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怎样回应现实问题?学者回答家庭教育十问

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怎样回应现实问题?学者回答家庭教育十问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如何?家庭教育学科涉及哪些主要内容?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进展如何?家庭教育学科建设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如何确定指导者的专业性和专业身份?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怎样回应现实问题……

澎湃新闻从首都师范大学获悉,在日前举行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对有关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回答。

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如何?

对此,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缪建东表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既是时代需求也是现实需要。

首先,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回应国家政策法规,体现国家意志。他指出,2021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开展家庭教育研究,鼓励高等学校开设家庭教育专业课程,支持师范院校和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培养家庭教育服务专业人才,开展家庭教育服务人员培训。

其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是家庭教育思想创新的保证。家庭教育实践需要思想的引领,如果没有新的思想产生,家庭教育研究就无法回答时代之问。家庭教育学科建设能搭建学术平台,聚集研究力量,形成学术竞争,从而创新家庭教育思想,推动社会进步。

此外,缪建东指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是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基础。高校在家庭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牵头与引领作用,通过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质量。通过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生产适合专业人才学习的知识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家庭教育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

家庭教育学科涉及哪些主要内容?

“家庭教育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但是,家庭教育学科研究领域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领域。”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吴重涵指出。

吴重涵认为,家庭教育学研究领域不像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经典的社会学科,和一批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之间的较为成熟的学科,如心理学、法学等,学科与学科之间界限泾渭分明;而是基于 “问题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

吴重涵介绍,20世纪中叶以来,围绕问题研究产生了一批新学科形式的、生机勃勃的重大交叉学科,如地域研究、文化研究、民族研究、家庭研究、妇女研究、生命历程研究、现代语言学等。家庭教育学科作为现代交叉学科,就是由众多的学科学者共同完成的事业,这是家庭教育学的鲜明学科特征之一。家庭教育学是由教育哲学、教育史、生命历程理论、儿童发展心理学、毕生发展理论、童年社会学、家庭社会学、家庭经济学(包括家庭情感问题)、教养方式理论、家庭政策研究等共同组成的学科“集合体”,分别研究家庭教育的本质和社会历史条件,儿童及其终身存在与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和文化影响的家庭制度中介性作用、父母教养的作用、效果、内在心理机制和外在社会制约,家庭教育政策的保障、供给等。

家庭教育学科的国际现状?

对此,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雄表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的国际现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家庭教育学科在国际上逐渐受到重视和发展。

在学科发展方面,国际上,家庭教育学科通常涵盖了家庭、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儿童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在一些国家,这个学科的发展相对成熟,有专门的大学课程和研究机构。例如,美国的一些大学提供家庭教育学或家庭研究的学位课程。全美家庭关系协会(NCFR)系专业研究家庭教育的学术团体。         

在国际合作方面,国际间存在家庭教育学科的合作和交流。学者们经常参与国际会议和研究项目,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比如在东亚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经常会开展家庭关系、亲子教养与儿童心理发展等相关研究,有助于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家庭教育研究。

在政策支持方面,一些国家已经将家庭教育纳入其政策框架中,鼓励家庭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这可能包括政府资助的项目,以及与社会工作者、教育机构和家庭合作的倡导计划。”杨雄说。

此外,杨雄指出,尽管有许多国家在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上取得了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更多国家学者往往从各自(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学科背景、学术兴趣介入与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等专题研究,而跨文化、家庭多样性的研究,则为中国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可借鉴、更广阔的思路。

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进展如何?

与会学者梳理介绍,2020年2月,由重庆师范大学教授赵石屏、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缪建东发起并组织国内21所高校组成“全国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联盟”。

同年11月 “全国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联盟”在重庆师范大学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国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期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组成立,由缪建东教授任组长,赵石屏教授任常务副组长。

2021年3月,经专委会筹备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进东向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交了“实施家庭教育专业化”的提案。同年11月,教育部公布了对该提案的答复:“支持高校设置家庭教育相关专业”。这是家庭教育专业设置的零的突破。之后中华女子学院向教育部申请设置家庭教育专业,2022年2月获批。

2021年5月,第二届全国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南京师范大学召开,将家庭教育学学科队伍单位成员扩大至61所高校,进一步推动家庭教育学专委会的筹备进程。

2022年4月由时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缪建东主持,筹备组联合相关领域70所高校、科研院所作为发起单位,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申请启动专委会筹建工作。

同年9月,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2次会长办公会研究决定通过并下发同意筹备设立家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的批复,同意 “缪建东拟任该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作为理事长单位,筹备阶段可使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筹)”的名义开展活动。

筹备申请得到批准后,筹备工作组积极开展各项准备工作,2022年12月举办了由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联合承办的第三届全国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在线研讨会,参会人次7000余人。

缪建东介绍,在各发起单位发起人的支持下,在各会员单位的积极参与下,专委会的首批会员发展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经有近百所高校登记会员336人。

家庭教育学科建设面临哪些难题与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余清臣指出,当前,家庭教育学科建设面临多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扎实的家庭教育具体主题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学科建设有积累性,学科大厦需要更多人添砖加瓦。

二是家庭教育学科怎么充分结合中国家庭教育实际,回应中国家庭教育问题,贡献出可向世界分享的家庭教育智慧。

三是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中怎么坚持扎实的学风问题,学科建设是理论思想体系的建设,是沉着投入才能取得实际进步的领域。

四是怎么吸引更多有热情的优秀年轻学者参与合投入,学科建设是突破是创新,更多有足够创新热情的优秀年轻人是这个学科的希望。

五是怎么协调学科建设的科学与文化基础、教育学与相关学科基础,在各种源流和基础的交汇中构建有机整体,挑战也比较大。

家庭教育指导者需要怎样的职业标准?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赵石屏介绍,“2014年,重庆市在全国率先颁布了《家庭教育促进条例》,重庆师范大学家庭教育学科团队承担了相关的专业调研任务,我编制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资格标准》,目的是为家庭教育指导进入职业化做准备。之后重庆市教委师范处将其纳入2014年省培项目课程。”

赵石屏认为,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这是实现家庭教育职业化的政策起点。家庭教育促进法则进一步要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现专业化,教育部对此也做了一系列的相关部署。因此高校必须承担相应的资政职责,研制修订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职业资格标准责无旁贷,也势在必行。

“具体来讲,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资格标准包括职业概况、职业能力结构、职业能力等级等几个部分。”赵石屏认为,其中职业能力结构由职业态度、家庭教育指导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构成。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要系统学习掌握生命科学知识、教育类知识、心理学知识、社会学知识、教育政策法学知识等,还需要比较熟悉中小学各年级的课程、教材、教学,掌握儿童发展、儿童社会化、教育心理学、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技术、家庭治疗、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压力与儿童人格发育、婚姻家庭的危机干预、社会变迁、社会资本理论等基本知识,认知领域的学习、运动技能学习、学习的测量与评价、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方面知识基础,以及搜集信息、判断问题、制定方案、解决问题的专业技能。

赵石屏还指出,“家庭教育指导与大夫诊治的步骤很相似,需要掌握诊断技术——收集信息、测量评价、识别问题、制定方案、解决问题。”

赵石屏认为,目前的家庭教育指导经验之谈多,碎片化知识为主,宣讲方式为主,针对性差,缺乏专业性。指导者不光缺乏基本知识的系统学习,更缺少诊断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技能,这是最薄弱的部分。

“据一项对全国家庭教育指导现状的调查,94%的中小学教师指导家庭教育感到困难。所以除了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现任中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依据家庭教育指导的标准。”赵石屏提到。

如何确定家庭教育指导者的专业性和专业身份?

对此,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燕指出,家庭教育是一个交叉学科,它涉及与儿童有关的如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学习心理学,儿童社会学,教育心理学;与人际互动相关的如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小组工作,家庭,社会学等相关内容;还有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测量等相关内容。

作为一个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和相关技巧,在应对儿童的问题和家庭问题时,能敏感地了解问题所在,做出专业的判断与回应,并能规范地综合运用相关心理咨询技术和心理测量技术等,支持家庭和儿童解决相关问题,促进孩子的成长。

所以家庭教育指导者,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和督导考核,积累一定的临床经验后,才能持证上岗。

“仅靠经验积累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不是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有时还会出现问题。正如知心朋友不能代替心理咨询师一样。”李燕强调。

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怎样回应现实问题?

目前有哪些亟待解决的家庭教育核心问题,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怎样回应现实问题?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表示,今天,家庭教育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但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家庭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重知轻德、重认知发展重社会情感能力培养较普遍存在,家长的儿童观、育儿观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和方法没有充分的认识,存在着较高的育儿焦虑、对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方法更科学有效缺乏判断;家长经常觉得不能很好地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走不进孩子的内心,对孩子发展及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会束手无策……

“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家庭教育的科学化问题,只有让家长读懂孩子、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科学育人。因此,在当下,家庭教育的科学化是关键。而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就是让家庭教育走上科学之路的必然选择。”边玉芳强调。

她指出,通过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我们才能让家庭教育从经验走向科学,也是广大家庭教育研究回应现实问题的必由之路。这几年来,全国不同高校、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都在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努力。以家庭教育的重要分支家庭教育心理学的建设为例子,家庭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家庭情境中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子女产生教育影响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其对教养认知、教养行为、家庭互动、家庭环境的建设等等相关研究成果都有助于回答“如何建立科学的儿童观、成才观?如何让家庭了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不同?如何认识家庭对儿童发展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巨大影响?如何让家长用更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育人”等现实问题。

家庭教育学科的师资队伍与资源情况如何?

与会学者介绍,一项针对71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家庭教育学科的师资与队伍,南京师范大学有36位教师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首都师范大学有32位教师从事相关工作;清华大学和江苏理工大学分别有30位老师从事家庭教育学科;北京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宁波开放大学、贵阳学院均有20位及以上老师从事相关研究。

在课程设置方面,71所高校之中,有51所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占比71.83%。其中有9所高校为本科生开设了家庭教育微专业,占比12.68%,分别为广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嘉兴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江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宁波开放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7所高校为本科生开设了家庭教育辅修专业,占比9.86%,分别为北京城市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和江苏理工大学;2所高校开设了家庭教育本科专业,分别是中华女子学院和国家开放大学。

在培养方案方面,有6所高校招收家庭教育(或者家庭教育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占比8.45%,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5所高校招收了家庭教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占比7.04%,分别是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

家庭教育学专委会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的大背景下,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康丽颖指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对于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可以有实质性推动。

她认为,学校要围绕学生成长,超越自身局部利益,回应家庭和社会诉求,主动联系沟通家长和社会,有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意识和能力,以好校风促进好家风和好民风建设。同时,学校领导和教师应明确协同育人工作规范,掌握协同育人知识,并形成相应的协同能力。

重庆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申仁洪表示,家庭教育学专委会的定位是促进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专委会将组织全国家庭教育相关专业人士,从五个方面进行高质量的课程与教材建设。一是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家庭教育通识课程。二是面向师范生开设的家庭教育学专业课程,推动所有师范生掌握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三是建构家庭教育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体系,包括家庭教育基本知识、家庭教育基本技能、家庭教育测量和评价三大类。四是为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专业化,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行业标准,并开发相应的课程教材资源。五是致力于大众科普,开发家庭教育知识技能普及类课程与教材、读本。

另外,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认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对于公共教育政策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如,通过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学科教学,培养一批懂得家庭教育政策研究、能够从事家庭教育政策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培养面向未来教育政策发展的高层次的人才包括硕士和博士人才。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怎样回应现实问题?学者回答家庭教育十问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