织实习。

经过不懈努力,北大在为学生创造赴国际组织实习和就业机会方面成绩斐然。据统计,2017年北大共有43人到国际组织实习或任职,2018年达到84人,2019年89人,2020年73人,2021年上半年已达41人,连续多年成为国内赴国际组织实习或任职人数最多的高校。

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人才支撑

北京大学近几年赴国际组织实习任职人数统计表

总结实践经验,开创人才培养新局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有其内在规律,是一项长期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从国外顶尖大学从事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的经验看,大多数要经历半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

当前,北大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一是办学经验不足,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北大开展国际组织学位教育的时间不长,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规律、课程设置、校外导师选聘、学生实习等方面还面临经验不足、认识不深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国际国内交流中借鉴学习;二是国际影响力有限,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相比,北大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在学科建设和影响力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奋发有为,不断探索,争取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积极推动完善全球治理,开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新局面,为人类社会携手应对共同挑战作出新贡献。(作者张海滨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系主任、教授,郑如青系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副部长,张园园系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交换学生办公室副主任)

来源:神州学人(2021年第10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人才支撑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