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让我们更多关爱孩子精神的成长”

孩子们过去各种形式的读书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关键在于,他是被动地读,还是主动地读、好奇心驱动下的读?”10月29日,中宣部“时代楷模”、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立群来到浙江平湖,对参加“家校协同指导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员和部分家长做专题报告,他的提问引起了大家的深思。

10月29日,中宣部“时代楷模”、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立群来到浙江平湖,对参加“家校协同指导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员和部分家长做专题报告。

“让我们更多关爱孩子精神的成长”

陈立群基于自己在浙江从教30余年、贵州支教5年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了很多具体的案例。他认为,总的来看,影响孩子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并不是学校教育水平的差异,而是家长的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的差异。

“让我们更多关爱孩子精神的成长”

他认为,孩子有什么样的童年经历、人生经历,将决定孩子的眼界、格局和生存状态。只有把教育与学生的生活与经历联系起来,才能激活情感,催生意志。过去,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怎么拿高分,忽视了孩子自身的心灵感受和精神需要,“双减”就是要让学校和家庭把关注的重心从“教”和“养”,转到立德树人的“育”上来。通过培植孩子内心的爱和责任,让他找到学习的目标,获得学习的自主驱动力。

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从过去关注孩子学习时间的长短、强化学习的强度,转到关注学习的效率、培养孩子的深度学习上来。“一个人的学习是不是真正用心,思考问题有没有深度,完全是他自己的事,别人帮不上”,陈立群说。他建议,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互动交流,在育人目标、成才路径上达成共识,为孩子创设更多探究学习、社会实践的情境,创造更多关爱他人、奉献责任的体验,在情感的驱动和精神心灵的关爱下,让他们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深度学习者,为他们面对未来的挑战赋能、奠基。

“让我们更多关爱孩子精神的成长”

报告之后,陈立群还和参加“创建家庭教育品牌示范区家校协同高级研修班”的学员进行了互动交流,对大家今后开展的家校协同工作进行指导。(文/袁因 图/ 刘哲铭 张博伦)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让我们更多关爱孩子精神的成长”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