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摘 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贯穿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性、原创性、系统性和传播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自主知识体系。

[关键词]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教育强国;创新理论;学科结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深刻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丰富内涵,科学全面回答了建设教育强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意义重大而深远,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要将党的创新理论引领贯穿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性、原创性、系统性和传播性,增强高校咨政建言及社会服务能力,有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抓手和重要先手棋,在推进理论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教育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可以有效回应新时代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理论创新。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需要通过研究和总结新时代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际和历史文化传统,批判吸收外来思想方法和理论,形成具有一定独立性和原创性的理论,有效回应新时代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知识创新和发展,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可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在新时代,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需要整合现有的学科资源,聚焦国家需求和发展方向,形成学科发展新理念和新格局。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有效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知识创新和信息传递,拓展研究视野和解决问题的深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学科的优势,提高学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例如,中国政法大学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学科动态调整改革机制,建设了纪检监察学、国家安全学、政治传播学等一批新兴学科,针对性地培育了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应对和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切实提升了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可以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化教学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专项计划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通过推动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学术环境、学科条件和知识保障。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可以有力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积极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国际科研合作和人才交流,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知名度、声誉和国际竞争力。同时,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需要充分挖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把中国的文化精神与知识体系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与模式,为全球教育发展提供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内涵与方向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就是依据中国实践,自主建设中国特有的哲学社会科学认识和经验系统。“中国”是理论场域和现实依据;“自主”是首要前提和本质要求,表明我们建构的知识体系不是对西方知识体系的照搬照抄,而是立足中国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赓续中华文明;“知识体系”是建构目标和价值依托,是对中国实践发展的科学总结和经验的系统化、学理化加工,由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大基本系统组成。总体而言,其内涵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立足中国实践经验,发展中国特色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这既包括宏观层面的理论体系,也包括微观层面的学术思想。

第二,立足知识创新,繁荣中国学术,传播中国思想。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准确聚焦新时代中国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理论创新,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概括和凝练中国理念,推动指引未来发展。

第三,立足中国改革发展现状,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把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成果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人民高品质生活,形成解决问题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实现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更新和完善。

在明确内涵的基础上,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发展方向:

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的理论内核,是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基本方向。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规律,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关系的规律、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关系的规律、实践和认识之间关系的规律等融入到知识体系建设中去,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自主知识体系。

充分发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作用。党的创新理论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根本遵循。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需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以具有中国特色的探索和实践为主线,聚焦新时代中国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总结现代化建设中新的生动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主动坚守中华文明的价值立场。中华文明孕育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和道德风尚,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增强历史自觉,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内涵,全面展示、深刻阐释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

锚定扎根中国大地的鲜明导向。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坚定不移地扎根中国大地,以中国文化和国情为根基,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中国声音和贡献为宣传点,逐步构建富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的知识体系。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目标不仅仅是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聚焦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实际问题,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例如在社会文化方面,要重视民族文化、文化创意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提高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方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理解和把握教育强国之“强”,可以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教育系统自身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教育的贡献力;二是教育服务能力强,把教育融入服务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当中,提升教育的服务力;三是教育支撑作用好,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人才强国、科技强国等战略提供基础保障,提升教育的支撑力;四是世界认可度高,在国际上展现中国教育特色和教育成果,为世界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对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也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已经进入了重要战略发展的阶段,需要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拓展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范畴,从贡献力、服务力、支撑力和国际竞争力四个维度切实服务好教育强国建设。

一是聚焦时代发展需要,提升教育的贡献力建设。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仍存在知识分散化、碎片化等问题,系统化、自主化的知识体系尚未完全建成。因此,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抓手,优化学科结构,完善学科动态调整改革机制,探索新兴学科布局布点,构建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努力实现学科知识的本土化。立足中国实际,彰显中国叙事,开创中国理论的自主性和本土化意识,从理论范式、路径选择、指标体系等多角度多层次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站稳中国立场,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辩证批判对待西方文明成果,打破西方话语霸权,构建融通中外的自主话语体系。同时,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开展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开展如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如何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如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让世界更好认知中国等核心议题研究,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知识需求。

二是聚焦中国具体实际,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以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为己任,提升教育的服务力建设。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不是脱离实际的纯理论研究,必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为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提出中国方案。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为中国道路和中国治理服务,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要不断开展学术研究,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将研究进行在祖国大地上,推动知识体系高质量发展,提升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动能,以知识创新赋能现代化建设。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设是一个全面化、体系化、系统化的过程,需要坚持系统思维,以问题为导向,推动知识体系学理化系统建设,聚焦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聚焦国计民生中的重要课题,聚焦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概括、凝练、解释中国实践,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气派,引领未来发展。

三是推进改革创新,提升教育的支撑力建设。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离不开制度的支撑,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科学借鉴国内外的教育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在实践中推动教育的创新和改革,树立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通过知识的不断创新发展,带动社会经济、文化成果、知识水平的不断升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同时,针对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问题,坚持交叉融合理念,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的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跨学科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增强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推动我国早日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才强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四是聚焦人类进步崇高使命,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融入全球化知识创新体系,提升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建设。建构自主知识体系需要着眼世界和未来,自觉肩负推动人类进步的崇高使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胸怀和担当,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出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运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收世界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汲取他国发展中的有利经验,融通古今中外各种优秀学术资源,批判吸收到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去,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知识创新项目,依托优势学科资源开展高水平实质性科研国际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地专家的深入交流和互动,积累宝贵创新经验,拓展自身的思维视野和知识面,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融入全球化知识创新体系,增加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国际影响力和参与度。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综上所述,建构中国的自主知识体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有力抓手。高校需要聚焦时代发展需要,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并重,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自主知识体系,不断提升教育的贡献力、服务力、支撑力和国际竞争力,走好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道路。

[本文为中国政法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全媒体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G2023A0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屈高翔 刚文哲,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刚文哲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原载2023年第12期《中国高等教育》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