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教育部教材局关于劳动教育文件解读材料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制度建设作了系统设计和战略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下面,我就《意见》向大家介绍3个方面情况。

一、关于《意见》出台的背景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意见》的出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背景。

一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工作。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必须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二是劳动育人功能亟待加强。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有较大差距,必须切实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二、关于《意见》的总体思路

针对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倾向,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提高站位、构建体系、强化保障,把劳动教育的四梁八柱搭建好。

一是立足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提高劳动教育站位。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事关我们党和国家发展长远大计,事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战略任务。要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面向全党全社会,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防止把劳动教育作为一般专题教育对待,进行简单化处理。

二是注重建构劳动教育体系,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在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澄清劳动教育内涵,把握劳动教育重点,弘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坚持全方位、全过程构建劳动教育体系,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式,大中小学系统培育,持之以恒,把劳动习惯、劳动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

三是突破体制机制难点,强化劳动教育保障。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统筹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力量,为劳动教育全面实施提供场所、人员、经费、安全等保障条件,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和学校劳动教育评估机制,激发各方面合力开展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关于《意见》的主要内容

基于总体思路,《意见》强调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作用。具体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共18条。

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针对劳动教育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从三个方面明确总体要求。一是阐明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明确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基本遵循;三是阐明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特别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导向。

第二部分是建构体系。针对劳动教育内涵、边界不清的问题,从五个方面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具体回答劳动教育教什么。一是阐明基本内涵,强调当前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在劳动实践中进行教育。二是明确总体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从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三个方面提出要求,强调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三是健全劳动教育课程,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和劳动周,保证必要的劳动实践时间,同时强调其他课程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要求。四是确定劳动教育内容要求,主要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在总体内容设计基础上,分学段提出教育内容要点,强化具体指导。五是依据劳动教育目标,提出学生劳动素养评价要求和办法,强化评价结果的使用。

第三部分是实施途径。针对一些学校单纯在课堂上“讲”劳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强调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一是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日常养成。二是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注重系统培育及相应的制度建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支持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干起来。

第四部分是保障条件。针对劳动教育没处去、不敢去的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保障要求。一是要求从校内、校外两个方面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多样化需要。二是全面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劳动教育课有人上、学生劳动实践有人带。三是明确劳动教育日常开支、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切实解决开展劳动教育经费保障问题。四是从政府和学校两个层面强化劳动教育安全保障,明确各方责任,切实解决不敢开展劳动教育的问题。

第五部分是组织领导。针对各方面开展劳动教育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从三个方面强调加强劳动教育组织领导,推动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建设。一是加强统筹领导要求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负责劳动教育工作统筹,把劳动教育摆上位置,强调省级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明确地市、县级政府职责,把责任压实。二是加强督导,要将劳动教育纳入督导体系,明确督导内容,注重结果使用,建立健全问责制度。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共同创造良好的劳动文化,让劳动教育“香”起来、“亮”起来,从根本上解决轻视劳动特别是轻视普通劳动者的问题。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教育部教材局关于劳动教育文件解读材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