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与对策

[摘 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和平台建设要在战略上实施网络“思政平台”+“平台思政”,战术上实施“生活+思政”“学习+思政”“社交+思政”。要从现阶段的构建内容供给、平台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转向创新内容、延展平台、赋能教师、培育技术和完善制度的“五位一体”的体系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政;平台思政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这为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有明显提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内容生产与传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网络意识形态供给,增强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是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突破口。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巩固价值认同、提升供给质量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体系由供给主体、供给客体、供给内容、供给平台(供给方式)、供给技术、供给制度等要素组成。以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和平台建设,强调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平台等要素的变化和影响。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中,更要注重供给制度、供给技术的建设。在新发展阶段,深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与平台建设的创新,需要关注供给客体、供给方式、供给技术和供给制度等因素的变革。通过新要素的引入、旧要素的调整,形成更加细致、更为多元的内容供给策略,从而探索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

供给主体:实现全员参与,调动社会力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的主体,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重要的有生力量。对管理者、决策者而言,进一步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的主体,有效发挥各组成部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实施和推进这项宏大工程的前提。

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供给和平台建设中,一是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教职员工“全员参与”。一方面专职队伍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对“全员参与”有明确的要求,纳入对教职员工立德树人的考评体系。要通过计入工作量、纳入考评体系和制定奖惩条例等措施,引导教职员工积极投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的比例;二是要注重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朋辈教育的作用,积极引导他们自我规范网络行为,并积极带动和影响更多的大学生。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供给和平台建设中,特别应该注重发挥外部供给主体的作用。尤其要重视社会化网络平台从业人员的监控和管理。有关部门应督促社会化网络平台进一步制定和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制,根据平台的性质,使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社会化网络平台应该切实落实管理职能,积极主动承担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同时,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特别注重发挥学生家长、校友的积极作用。积极遴选能够履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社会导师,努力使大学生置于更为广泛的生活化、学习化、社交化的场景里,为其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潜移默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供给客体:实现全员覆盖,满足多种需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的客体是大学生。在教育对象上,应该和必须实现全员覆盖,要关注各种类型的大学生群体。当代大学生个性更加张扬,表达更加直白,国际化程度更高,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更加网络化。他们的思想观念表现出一些新特点。供给客体的这些新特点,带来了需求侧的新变化,进而传导到供给侧,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方式、供给内容、供给平台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大学生国际化程度更高。需要关注的群体包括:一是出国留学生,特别是国内高校在籍的短期交流和双培生;二是在华外国留学生;三是浏览境外网站的学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供给和平台建设必须因此而变。力争覆盖或影响出国留学生,建设为在华外国留学生服务的平台,在高校网络平台、主流媒体网络平台、社会化网络平台的传播中,注意跨文化因素的影响,为大学生搭建合法获取国外最新科技、学术动态、多种资讯的网络平台,消减境外网站对其负面影响。

其次,大学生易受生活化教育。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方式上,要贴近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力求在生活化、学习化、社交化的场景之中,用更加生活化、网络化的话语体系,对其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于为大学生提供的多种服务中。

再次,大学生需要理论引导。当代大学生善于思考,个性强,有主见,不轻易改变想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注重讲好故事,还要讲好理论,用深入浅出的道理说服大学生,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巩固价值认同。

供给内容:实现机制创新,提升供给质量。供给的内容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素,也是关系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内容上,话语风格和表达形式正在发生正向变化。要加速构建持续、稳定的优质内容输出机制,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改革的重中之重。

要树立媒体融合思维,以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思维来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产与分发。一是要融合报网端等各种介质,融合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表达形式,不断增强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二是举全校之力,融合校内校外资源,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格局。利用持续、稳定的优质内容供给机制,推出更多的入脑入心、赢得大学生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的网络内容。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引领时代传播、强化队伍培养

供给平台:实现“平台思政”,强化“思政平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供给不能只靠网络思政平台。要彻底突破高校界限、教育行业界限。在打造好网络“思政平台”的同时,要重视发挥高校其他自有自建网络平台的作用,借力主流媒体平台、社会化网络平台,真正实现网络“平台思政”。网络“思政平台”是旗帜、是主阵地,网络“平台思政”是基础、是大课堂,两者均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共同发力、协同配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取得预期的教育成效。

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要着眼于高校各网络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创新,打通各网络平台之间的壁垒和孤岛;在解决自身平台的问题的基础上,要向社会化网络平台延伸和拓展,尤其是有关部门要加强社会化网络平台的规范管理,监督和引导其履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着力推进网络“平台思政”建设,形成多平台聚合式、协同型的供给体系。

供给技术:实现技术同步,引领时代传播。网络传播新媒体新技术的及时引入和不断创新,能够破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相互隔阂、难以融通的瓶颈,有力支撑优质内容的持续、稳定输出,从而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和平台建设的技术创新,仅靠某一高校的单打独斗、孤军作战难以取得显著成效。一方面,要形成合力,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和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行研发,重点研发具有共性的、能够支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质内容持续稳定产出的新技术,取得成效之后及时向全国高校推广普及;另一方面,要借助互联网领军企业的力量,将前沿技术“为我所用”,用最新的互联网技术赋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供给和平台建设。

供给制度:实现优化创新,强化队伍培养。供给制度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和平台建设的保障,是协调内容供给体系内各个要素、激发供给主体和供给平台积极性、调整供给侧结构的关键因素。制度优化和创新所带来的改革效应是倍增的。政策和制度的红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胜法宝之一。

当前,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和平台建设的制度改革和创新,一是强化对社会化网络平台的引领、规范和指导,进一步发挥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打造网络“平台思政”,实现供给平台与学生接受信息渠道的匹配;二是进一步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制度。对全体教职员工明确提出“全员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并出台细则加以规范和引导。在各级各类人才计划和培训体系中,要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培训作为单项专门列出。重点提升广大教职员工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媒介素养和理论素养,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全员化、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三是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考核、监管、成果认证、评价和激励制度。根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定期对各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进行督查或抽查。加强对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的认证,并将认证成果应用到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审、评奖评优之中,以认证评价和激励制度为导向,有效调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积极性。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本对策

在新时代,当务之急是打造与当前形势相适应、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相适应、与党和国家对人才要求相适应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体系。

实施“思政平台”+“平台思政”战略,建立对网络平台分类指导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网络“思政平台”的吸引力、传播力、影响力,同时高校网络平台都承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将网络“平台思政”落到实处;积极鼓励高校通过共建共享等方式,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内容、优质成果向社会化网络平台渗透。不断强化主流媒体平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出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内容板块和服务项目。要深入研究大学生的特点和接受信息的习惯,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融合,用优质服务吸引他们关注和使用主流媒体平台。

加强对社会化网络平台履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监管,推动实现网络“平台思政”。引导社会化网络平台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纳入社会化网络平台从业人员的培训之中,定期举办社会化网络平台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班。建立高校与社会化网络平台联动机制,鼓励社会化网络平台将高校创作的优质内容,根据群体特征锁定IP段投放人群,进行精准化、个性化传播。

实施“生活+思政”“学习+思政”“社交+思政”战术,积极引入新媒体新技术。从单向传播转为社交传播,注重学生的反馈和互动;从资讯传播转向生活化场景传播,整合与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等相关的网络资源,利用生活场景、学习场景、社交场景渗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营造润物无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

尽快改变技术严重落后的被动局面。在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媒介层出不穷的大背景下,要高度关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把先进技术的媒介应用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先考虑方向。通过设立重点实验室、委托攻关等多种形式,加强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关键技术进行研发,形成和推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技术“超市”,以模块化、功能化、可选用的小程序方式嵌入,方便高校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选用到自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彻底改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新技术方面严重滞后的被动局面。通过金融创新、产权创新等方式,吸引和鼓励互联网领军企业担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的研发,倡导其在推广新技术应用时,向高校提供相对成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解决方案和服务端口。扩大对出国留学生、在华外国留学生等群体的覆盖。要重视出国留学生、在华外国留学生。强化针对特殊群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和平台建设。积极创办为海外留学生提供服务和引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将在华外国留学生纳入日常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对象,积极创建适合在华外国留学生信息接受习惯、信息接受心理的专门化、跨文化的网络平台。与此同时,主动查漏补缺,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

打造强有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通过政策支撑和制度激励,形成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培训和岗位训练要作出明确规定。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计入工作量。积极扶持IP教师。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朋辈教育。动员、鼓励和引导网络大V、意见领袖、网红主播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引导师生自觉生成个性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举办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意创新为主题的活动,推动高校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与话语表达,吸引社会化网络平台和新媒体从业人员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提高师生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动员和引导师生自觉生成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本文为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1GJA002)、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战略课题(BJSZ2021ZL02)“5G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铁铮 杨涛,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江南大学,铁铮为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创会理事长】

原载2023年第15/16期《中国高等教育》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与对策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