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教材建设笔谈㉔ | 新时代地方课程及教材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理路

尺寸教材,国之大者。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体现国家意志,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铸魂育人的基础工程。为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要求,我们设置了“教材建设笔谈”专栏,旨在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教材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一起来看专家的观点——

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类课程管理,地方课程历经了20多年的建设发展,其课程价值逐渐被认同,管理制度日趋完善,教材门类更加丰富。在迈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作为第一个国家层面针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管理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恰逢其时,厘清了地方课程建设和管理的理念,并从实践策略方面做了制度安排。

教材建设笔谈㉔ | 新时代地方课程及教材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理路

张炳意 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副主任、正高级教师

一、准确定位地方课程的价值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地方文化教育资源为载体,在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课程与地方经济文化有机连接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同时,地方课程上承国家课程,增进了国家课程实施的适应性,共同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目标和内容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地方课程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二、科学制定地方课程建设规划

《意见》明确了国家事权背景下的地方课程建设与管理的主体,地方课程管理中隐含着课程建设的任务。三类课程管理体系中,国家下放了义务教育课程建设、课程编制的权限,并不等同于国家、地方和学校各管一块,必须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这为地方课程建设规划提供了新的视角,地方课程建设规划是顶层设计,要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教育资源禀赋,将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等共同纳入课程视野,探索多层次、多主体联合的开发机制,合理搭建地方课程结构和模块,开发地方综合课程,并为校本课程开发增能赋权。

三、大力提升地方教材开发水平

由于地方课程具有覆盖区域、跨校实施的特点,教材仍然是地方课程实施的关键载体和依托。地方课程教材开发首先要明确建设主体,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地方教材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教材编写人员条件要求,打造高水平、专业的教材开发团队。要增强教材开发的专业水平,从研究的视角审视教材的开发,对纳入教材的地方资源进行系统研究,用科学的编写体例、丰富的栏目设置和活动安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彰显地方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和综合性。同时,要积极推动数字化赋能教材建设,开发丰富多样的数字化地方课程资源库,供学校免费使用和再开发。

四、加强地方课程建设与管理质量保障

地方课程建设与管理,要参照国家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基本范式,加强“事前审批、事中审核和事后监测”,提高地方课程准入门槛,建立地方课程的动态调整机制和退出机制,研制切实可行的地方课程教材审核规范和评审标准,严格执行地方课程编制、实验、审核、应用及实施监测的管理要求,切实保障地方课程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五、深入推进地方课程教学改革

与国家课程的全面、共性和权威要求相比,地方课程实施缺少评价体系支撑。课程是教材的本源,只有强化了地方课程实施,才能保证地方课程教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强化地方课程政策解读,积极探索以融入、融合为主渠道的地方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学科内融入和跨学科融合实施,创新地方课程评价,提升地方课程实施水平。

文章来源于课程教材研究所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教材建设笔谈㉔ | 新时代地方课程及教材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理路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