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那抹不灭的微光

书籍是我人生前进路上永远的指路灯。

常言道:三日不读书,便觉言无味,其面目可憎。真正喜爱阅读的人,不会一日无书,读书现已陪伴了我二十载,但我坚信,它也将陪伴我接下来的人生之旅。

簌簌流年,齿序悲欢,牙牙学语的我被母亲抱在怀里,给我念着书中的“妈妈、爸爸、爷爷……”让我知道了亲情的联系;孩童时期,童话书中经历了磨难的王子与公主,让我勇于面对挑战;青年时期,青年伤痛文学中那些令人的悲伤结局,让我知道了原来悲伤也是肆意妄为年纪中必不可少的情感。

阅读陪伴我已经走过了幼年、青年,书籍也以那篇篇纸张教会我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兄友互恭……纸张虽小,却用那独特的燃料,为我点燃了那一抹微光。

在阅读书籍时,时间如同那沙漏中的颗颗流沙,在纸张中飞速流逝来不及抓捕。只在伴随着家门前那棵梧桐树绿了又黄,二十载的岁月悄然逝去……我也从拿着诗歌的小孩变成了可以读着外文的经典名著,知晓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历史,感同身受地体会到那令人难以忘却的百年屈辱史。

孩提时,我与父母生活在县城中,这里的房屋鳞次栉比,六层高的楼房在我的眼里似乎与天同高,而在一楼的门店开着超市、面包店、早餐店……我看见一家开着明亮灯光的门店,灯光的照耀似乎在吸引着我走进去看看,满屋的书柜,书架上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拿出一本画着有小孩子骑在黄牛上的书,翻开书,我仿佛闻到了那独有的墨香,书本上写着“蓬头稚子学垂钓,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画上的小孩侧坐在青苔上学者钓鱼,有路过的人看着他,小孩就远远地摆着手,我读着那朗朗上口的诗歌,幻想着那人们生活的样子,努力地理解着时代之间的差异。

白驹过隙,我坐在明亮的教室,背诵着杜甫一首首沉郁顿挫、丰富多彩、雄浑奔放、清新细腻的诗歌,我不明白杜甫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才让他写出这么多流传百世的诗歌。于是我去读了后人为他写的传记。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七岁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科举之路不顺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前后经历安史之乱,蜀中漂泊。写下了不朽的史诗“三吏”和“三别”最后,一代诗圣在舟中去世。杜诗熔冶吸收前人艺术技巧,发展成一种独特的新风格。表达自己爱国的思想。

当我开始喜欢读书时,我便从书中获取了知识,书籍中蕴含的知识引领我前进的道路,照亮我漆黑人生之路的灯光——读上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智者进行了一次交谈,我可以借助着智者的经验来解决我生活上、学习上的将会遇到的各种困难。

阅读可以改变人的精神容貌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云烟,但其实它是潜在记忆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上,同时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阅读书籍让我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体会不同年代不同人的人生历程。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可以选择更宽广的道路。

从前,一封书信,经过邮筒、路途的转折来到另一个人的手中,温暖而浪漫。而如今,世界越来越喧嚣,文字就更加疏远了。人们不会把时间花在读书和写信上,而是变得越来越懒,懒得看书、写字,甚至懒得说话。对着一个屏幕,就能坐上一下午甚至一个通宵。活在自己世界里,越来越沉默。心也变得越来越硬。

到如今,我却依然认为书的那一抹光,是任何灯光都无法替代的。因为读书,能让人学会思考,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安静下来。日子要一天一天地走,书也要一页一页地读。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光,从内到外指引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发光,成熟了,书的效力就凸现出来了。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细细品读,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融入我们的生命和血脉中,那我们的民族也一定会放射出更璀璨的光芒!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那抹不灭的微光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