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21年新高考方案

  2021年高考,除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外,31个省、市、自治区高考模式如何?请看下文详细分析!

  一、上海市、浙江省将执行新高考政策

  1.上海市:

  (1)实行“3+3”和“6选3”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学生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学科中,选出3个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2)上海高考总分为660分。(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均为150分,不分文理,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均为70分。)

  2.浙江省

  (1)实行“3+3”和“7选3”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三科必考。学生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等7个学科中,选出3个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2)浙江省高考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满分均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等7个选考学科,每科100分。

  二、北京天津海南山东等4个省份继续新高考试点

  北京天津海南山东等4个省份,2021年继续实行“3+3”和“6选3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学生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学科中,选出3个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在2020年执行新高考的6个省份中,上海浙江北京天津4个省份的全部科目均自主命题。而山东省、海南高考试题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

  北京天津海南山东四个省市高考满分为1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满分均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选考学科,每科满分均100分。

  三、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份将推行“3+1+2”模式

  (1)2021年,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份将作为第三批“新高考”试点省份,将推行新的高考模式,即“3+1+2”模式

  其中,“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必须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2)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份高考总分均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选考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四、其余17个省、市、自治区的传统高考模式

  (1)除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海南山东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14个省、市、自治区之外,黑龙江吉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自治区、江西安徽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四川重庆市、西藏自治区、青海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等17个省、市、自治区,仍奖采用“3+文科”或“3+理科”的传统高考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或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模式

  (2)以上17个省、市、自治区,高考总分均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50分,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为300分;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为300分。

  2018年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这8个省市,未来的新高考到底什么样?很多高中生和家长心里还没有很清晰的认识。今天,就用19个问题,带大家来详细了解一下8省市的改革方案。

  段”形式,转换分数连续排列,保证考生每科成绩转换后位次不变。

  三是招生录取模式都有变化。

  现行普通高考是由招生学校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择优录取考生高考综合改革后,无论是山东还是8省市都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即由招生学校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考生

  四是投档录取模式有变化。

  现行高考志愿设置是以一所学校为一个志愿单位,每所学校下可以填6个专业志愿和一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高考综合改革后,各省市的招生都按照“院校专业组”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一所院校有若干个院校专业组,每一个院校专业组由若干个专业组成,同一个院校专业组内的所有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志愿填报投档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

  的选择考范围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和限定性选修内容

  四是考试时间考试次数不同。

  语文、数学、英语3门合格科目每年考1次,安排在1月开考;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合格科目每年考2次,分别安排在1月和6月开考。选择考科目每年考1次,安排在6月统一高考科目考试结束后开考。

  五是考试成绩呈现方式和使用不同。

  合格科目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分数)呈现。合格成绩不仅是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还作为高职单独招生录取依据之一。选择考成绩高考招生录取依据之一,其中,8省市方案中物理、历史直接使用卷面分计入考生成绩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成绩

  同时,为了便于投档录取高校安排招生计划时,将分物理和历史两个类别分别编制;在录取时,也将按照选物理的考生和选历史考生按两个序列分别排队录取

  也就是说,同一名考生无法同时在物理和历史两个队列中排队录取,因此考生只能从中物理和历史中选择 1 门参加选择考。

  考生科学合理确定选择考科目,主要是要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优势、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进行选择。

  一是考生可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按照对各科的喜好程度进行选择。

  二是考生要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选择。

  三是考生可根据所在高中的办学条件、特色优势等进行选择。

  选择考科目由学生在高考报名时最终确定。高考报名前都可以更换所选择的科目高考报名结束后不可以更改。但在实际操作时,建议慎重考虑。因为无论哪一学科的学习,随着内容难度的增加,都可能会遇到困难,这属于正常现象,关键考生要结合自身的优势综合考虑,尽早确定,尽量避免更换学科。

  组合减少困惑减少

  第一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组合减少,选科干扰项减少,学生、家长的困惑度降低。

  走班科目大幅降低

  由于科目设置的减少,走班的科目自然就降低。

  学校更易安排课程

  在走班数量人数巨大的情况下,将给学校对学生的课程安排、教室安排、教师安排带来极大困难。

  在组合越少的3+1+2,不走班学生人数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将能更加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师和教室。

  学生学习更加稳定

  在走班越少的情况下,不用走班的情况将见地。这样,在固定的教室和固定的班,学生上课节奏和氛围是相同的,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相互交流、竞争学习氛围。同时,也尽最大可能免除了学生在上了这门科,又要立即奔向下一个教室的麻烦,减少走班对学生带来的干扰。

  在录取时,选考物理的考生和选考历史考生将分别排队录取;选择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将使用同一物理(或历史)试卷,考生群体相同,试题命制、阅卷评分都由省级教育考试部门负责,因此成绩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成绩

  由于其他选择性科目中不同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实行等级赋分,主要是基于学生选考的科目不同、各科目试题难度不同、各科目原始成绩不具有可比性的原因,是从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角度做出的。

  举例来说,考生甲选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选化学,两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选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1000位。若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高考成绩,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分,转换后考生选考科目成绩排队顺序不变,以解决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第三批进入改革的8省市在教育部统一指导下组成联合专家组,邀请国内数理统计分析领域的专家学者,借鉴前期试点省份经验,在对8省市历年高考成绩录取数据进行分析、演算的基础上,通过数学建模,在接受度、区分度、拟合度、提升度以及稳定性和适应性的评价标准框架内,确定的8省市共用等级赋分办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一分一档”、等级赋分既确保不同科目间分数可比,又增加考试的区分度,遵循“不让考生的单科排序改变”和“确保选考科目的合适权重,确保转换分数的良好区分度”的原则,保证了最大多数考生的利益,给考生和家长以充分的安全感。

  1.选报物理学科组合

  ①物理+化学+生物:

  此组合可以覆盖97.4%的专业,可以说是最标准、最传统、最纯净的“理科生”方案。是纯理科思维,不想沾染一点文科考生的必然选择。这种方案记背内容最少,理解内容最多。学科之间关联极大,互相印证,互相促进。缺点是学习难度同样很大。好在新高考体系下,这必然不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套方案。

  ②物理+化学+政治

  可报专业98.9%,实际上一些顶尖大学专业可报率达100%。由于大学之后参加考研的必要科目之一就是政治,对今后的考研之路影响颇多。缺点是政治学科与物理、化学的学科关联性并不是很大,学习起来难以起到联系、促进的效果。选择这类组合的学生一般是属于学霸级别的。

  ③物理+政治+地理:

  可报专业99%。这个科目组合更像是理科成绩不错的文科生,为了不浪费物理的高分以及填报志愿时的选择范围,而做出的一个不得已的选择。这个组合比较适合物理成绩突出,往往属于理科偏科的学生(数学-物理较好,化学-生物较差)。

  ④物理+生物+地理:

  可报专业99%。选择者往往是物理成绩优异,其他科目成绩一般,且对未来无明确目标的学生。其他科目中以传统理科的生物和传统文科的地理相对最为简单且不需要大量背诵(于历史政治),而且物理-地理的组合也有不小的发展空间。所以这种组合一般适合于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学生:一、物理成绩优异,逻辑思维能力强;二、其他科目成绩一般,无明确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规划。

  不推荐的组合:物理+政治+生物

  选择这个组合的人群往往也比较窄。就普通学校而言,不建议选择这样的组合,一方面由于针对的学生面比较窄,很难与同校师生横向比较,不利于了解自身真实水平;另一方面也由于普通校师资原因,很难单独这个组合的学生设计走班课程的时间表。

  2.选报历史学科组合

  ①历史+政治+地理:

  艺术专业、中文、传媒专业。一些致力于考取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社会学、国际政治专业考生几乎选择的都是这个传统的文科综合

  ②历史+政治+生物:

  语言、体育、医学类普通生。生物成绩在3门理科当中更为优秀。在专业选报比率上达到75.3%,除去生物系以及生物工程类的专业对生物有明确限制要求以外,其他大部分专业很少对生物科目有较高要求

  ③历史+化学+地理:

  可报专业比例为88.6%,这种选择其实是一种文科中比较偏理的选择,适合与物理实在没有缘分,但逻辑思维较为清晰,不擅长纯文科记、背的考生

  ④历史+地理+生物:

  适合语言、体育类专业。可报专业比例为77.8%。地理生物学习起来相对简单,特别适合体育专业学生,但竞争力也会比较大。

  不推荐的组合:历史+化学+生物

  化学+历史这种理科中等难度(理科中一般难度:物理>化学>生物)+文科中等难度(文科中一般难度:政治>历史>地理)的组合,在选择专业上很难有特别的针对性。

  综合素质评价是基于学生成长发展事实,对学生学业修习状况、核心素养和日常行为表现的系统评价,旨在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记录个人日常活动情况;按照各省教育厅统一要求,学生在每学期末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记录材料形成评价记录表;高中毕业时,根据评价系统原始记录中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生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分和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等,由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相关单位统一导入。

  评价内容主要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

  思想品德方面

  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日常操行、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

  学业水平方面

  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是国家课程(必修和选修)的修习情况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校本课程内容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

  身心健康方面

  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体育健康课程的完成情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艺术素养方面

  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是基于学生对艺术课程的修习,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艺术素养和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社会实践方面

  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重点是基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修习,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为了确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真实可信,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必须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学生本人和学校相关负责人在网络管理平台确认学校最终审核把关。

  院校专业组就是将一所院校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若干个专业合成一个组,每个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一所院校可设置多个“院校专业组”,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投档录取

  以A大学为例,有20个招生专业,现行高考只有1个院校代码,只是文、理科分开。按新高考方案A大学首先是按照物理和历史分开,假如要求选考历史的有8个专业,选考物理的有12个专业,分开之后,再根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选考科目要求来组合,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为1个组。如8个历史专业中有3个专业要求选考科目历史+政治,另外5个专业要求选考科目历史+地理,那么8个选考历史专业就有2个院校专业组,以此类推,假如12个选考物理的专业分成3个院校专业组,那么A大学20个招生专业就一共分成5个院校专业组,就是等于A大学是有5个院校志愿单位,提供5个院校代码供考生选择填报

  自2021年起,8个改革省份高考采用“院校专业组”的志愿填报招生录取方式,与现在有所不同。

  还以A大学为例,假设有20个招生专业,现在的高考模式录取方式是A大学就是1个院校志愿单位,提供1个院校代码,当你填报了A大学且达到了分数线,你就可以进入到A大学,在A大学里面你还可以填6个专业及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改革后,实行院校专业组,如果A大学20个招生专业分成了5个院校专业组,就是有5个院校志愿单位,有5个代码供考生填报录取时,A大学就有5个分数线,不像现在1个院校只有1个分数线

  由上可知,“院校专业组”意味着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优先从专业角度选择高校填报志愿。与现在志愿填报录取方式相比,主要优势是扩大学生选择权,提高志愿满意度和满足率。

  (1)自律、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

  选修课程的自由组合,使得大部分学校必须引入走班制,学生时间会变得相对自由,来自老师的约束和鞭策会变少(类似于大学)。对于习惯了被动学习、只等老师耳提面命才能有点动力的学生来说,这显然是不利的。因此,在高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首要任务。

  (2)善于把握时间学习效率高的学生

  由于很多科目提前高考,教学进度被压缩,学生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完高中的课程,因此就要求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3)有专长或几门擅长科目的学生

  除了语数外,新的高考不强制选择文理,学生在避开不擅长的学科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如果对某些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其实不妨早做准备,在高一甚至初中起就开始自学,阅读大量的书籍,报一些线上或线下的培训班。如果能在这些学科领先同龄人一截,甚至获得一些竞赛名次,那么在高考中会有很明显的优势。有专长的学生也可以冲击高校的自主招生。如果只依靠学校的统一授课,被老师的教学进度赶着走,在高考中是非常被动的。

  (4)有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的学生

  实行6选3以后,高校部分专业考试科目是有要求的,比如大部分理工科专业要求物理成绩,如果不选考物理,那么就等于和这些专业无缘。因此对于早就想好未来学业职业规划的学生,会提前准备高中要走的路。而那些高一高二随大流,到临近高考或者考后才去思考大学专业的同学,通常会手足无措。

  高考改革后,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I、选修Ⅱ三类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由国家统一设置,学生必须全部修习,打好共同基础,促进全面发展。必修模块学习顺序可根据学校教学情况适当调整。

  选修Ⅰ课程由国家统一设置,学生必须从中选择相应模块修习,满足学生升学就业基本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选修Ⅱ课程由国家在必修与选修Ⅰ基础上设置的拓展、提高、整合性课程和地方学校开发的课程组成,学生按照需要修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特殊需要,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2018级及以后学生,选修Ⅰ课程名称修改为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Ⅱ课程名称修改为选修课程。

  对于高考而言,选择增多了,信息成本也就增加了。官方也承认“实行选考难免会出现学生的‘避难选易’和科目之间人数不均衡的情况”。

  那么可想而知,在选择单一、规则单一的情况下,弱势家庭的考生可以依靠刻苦与智商等劣势不明显的地方发力,通过自己的拼搏与努力,实现高考改变命运。

  然而,如果选择多、规则复杂,强势家庭可以动用自身已有的各项资源(包括智力资源、社会资源与金钱资源),将这些规则了如指掌,进而做出最优选择。

  那么弱势家庭的考生与家长,就在复杂的考试选择与规则面前,面临极端的信息不对称,无法支付昂贵的信息成本,而无可适从了。毕竟现在已经有不少由于报考志愿填写不当使得弱势家庭的子女,即使考了高分也没有考上好的大学案例的出现。

  如果更为复杂的考试招生制度势必会给弱势家庭带来更大的困扰。久而久之,弱势家庭将不会是弃考某个科目,而是选择放弃高考本身了。

  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高考招生改革方案时,既要考虑到给考生更多的机会与选择,又要考虑到不会人为给强势家庭和弱势家庭带来新的制度上的不公平。

  毕竟,面对强势家庭的竞争,弱势家庭可以拿出来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多,只能是靠拼吃苦耐劳和幸运的天生智商了。

  促进公平,和科学选材一样,都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核心原则,两者不可偏废。尤其在技术日益发达、信息鸿沟日渐削平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让教育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阻碍教育机会的平等开放

 

  点击查看:高考新闻资讯汇总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2021年新高考方案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