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应对居家学习大考验 做强线上“心”教育

由于疫情原因,2022年3月9日起,吉林省长春市中小学生转入线上学习,迄今已两月有余。心理学讲三大应激源——灾难、重大生活变化和日常生活中的小麻烦,不同程度考验着学生尚未成熟的心智。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简称“省二实验”)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20年“停课不停学”期间,学校积累了一些线上教育的可行办法,也遇到了不同于线下的工作困难——场域虚化、情境淡化、体验弱化、交流简化。线上教育比线下教育更具挑战性。居家学习期间,学生会有不同的心理变化,有的学生会出现以前没有的心理问题。学校原有的心理教师资源配置和既定的心理课程难以满足线上教育学情所需。所以,学校要尽快解决特殊时期心理健康工作的两大问题——队伍建设问题和课程建设问题。

一、发挥德育团队育人优势,即刻组建来之能战的心理应援团

今年3月中旬,学校召开特殊时期第一次线上心理健康工作会议,主题为“呈现心理学习力,担当心理志愿者,组建心理应援团”,研究解决队伍建设问题。会议达成共识:德育管理团队和心理健康中心的所有成员要从学情所需出发,以急需为必需,开发自身潜能,整合师资力量,调整值守点位,化解教育困难。

(一)全体班主任呈现心理学习力,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班主任是与学生情感连接最多、距离学生内心世界最近的教育者,是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实施者。在心理健康中心指导下,全体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复习了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自我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可能产生的多种应激反应,集体研究班级心理辅导的方法,边学习、边研究、边调整学生心理状态。

中学班主任专门为学生设计每周一次的心理班会,确定了“重感受和体验、重表达和参与”的班会原则,为学生设置说话、说心里话的情境,教师尊重青少年“假想观众”的心理特点,多听、多鼓励、多回应,用共情、尊重的态度理解每一个学生的感受,让渐入青春期的学生拥有专门为他们搭建的倾吐心事、缓释心绪的云空间。这样的云空间可称为学生居家时光的“班级树洞”。“班级树洞”每周定期开放,成为学校线上教育的一处桃源。学生舒心,班主任也在与学生交换心事、互陈心曲中展开眉头,师生都有“心复苏”的美好体验。

(二)德育管理者担当心理志愿者,承担部分心理课程

年级组长、大队辅导员、团委书记、德育主任和年级德育管理者组成“战时备课组”,请心理教师任备课组长,每周进行两次集体备课。备课组共同学习情绪ABC理论、舒适圈、WOOP思维模型等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学视角重新审视自己、重新了解学生。管理者从自己做起,分析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使用WOOP思维模型在“小周期”达成一个具体目标,利用“时间管理四象限”规划时间和工作。

经心理教师口传心授、专业辅导和实践分享,德育管理者纷纷在线上心理教室与学生云邂逅。他们发挥更了解普遍学情的优势,将教育心得与心理学理论相印证,进一步积累教育经验。他们下沉“心理社区”,化身“心理大白”,躬身“心理服务”,带着学生讲心理故事、做心理游戏、说心理现象、谈心理感受,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亲其师,信其道。在德育管理者承担部分心理课程持续两周后,学生在云中校园面对学校德育管理的严格要求时接受度明显回升。这是心理健康工作的额外收获。

(三)师生共同组建心理应援团,回应个体心理求助

省二实验德育管理一直在教师中倡导“学友制”工作定位,即教师在教化学生时要处于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位置,懂学生的心思,做学生的朋友。特殊时期,心理教师、德育管理者以及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科任教师迅速组建心理应援团,了解学生疫情中的苦闷和居家时的烦恼,制作微课,撰写信函,回应求助,用真诚的心意和温暖的话语、活泼的形式和适配的主题为学生传递来自学校和教师的关爱。

近期,中学生中一些行有余力的大队委员、共青团员申请加入心理应援团,为心路不畅、心境不佳的同学释疑解惑。“小先生”们在共情和对话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很受同学欢迎。师生合作及时为“独学而无友”的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及时疏解了个体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了解不同学生心理需求,适配供应品类丰富的“心理蔬菜包”

今年3月下旬,学校召开特殊时期第二次线上心理健康工作会议,研究解决课程建设问题,决定通过问卷调查、心理信箱和线上观察,敏锐捕捉学生可能存在的具有共性的心理危机点,建设并推送与学情适配的心理课程,以春风化雨之力帮助学生。

(一)依托积极心理学,录制注重体验的小学心理微课

对小学生而言,自然环境、师生关系和同伴交往是获得心理满足的重要来源。长达两个月的居家线上学习,不能出去玩、不能参加现实场景中的集体生活、不能及时与老师同学交流,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虽然消极情绪也会有积极意义,但是如果小学生的消极体验过多,则不利于其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思维和行为,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未来成长。

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从了解学情入手,研究特殊时期学生心理疏导策略。通过调查问卷和心理信箱了解、分析小学生有代表性的消极情绪留言,如学生留言:(1)每天只能在家看书、学习、做简单的锻炼,我想去姥姥姥爷家和他们聊天,我订购的玩具停运了,我希望疫情快点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情绪状态评估:无聊、烦闷、苦恼);(2)我想爸爸了,爸爸抗击疫情一直没有回家,他现在成为了社会需要的“大白”,我知道他很伟大,可我还是有点小自私,想让他成为我一个人的“大白”……(情绪状态评估:伤心、担心、忧伤);(3)我总觉得有两个我,一个学校的我,一个家里的我,学校的我像个小太阳,笑容灿烂、活力四射,家里的我也是一个小太阳,高高在上、娇气得很,妈妈和哥哥都要围着我转,如果不顺着我,我就要噘起小嘴、板着脸,让家人不知所措,我开始讨厌家里的我,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重复着坏习惯……(情绪状态评估:羞愧、纠结、失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家一周后,时常出现消极情绪的小学生占比五分之一左右;两周后,比例已近半数。

教师整理、评估消极情绪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后,依托积极心理学,将课程重点设定在扩大积极心理、弱化消极心理上,精心录制系列心理微课,引导学生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在挫折的经历中,关注优势和幸福,调动积极情绪,建立积极关系,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拥有更强的心理韧性,获得内在成长。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每节微课时长10分钟左右,教师以卡通形象出现,课程以绘本故事导入,赢得小学生的喜爱。

无聊、苦闷怎么办?心理微课《送你一个好朋友》让学生透过可爱的“猪小妹”,看见自己、喜欢自己,学会理解自己、接纳自己,试着与自己交朋友,自己做好玩的事儿。引导他们观察、思考、绘画、读书、写字……懂得自娱自乐、照顾好自己是一件快乐而又幸福的事情。

慌张、无助怎么办?小学线上教学以辅导答疑为主。缺少学校日常规律作息约束,小学生会产生越不自律越不自信的慌张和无助。心理微课《送你一个小闹钟》借立夏节气的到来,提醒学生看见时间飞逝,看见时间足迹;教学生欣赏一分钟音乐,体验一分钟倒计时做事的高效,习得一分钟也能闪闪发光的道理;学做日常规划表,合理分配居家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学会管理时间,学生借此可提高生活效率,摆脱慌张、无助的心理蛛网。

(二)借助认知行为理论,设计注重策略的中学线上心理课程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和心理发展的第二加速期,生理和心理都呈现出跳跃性改变,对生活环境更加敏感,有更多更具体的物质需求和情感需求。同时,中学生每天面对屏幕上课数小时,网络课堂相对缺少情境感染,偶有信号卡顿,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劳和乏味。加之线上学习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教师无法实现有效监管,部分原本喜欢网络游戏的学生更深地进入虚拟世界,当与现实的学业要求产生冲突时,学生容易陷入自我迷失、自我否定。

通过调查问卷、心理信箱和线上观察可以发现,小学生疫情中的应激反应主要处于心理需求层面,而中学生则可能不同程度演化为心理问题,个别学生会处于焦躁、抑郁的情绪中。中学生线上学习有代表性的烦心事包括:被繁杂的网络资讯包围,不知道对不对,该不该信;没有在学校时生活丰富,做什么都没劲;对自己非常不满意,但不能自我控制,无法自我调整,等等。

认知行为理论提醒我们,认知发生积极改变,情绪和行为才能随之发生积极改变。要想改变这些状况,就必须重新进行理性思考,产生正确认知。

情绪纷乱怎么办?心理课《我的情绪小瓶子》带领学生认识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为不同的情绪做简笔涂鸦以感知和整理自己的情绪和情绪来源,释放情绪压力。

自我迷失怎么办?心理课《小草的梦想》教学生重新思考“仰望星空的同时要脚踏实地”的朴素道理。使学生认识到目标要现实,步骤要稳妥,目标超出能力范畴或急于求成会挫伤自信心。应避免盲目乐观,保持弹性乐观,不以无拘无束的乐观幻想削弱实现梦想的行动力。后续课程中指导学生在就一个愿望制订可行目标和计划后,列出积极愿望清单,刻意修炼延迟满足的心理能力,摸索适合自己的提升自控力好办法。

(三)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召开注重对话的中学云端心理班会

疫情之下,家人在封闭环境中24小时近距离相处,大人的生活焦虑和孩子的成长阵痛都可能因难以缓释和无处躲藏而成倍放大。问卷数据显示,全员居家期间,大人责骂孩子和孩子怒怼大人的现象都远超平日,亲子关系的紧张程度普遍升高,几乎所有班主任都接到过有关亲子关系的求助电话。除亲子冲突外,有些学生的伙伴关系也比平日脆弱。与家人、朋友的关系出现裂痕,学生会产生较沉重的心理压力。面对此类忧愁痛苦,学校教育不能袖手旁观,应当施以援手,急学生和家长所急,忧学生和家长所忧。

人际危机怎么办?中学每周一次的心理班会应需而生。

《相亲相爱,有你真好》主题班会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允许学生“吐槽”家长老套陈旧的责罚方式和说教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家长的情感出发点和双方交流失败的原因,鼓励学生为家庭教育献计献策,提醒学生换位思考,建议家长改用书信交流以避免盛怒之下的口不择言。说说笑笑中,学生意识到为人父母的艰难,认识到自己的莽撞和局限。家长在静听静思中认真接受孩子的意见,借鉴其他家庭的亲子交流经验。很多孩子和父母在云端班会中相拥而泣,很多家长在云端班会聊天室表达了感激之情。

《说句心里话》主题班会让更多学生敞开心扉。“说句心里话,其实我特别需要你的友谊”“说句心里话,其实你的玩笑很伤人”“说句心里话,我觉得你们一直排斥我”“说句心里话,我还以为你们都比我坚强”……学生在班会中了解他人的脆弱,感受同学的需求。朋辈间消除物理距离造成的误会,化解心理距离生出的矛盾,彼此疗愈青春期敏感多愁的心理通病。

(四)运用乔哈里窗模型,进行注重成长的视频电话家访

居家学习进入4月下旬,教师发现线上群体关注效果逐渐式微,学生“心涣散”的“线上教育流行病”如疫情般防不胜防,并有蔓延之势。线上心理疏导工作到了需要给学生一对一注入强心剂的时候。面向学生本人做视频电话家访,是我们采用的一个办法。

乔哈里窗是心理学中“描述人类互动最有意思的模型之一”,它将人际互动分为四个区域:开放区——我知你也知,盲目区——你知我不知,隐秘区——我知你不知,未知区——你我都不知。通过信息沟通,让开放区慢慢变大,可以让双方获得正向的心理能量。依据乔哈里窗模型,经集体学习和讨论,我们的视频电话家访工作重点关注:教师向学生认真讲述近期发现的学生闪光细节,或由衷表达对学生优良品行的欣赏,扩大学生内心美好情意的开放区;征得学生同意,可邀请家长共同对话,向家长推介孩子在班级中的优点长处,请家长推介孩子居家期间的小进步,缩小盲目区和隐秘区。

截至目前,在线上教育两个月期间,省二实验教师已累计完成视频电话家访2000多人次。

三、坚持线上管理“五育”并举,努力创设达雅砺志的心理加油站

克服线上教育的场域困难,保持校园生活的水土养分,在特殊教育形态下,省二实验德育管理者坚持践行“五育”并举,希望学生在特殊时期能够保持良好的习惯、雅正的品行和高远的志向。为此,我们在每天的线上工作中下足了功夫。

(一)常规管理:健体乐劳,尚美达雅

常规管理是学校德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密切。居家学习伊始,学校就制定了详细的“健体乐劳,尚美达雅”线上德育课程评价方案,以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线上坚持课间操、眼保健操、课前歌声、健身锻炼、家务劳动等各项常规管理,坚持阳春体育节、吉祥物设计大赛、劳动达人评选、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等专项德育活动,坚持每周评选“崇德星”“益智星”“健体星”“尚美星”“乐劳星”和“五星班级”并颁发电子奖状,尽最大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好评和奖励。

日日坚持旨在将疫情的“不确定”转化成日常的“确定”,在“可确定”的范围内,让学校教育不因时空和场域变迁而变质,以常规坚守保障教育质量,望能激活生命、涵养人格、助力成长、点亮未来。

(二)教师身影:线上互动,云端守望

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执行者。防疫履行职责、居家坚守岗位、在线忠诚教育,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心灵是甘甜的。学生上课,有我们守候;学生表演,有我们喝彩。时时刻刻的陪伴、亲力亲为的示范、时有新意的讲话,安稳了学生的心神,减缓了学生的焦虑。

(三)云中锦书:寄送思念,传递热力

降低线上教育的场域困难和情境困难,书信表达是我们感到行之有效的办法。我们称之为写给学生的“云中锦书”。春分之日、清明时节和五四青年节,我们都为学生撰写、寄送云中锦书。寄送节气的祝福和节日的问候,寄送学校的关怀和师长的教诲,寄送坚毅的品格和坚定的信仰。饱含师者温厚情怀的春分信函、清明信函和五四信函,赢得学生喜爱和家长共鸣。

应对疫情给学生、给教师、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挑战,做心态阳光的教育,在疫情面前更必要也更艰难。教师唯有与时俱进,思考时代命题,更新育人观念,才能从“心”出发,与学生共同成长。

(石馨 作者单位系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人民教育》2022年第11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应对居家学习大考验 做强线上“心”教育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