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在希望的田野上继续耕耘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击壤为戏,率性而歌。这一幅从上古时期传承下来的乡村生活图景,带着自然的淳朴力量,应是很多中国人灵魂深处对安逸太平的描摹。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做好所有人的饮食保障工作,其重要性既不言而喻,也是千言万语都说不尽的。中国自古便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深刻地塑造了中华文明的样貌与性格。但受各种因素制约,我国至今依然没有迈入农业强国的行列。与众多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着农业人口基数庞大、耕地面积少、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等诸多问题。绝对贫困是困扰中华民族千年的梦魇,消除贫困实现全面小康更是我们的夙愿。

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勇气、意志决心和组织力、行动力,践行庄严承诺,持续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贫困宣战。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用8年时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留学人员脱贫攻坚战队中的光荣一“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伟大光荣属于中国人民,属于中国共产党,属于中华民族。每一位在这项艰苦卓绝的光辉事业中作出过贡献的人,都值得整个民族铭记。自百余年前“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奋斗与探寻开始,爱国,就是广大留学人员永葆的精神底色;强国,更是他们不变的情怀和行动。自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之时起,就有一批又一批留学人员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以各种方式积极投身扶贫事业,用“海”风为贫困地区注入活力。他们是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是学成归来投身家乡建设的有志青年,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技特派员……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改善贫困地区自然环境,为脱贫奠定基础有他们的努力;用先进技术提升农牧产品质量,改善当地产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有他们的智慧;投身教育、医疗,全面提升贫困人口素质更有他们的付出。从“土豆院士”朱有勇、“木耳院士”李玉,到普普通通的海归,能力或有大小,赤诚之心无二。

海外留学,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更是接触世界前沿技术了解别国社会、与多元文化碰撞、吸收借鉴先进理念的大好机会。这也让留学人员在投身脱贫攻坚时,往往能够多一种角度,多一条思路。他们中的一些人本身就是美国日本、荷兰、比利时、丹麦等农业发达国家学习与农业直接相关的专业,回到国内后迅速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中,用高新技术推动量变到质变。更多的人则是从自己的领域出发,从最基础的如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到怎样科学管理企业,再到如何保护和开发自然、人文资源,将一个又一个新观念带进贫困地区技术、理念、资源、市场……他们是联结贫困地区和更广阔世界的一座桥梁。

不仅是个体更是群体,留学人员为改善贫困地区面貌所做的努力既是持续性的,更充满团结的力量。为引导和支持更多留学人员为国服务特别是为贫困落后地区贡献智慧力量,在国家“九五”规划开局之年,国家教委(现教育部)顺应时代发展正式启动“春晖计划专项工作。留学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的留学人员以留学国别为单位,组织起多个支持西部建设项目团组,回国调研考察,传授理念技术,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正如其名所寓意的,这一计划饱含着党和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殷殷期盼,也为他们实践报国之志创造了广阔舞台。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留学人员在这一计划的支持下深入广大农村地区,帮助当地找到科学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自2006年起,教育部批准举办“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15年来,通过这一赛事遴选、培育、孵化出的优秀留学人员创新创业项目超过3000个,其中大部分在国内落地转化且发展前景良好,共鼓励和吸引数万名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在助力脱贫攻坚的队伍中,就不乏由大赛入围项目发展而成的企业。无论是致力于用工服务,为贫困地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相应培训,还是向贫困家庭传授实用技能,亦或自发组织留学人员助力国家脱贫攻坚公益行动,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支持下走进贫困地区开展资金、智力和产业等系列帮扶活动,“春晖”都成了凝聚留学人员投身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归国留学人员为主体自愿组成的、统战性的群众团体,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深入挖掘留学人员智力资源,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通过捐赠扶贫物资设备、传授专业技术、建立产业链条等多种形式,依托其地方组织、团体会员,以及海外留学人员社团联系机制,动员留学人员重点帮扶贵州甘肃宁夏所属的四县三镇一乡,受益贫困人口近2万人。

“引回来”也要“送出去”。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重要途径,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更要为儿童青少年开阔眼界、立下志向。学生的眼界可以有多宽,志向可以有多大,教育者无疑起到了潜移默化又最为关键的引导作用。贫困地区的学生同样需要“开眼看世界”,让为他们授课的教师拥有国际视野就是打下良好基础,形成可持续发展。自2013年起,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开始实施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脱贫攻坚任务的重点帮扶项目——“滇西边境山区出国留学项目”。通过这一项目,一批滇西边境山区的中学英语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到新加坡等国家学习进修英语教学方法和国际先进的学校管理理念。这段宝贵的出国留学经历,让他们成为一扇扇“窗户”、一颗颗“种子”,为当地学生带回一片更宽广的天地,播下一个更美好的梦想

留学人员要做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留学事业和留学人员在为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前进道路上一刻也不曾放缓脚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意味着包括留学人员在内的各级各类人才有了愈发无垠的发挥作用的天地。

自21世纪初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中共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制定《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部署。随后在2018年印发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大的政策框架。翌年又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为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工作全面领导提供了基本遵循。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6月1日起,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施行,将我国乡村振兴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四梁八柱”构建已成,宏伟蓝图呼唤人才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将其变为现实。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习近平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开篇第一句话即点明“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振兴促进法从五个层面对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规划部署:一是在国家层面提出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促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二是明确支持、鼓励教育和医疗卫生人才服务乡村的优惠政策,加强农业科技、经营管理、法律服务、社会工作文化等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加强农业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技能培训培养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四是支持有关学校设置涉农相关专业,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五是建立健全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支持和引导各类人才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

习近平对于留学人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有所作为深有嘱托和期待。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期间,习近平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城乡之间人才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越来越活跃。不仅本土大学生返乡多了,很多海归也到乡村去寻找创业机会。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

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坚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也要积极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为我所用。沟通中外、补短取长,自然又体现了留学人员特点和优势之所在。为培养国家急需的农业农村应用型人才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自2019年起,试点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主要面向设有乡村振兴研究院的高校、农业特色高校及科研院所,以每年200人左右的规模,选派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硕士生为主,兼顾少量访问学者,重点培养农村基层管理人才、农村公共服务人才、农村规划类人才专业性急需人才等四类人才意在着力支持中西部地区有关单位围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立项。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中国驻外使领馆教育部门的支持下,不少青年留学人员从短期回国体验支教生活开始,迈出了了解广大农村地区的第一步。这无疑是极有意义的一步,让大多数在城市出生长大的留学青年对“三农”建立起直观感受,必然有助于促使他们对相关的发展问题产生思考,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某一点“火花”,或许就会成为一份事业的嚆矢。

乡村振兴,小到给一村一镇的孩子留下“不会走”的好老师,优化饲养禽畜、种植庄稼的品种,大到确保粮食安全,整体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新农人,这架庞大且精密的“仪器”上,每一个零部件的独立做功与协调运转都至关重要。只要抱定志向,不改初衷,相信广大留学人员必定能找到个人价值实现国家发展需要同频共振的契合点,让青春之光闪耀,让青春之梦激扬。

与世界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所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不仅是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蓬勃激荡的巨浪,也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不朽奇迹。中国的扶贫实践,为人类减贫事业探索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减贫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用发展办法消除贫困、立足实际推进减贫进程、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和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的新路径。中国也非常愿意与世界人民一道,并肩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中强调,中国欢迎各国优秀青年来华学习深造,希望他们多了解中国、多向世界讲讲自己所看到的中国,多同中国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2021年6月,习近平在给北京大学留学生们的回信中说,你们主动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历史,这对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将来十分有益。读懂今天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你们提到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积极援助其他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有句俗语:百闻不如一见。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你们的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所取得的脱贫攻坚成就,必然是来华留学生要向家乡、向世界讲述的中国故事中最具时代性的主题之一。事实上,绝大部分特别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的来华留学生,都是中国脱贫攻坚经验和成果的观察者、研究者、学习者与传播者。他们不仅为这些成就的取得真诚点赞,更以无比的热情和求知欲去了解背后的技术、理念与模式,希望早一点将其带回自己的家乡,结合实际造福同胞。他们是让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以更符合他国情况、更易于他国民众接受的方式走向世界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无贫穷”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首要目标,中国提前10年实现了这一目标,并正在巩固拓展成果的基础上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政策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放眼本世纪中叶将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贫穷是整个人类社会的顽疾,是影响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根本因素。中国通过自身发展已为世界作出突出贡献,这其中有广大留学人员的一份努力。下一步无论是经验共享还是对国际事务的深度参与,更加需要留学人员充分发挥优势。

总体而言,留学人员普遍拥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储备,具有更优秀的外语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更多的时间机会深入接触多元文化与社会,是外国民众认知中国了解中国较为直接的一个“窗口”、一张“名片”。因此,留学人员应建立起一种意识和自觉,要更深入全面地去理解中国减贫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全世界人类作为休戚与共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特别是当前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全面发展稳定为世界各国人民创造了巨大机遇,这样才能真正对外讲好、讲透中国故事。

此外,中国推动创造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并始终在国际社会积极承担与国情发展阶段相符合的责任与义务,开展对外援助,对于全球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但我们应看到目前这种影响力水平我们所作出的贡献仍然是不平衡的,特别是在国际组织中的参与和发挥作用程度较弱。在外语沟通文化理解能力之外,留学人员相对也拥有更具备国际视野、更通晓国际规则等优势。带着中国经验走上世界大舞台,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其真正能够成为解决全球和区域性问题的重要力量,真正有益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留学人员必然大有可为。(神州学人 2021年第6-7期 文|本刊记者 惠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在希望的田野上继续耕耘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