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追忆袁隆平:九年前的期望,西农人铭记在心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靳军 记者 冯丽)5月24日,举国送别“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袁隆平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生有过多次交集,最近一次发生在2012年8月19-22日。当时,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国际学术大会在西安召开,身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的袁隆平担任大会组委会主席。期间,学校师生们聆听了袁隆平所作的报告《超级杂交稻育种的新进展》。

当时82岁高龄的袁隆平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谈起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他说,小到微生物,大到人类都有杂种优势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20世纪人类在农业科学领域内最伟大的成就。

当时,袁隆平说,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生产上存在着播种量高、用种量大的问题,目前杂交小麦尚处在研究阶段,这一工作将大有可为。提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袁隆平说:“西北农大科研实力很雄厚,希望你们加强小麦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与推广,早日取得突破。”

“筑梦世界无饥饿,追梦天下粮食足。”参加当年大会的农学院副教授海江波如今奔波与中国和非洲之间,致力于中非农业科技合作及高端人才培养,惊闻袁隆平逝世消息,他用一句对联表达自己的心情。他说:“袁老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挚爱的杂交水稻的事业上,是我们西农人筑梦和追梦的榜样,我们要永远缅怀他,勤奋工作,努力创新,为农业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袁隆平当年在报告里所说的“没有生物量就没有产量”的话,在农学院教授胡银岗的心里留下扎了根。最近一段时间,胡银刚一直在试验田里忙碌着,他说:“袁隆平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创新精神。我们在小麦新品种选育种中,就以袁隆平的这句话为指导,不断进行着小麦种质的创新探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杂交小麦育种专家张改生教授24日晚刚从大荔县观摩小麦归来,他说,“袁隆平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已退休3年的张改生教授依然带领着青年师生们奋斗在小麦杂交研究工作中。张改生介绍,可以告慰袁隆平的是,过去几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率先将杂交小麦推向了生产,现在杂交小麦技术已熟化,并选育了一批超高产、强筋的优势组合品种,正在中试高效制种技术、完善高产栽培技术。他满含真情地说:“我们将不负袁老的期望,投入更多的时间和力量,以实实在在的努力,尽早突破杂交小麦的大面积生产应用关,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新贡献。”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追忆袁隆平:九年前的期望,西农人铭记在心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