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高校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和路径

[摘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高校媒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传播的有效载体。面对传媒技术的快速变革,高校媒体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向,从健全传播主体、拓展传播定位、丰富传播内容等方面,探寻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媒体;传播内容;文化自信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媒体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传播的有效载体,在调动广大青年学生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大有可为。

高举旗帜,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向

高校校园媒体包括校报、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介平台,是学校、师生、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在新时代,高校媒体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广大青年学生为主力军,充分运用现代媒体技术,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政治方向。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担负时代使命

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高校要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因此,高校媒体必须始终坚定政治方向,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切实担负起铸魂育人的时代使命。高校媒体要从党的全局出发,以做好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为引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上精准有力,在方式上多措并举,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坚定文化自信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主体。增强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于青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媒体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工作,在此基础上牢固树立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互联网时代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和舆论环境下,“人人可以发声”的新媒体、自媒体平台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媒体加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用正确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更能够紧扣时代需要,创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影响青年、团结青年。高校媒体要切实承担起引导校园舆论的责任,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学校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加大理论阐释、解读和辅导,引导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增强传播效力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媒体生态的加速融合,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理念和方式面临诸多挑战。新时代高校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切实运用好融媒体传播手段,不断提升宣传的有效性和亲和力,针对传播环境和思政内容探寻工作路径,增强传播效力。

例如,电视剧《觉醒年代》以高质量的制作与平易近人的述说方式,真正激发了高校师生主动学习、主动传播、主动分享、主动领悟的正向循环。高校媒体要对传播效果进行持续调研跟进,在传播内容上兼顾宏大叙事与微观个人的宣传,在传播方式上将理论融入叙事,探索新媒体语境下有效传播的内容、形式和路径。

健全传播主体,优化传播手段

鼓励青年学生弘扬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思想认识和行为实践统一起来,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增强理论说服力。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变革,传播主体由一元主导转变为多元参与,改变了过去单向灌输方式,实现了灵活多样的交流互动。为此,高校媒体需要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优化传播手段,使青年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情感认同的基础上,从“知”到“信”,实现理论内化。

高校媒体可以在校园报刊、网站上刊发师生撰写的理论文章,关注师生共读共学的优秀做法和效果,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同时,高校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还需注重情感关怀,增强情感体验。例如,高校媒体可以举办以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三行诗创作活动,让学生成为主体,实现自主学习和自我感悟。三行诗活动在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感的同时,将学生从宣传对象转变为宣传主体,激发了高校师生主动分享的热情,相关内容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网络媒体广泛传播。通过互联网信息聚合平台,轻松有趣、浪漫新颖、灵活有效的理论传播形式,激发了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师生的传播热情,通过结合社会时事热点,不断扩展活动主题,活动发展成为系列品牌,在涵盖家国情怀、思乡孝亲、立德敬业、奋斗青春等主题创作中,青年学子的初心、精神与担当得以诗意呈现与真挚表达。

通过健全传播主体与优化传播手段,系统化、分层面、有重点地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师生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使之成为一种精神追求,并自觉践行。

拓展传播定位,加强双向互动

高校媒体的传播受众主要是青年学生,他们普遍思想活跃,个性突出。高校媒体需要把握好受众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传播策略,有的放矢地进行分众传播。

例如,一些高校团委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定位于青年的思想引领,立足服务青年人成长成才,在平台设置的栏目中会定期发布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与辅导,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青年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感兴趣话题和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既发挥了平台的服务功能,又体现出理论引导的价值。高校媒体还可以充分挖掘校园文化和校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创新性地进行线上宣讲,有效地引领师生进一步理解与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着新媒体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播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其主体性更加彰显,成为信息交流的传播者,主动参与传播的各个环节。高校媒体在精准定位受众群体的同时,也要重视发挥受众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双向互动,达到“思政教育有温度,高校青年有态度”。例如,北京大学医学部“感恩无言良师”纪念活动连续举办15年,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与思政教育、专业学习、职业精神教育相结合,浸润式影响和引领青年医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具体、实在、生动的事例解读与分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厚植在每位学生心中。

丰富传播内容,抓住关键议题

高校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热点话题的策划、传播议题的设置、媒体矩阵的运营,以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内容,提升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引导青年主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有研究发现,在理论宣传中,重视热点话题和导向议题的策划和设置,不断创新传播内容,聚焦热点,可以有效提升宣传的效果。因此,可以利用高校媒体,针对时事热点做好宣传策划和引导,采用多种方式强化理论解读,真正向大学生讲深、讲透、讲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媒体宣传的内容类型与内容深度,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深度与传播广度。例如,央视综合频道《开讲啦》选择青年群体中广为人知的热点人物,并采用平等分享的交流形式,打造独特的专家讲演案例,是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创新。高校媒体也可以借鉴这一方式,通过主动搭建平台,邀请学术界名师大家或奥运冠军等青年榜样,结合各自领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鼓励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活动可以结合当前思想理论界的热点问题、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深讲透,用学术研究与现实关切相结合的讲课方法吸引学生。

可以说,这种类型的专家讲堂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术研究、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有益探索。在线下活动的基础上,高校媒体进一步运用视频、图片等传播形式着力增强报道现场感,完成创新传播内容后的二次传播,进一步扩大传播覆盖面,同时,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对话式教育,有效引导高校青年群体的价值导向。

在校园媒体传播实践中,丰富传播内容的同时还要有效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的优势,增强广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理想与信仰的认识、对奋斗和担当的理解、对梦想和未来的憧憬。

高校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发挥主流思想的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创新传播理念,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优势,探究教育和传播新模式,拓展宣传和育人新路径,构建主导性、互动性、创新性的多元平台,使高校媒体成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阵地,切实增强传播的实效性。

【作者武慧媛,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

原载2023年第11期《中国高等教育》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高校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和路径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