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天津武清:“三融合”打造铸魂育人“大思政课”

前不久,思政课“强国复兴有我”火了。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教师郑洪蕴用动人的语言,在线上为全区千余名师生讲述了“抗战精神”主题思政课。隔着屏幕,学生仿佛看到了保家卫国的英雄们浴血奋战的英姿和勇毅前行的身影。

据了解,武清区教育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将切实发挥‘大思政课’培根铸魂作用,让有信仰的教师讲信仰,让更多学生爱上‘真理的味道’。”武清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局长寇嘉荣如是说。

融合多元主体 凝聚有效合力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武清区教育局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的专兼职思政教师队伍,使学科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为了构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大思政”育人格局,让更多主体融入课堂,武清区教育局深入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持续加强与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区人社局等部门的沟通,共同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幼思政教育活动和宣传工作等,有效汇聚学校内部和社会各方的育人合力。

今年以来,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同志、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多次前往杨村一中、英华实验学校、杨村第三中学、雍阳中学等学校,深入校园开展思政工作、讲授思政课共计2360余节次:参加“五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师生代表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与思政课教师座谈交流,鼓励思政教育工作者努力成为具有大学问、大情怀、大格局、大境界的“大先生”。

融合最新理论 创新理念思路

河西务镇首驿小学学生参观镇党史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领略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英雄风采;崔黄口镇中心小学学生参观崔黄口镇“九二二”惨案纪念馆,聆听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依托区红色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武清区教育局将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创新思政课的课堂形式,开展“青春传薪火,奋斗恰年华”新时代·实践行系列活动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主题实践,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为打造出一批触动心灵、学生想听爱学的“思政课”,教师发展中心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思政教研员巡回评课等活动,不断完善思政课教师培训、研究、评价机制。通过选树一批优秀思政课教师典型、评选一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典型、创建一批思政教育试点学校,以点带面、层层示范,将思政课越办越好。

融合特色资源 擦亮实践特征

为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武清区教育局通过红色根脉寻访、成立“武清区红色少年宣讲团”、开展中学生思政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贴近现实,积极探索“大思政课”的实现路径,让“身边人”讲“身边事”,把“大道理”化为“小故事”。

特色资源如何融入课堂?思政教师们坚持开门讲课,用好武清丰富的红色资源、发展的鲜活实践、身边的生动案例,用好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场馆等各类教育平台资源,不断拓展思政教育途径,让思政课堂充满活力。

杨村一中音乐教师刘勇超在全区率先推出“倾听时代之音,回顾光辉历程”音乐中的党史系列课程;区教师发展中心美术教研员张英明带领工作室教师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丁家瞿阝村采风;杨村三中美术教师王明以武清彩色剪纸为素材,让优秀的家乡民间美术在美术课堂中得以传承和发展……这些都是擦亮“大思政课”的生动实践。

如今,在武清区课堂内外,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思政教学越来越多,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启智润心的育人氛围正在形成。该区教师发展中心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张建英表示:“我们会用好思政的‘盐’,讲出真理的‘味’,不断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为青少年打好精神底色,夯实人生根基。”(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徐德明)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天津武清:“三融合”打造铸魂育人“大思政课”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