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几个维度

我国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明确要求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可见,如何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与水平是关系到我国“十四五”规划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的重要课题。

那么,提高民族地区质量与水平内容有哪些?如何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与水平?从根本上来说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解决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的问题。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党和政府明确要求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问题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民族八省区教育发展上的体现,因此,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根本目标就是要解决民族八省区教育发展内地尤其是东部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时这也是我国在“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民族地区教育是指民族八省区教育,它和民族教育发展、西部教育发展既有区别,又相互交叉,集区域性、民族性、沿边性为一体。解决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把握发展这一主题。具体而言有两点,一是通过协调发展解决我国教育发展中严重的城乡不平衡与区域失调问题,尤其是民族八省区各级各类学校发展水平与质量问题;二是通过充分发展解决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民族地区各族人民需要之间的关系问题,尤其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人民教育需求问题。要实现协调发展与充分发展,就需要将民族教育摆在优先发展重点发展的突出位置,继续实施各项普惠政策、特殊政策重点倾斜和专项扶持,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与保障力度,促进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民族地区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此,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对优质公平教育的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

第二,提高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国实现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双重跨越,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在这种双重跨越与转型中,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地区拥有人才数量、知识创新与科技进步的能力成为发展关键,而教育正是发展的基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双重使命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质量与水平的提高。根据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理论,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与整个社会系统及其他子系统——主要是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科技、生态等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关系,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不仅要“主动适应”,而且要“多维适应”。所谓“主动适应”就是要适应国家的政治制度和行政体制,适应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适应社会的文化传统,并主动为之服务;所谓“多维适应”就是适应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需要。因此,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提高要考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所提供的初始条件与发展环境,避免盲目照搬、模仿、复制内地以及东部发达地区发展模式,应该基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现实需要与实际水平,确立自身的质量与水平标准,最终实现教育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互动发展

第三,建设高质量民族地区教育体系。民族地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除了要适应系统外部国家、民族地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外,还要考虑民族地区教育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互动耦合关系,即通过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互动,从而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需要从民族地区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实现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增进,最终体现于民族地区教育要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从纵向的各级教育机构来看,主要是调整教育层次结构,以有效衔接各个层次的教育学前教育民族地区教育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要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教育规模,加快普及程度;义务教育重点是均衡发展、提高质量,尤其是民族学校理科教育教学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牧区学校控辍保学任务较为艰巨;高中教育阶段重点是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解决普职融通问题,提高中招生比例;高等教育阶段主要任务是优化学校布局、调整专业结构,逐步转变民族高校同质化现象,引导建设一批应用技术高校,推进产教融合,促进民族院校传统优势学科与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结合,重点提高工、农、医、管理等学科专业比例,实现学科集群发展。从横向的各类教育机构来讲,主要是丰富教育类型结构,鼓励多元多样发展。加快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使民族地区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与专门知识技能、传承民族传统手工艺技术;加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结合,提高各民族群众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重视民族地区师范教育发展

总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三新一高”战略导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三新”,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一高”,指推进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将为我国实现“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强国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而处于短板和弱项的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与质量的提升极为关键。(作者陈·巴特尔,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1年第5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几个维度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