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推进教育现代化要有现代性反思意识

高质量发展新理念,正是引领教育现代化走出现代性危机、走向有内涵且不唯增长的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实质是以主题化方式呈现的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划纲要”。要稳健地迈出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步伐,反思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

从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关系来看,现代性是一种“价值观念与文化精神、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现代化是现代性观念在“经济、政治、科学与文化方面的运作”,具体表现为不同社会形态(如传统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变。现代化进程中主体性的过度张扬,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以至人的生存危机;唯科学主义和技术至上造成了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从而导致了现代性危机。

教育上的现代性危机同样存在。比如,当前全国上下大力反对的“五唯”现象,就是教育上的“工具理性僭越价值理性”的典型表现。分数、文凭、升学率、论文发表数等各种人才“帽子”,本来只是衡量教育价值理性实现程度的评价工具之一,却被当成了价值本身而不计代价去追求。就这样,手段被当成目的,而真正的目的——促进人的真实成长,却被人遗忘。

工具理性僭越价值理性的结果,导致的是“没有发展的增长”,这种现象被称为“内卷化”现象,在教育上也可理解为“过密化”。知识过密化意味着教育结果在表面上表现出“量的增加”,而实质却出现了“质的停滞”。教育中“内卷”的出现,乃是教育目标、价值评价体系和竞争方式的高度单一化所导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其所体现的高质量发展新理念,正是引领教育现代化走出现代性危机、走向有内涵且不唯增长的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理念。

经济方面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进行质量、效率和动力三大变革,而教育基本均衡、规模增长走向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推进教育领域中的这三方面变革,即:一是进行一场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制度及各级各类学校具体领域工作细节的全方位质量变革,其中提供优质的、多样化的教育供给体系是主攻方向;二是反思以往教育改革中高耗低效,甚至为了公平而牺牲效率的偏向,通过教育科研创新和智能技术支撑来促进课程改革、课堂变革、学校治理成果的升级转型和换代,从根本上提升教育效能;三是适应高质量、高效率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致力于教师队伍素养提升教育领导力提升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办学实力的提升,这是动力的变革。

这三大变革中,教育质量变革是主体,办学效率变革是主线,发展动力变革是基础,关键是切实而持续地提高教育领域中的“全要素生产率”,开创教育改革优质、公平、高效而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小微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基础教育改革、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现代化评价、教育发展战略等。(《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1年第3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推进教育现代化要有现代性反思意识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