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打好学前教育阶段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以新疆农村幼儿园用书《语言》为例

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儿童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教材是国家意志文化传统和学科发展水平的体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行新疆农村幼儿园幼儿用书统编统用的部署。2019年3月,新疆农村幼儿园幼儿用书实现了全区农村幼儿园全覆盖。本研究针对新疆农村幼儿园幼儿用书《语言》,考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该书中的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途径,以及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主要措施,为如何用好该书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供思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确立应以国家的教育目标为指导,反映当前社会的价值观教育目标取向。”本研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的教材分析框架下,以新疆农村幼儿园幼儿用书《语言》为研究对象,考察各内涵因子在三个阶段《语言》中的呈现方式。

一是选文突出典型性和适切性。10岁是儿童形成对其他民族和团体观念的态度的关键期,他们正从自我中心向互反性转变,因而10岁以前介绍的信息都被接受。语言教材中选文是教材的核心构件,也是教材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载体。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儿童的研究发现,儿童文学作品对培育少数民族儿童文化认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奠定了儿童对国家、民族文化、自我情感和心理的认同。《语言》的选文在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遵循了幼儿年龄发展规律、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

伟大祖国的认同:通过创编、选取维护国家尊严、宣誓国家主权、歌颂祖国自然人文景观等内容的作品来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和行为,借助与新疆农村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物象,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大家庭,明确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体会热爱家乡、心系祖国不但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情感认同和责任担当,更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情感。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通过儿歌、故事等形式,选择了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人物或故事,让幼儿通过生动形象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将生活经验与作品相连接,产生情感的共鸣,了解民族都是中华大地的共同开拓者,各民族不论大小,都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通过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含义、习俗等内容,使幼儿初步了解、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有关传统文化经验,保持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情。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通过语言精练、节奏感强、有画面感的古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培养幼儿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创编《我和习爷爷说句话》《雷锋叔叔》《援疆叔叔本领大》等,使幼儿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培育幼儿对党的感恩之心。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创编《说说家乡的变化》《祖国的建设者》等篇目,从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伟大成就,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是插图努力营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氛围。“学前儿童主要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周围世界,通过直接感知认识周围事物,形成表象并发展为初级概念。对学前儿童教育应体现直观形象性。”“通过绘本以及儿童读物构建出来的中国文化,就是刻印在儿童心中的第一幅文化图景。这幅图景是否全面、准确、客观,将深刻影响到儿童对国家民族在理性上的判断和认知、情感上的忠诚和依恋。在《语言》的装饰性插图中,对幼儿活动区域的环境创设都具有鲜明地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元素。

伟大祖国的认同:通过国旗、国徽、党旗、天安门、长城等具有象征意义和代表性的元素,培养幼儿的家国情怀和国家领土意识,将爱我中华的种子埋进幼儿的心灵深处。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通过塑造身着各民族传统服饰,长着不同发色、肤色和眼珠颜色的多民族人物形象,帮助幼儿建立各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成员的这种认知,增强幼儿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通过中国结、对联、窗花、风筝、热瓦普、马头琴等装饰画,给幼儿营造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培养幼儿从小树立起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这种插图设计也体现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新疆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之魂,只有把中华文化作为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才能促进新疆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认同:通过习近平总书记与各族学生在一起的照片,以及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解释插图,感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的领导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通过描绘衣、食、住、行等发生显著变化的插图,以及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的一些照片,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是活动设计拓展幼儿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社会性情感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社会性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学前儿童进行移情训练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教育方法。移情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情境演示、生活情境体验、主题游戏等。《语言》中通过故事、看图说话、谈话等多种形式,从具体到抽象,渗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呈现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公民”,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逐步建立起健康人格和良好的社会性品质。

四是书籍设计注重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阶段《语言》的封面远景图为天安门、长城和剪纸作品等,近景为各民族的幼儿,寓意为新疆各族幼儿在祖国的关怀下健康成长;扉页配有划龙舟、放风筝等体现中国传统习俗的插图;书眉上有红灯笼等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装饰性小插图,使幼儿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和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成为各民族积极参加国家建设、推动本民族朝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成为各民族进行族际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反之,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形成的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植根于血脉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又为各族人民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幼儿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只是单纯地进行语言学习,更是接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渗透到幼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学习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一个系统工程,两者相辅相成。

为在学前教育阶段打好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新疆农村幼儿园幼儿用书《语言》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并结合新疆农村学前教育实际,明确提出了幼儿在语言领域的发展目标,即学习国家通用语言,逐步丰富国家通用语言词汇,能运用国家通用语言说话,表达自己的需要和请求等。具体做法是:

积极为幼儿创造接触、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环境。儿童期是发展个人的最好机会新疆农村幼儿园幼儿用书《语言》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与幼儿的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进行有机联系,同时给予听、说、读等技巧的指导,如儿歌《吃粽子》的教学实施过程有品尝粽子、制作“粽子”、了解有关端午节的习俗、做“划龙舟”的游戏、朗诵儿歌等,让幼儿在整个生活学习过程中都能体验到语言表达和交流的乐趣,从而促进幼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发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加强。

提升幼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通过生动活泼、体裁丰富的文学作品,激发幼儿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兴趣,进而提升幼儿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绕口令,如《春节到》《小白兔》《四和十》等,让幼儿感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丰富、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通过欣赏诗歌,如《雪花》《感谢》等,发现诗歌的句式特点,喜欢并能够积极大胆仿编、创编;通过观察图片,如《我的本领大》《我是文明小公民》等,尝试围绕画面内容,清楚、连贯地表达图画中的情景;通过听、读故事,如《小鸟爱妈妈》《窗外的垃圾》等,理解故事内容,并愿意把听过的故事或看过的图讲给他人听;通过《汉字的发展》《神奇的毛笔》等认识规范汉字并喜欢书写,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创设各种发展幼儿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的活动。通过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和提升幼儿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通过情景讲述、谈话活动、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形式,幼儿在主动参与、聆听、阅读、表达中,自然发展听、说、读等能力

综上所述,新疆农村幼儿园幼儿用书《语言》选择贴近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的素材,及幼儿感兴趣的生活事件或者已有的生活经验,从情感教育入手,设计与小、中、大班教育目标相适宜的语言教学活动,通过与儿童生活贴近、具有整合力的主题,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以及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习惯,并将抽象的内容情境化、生活化、游戏化,贯彻落实了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思想,体现了“为学生强基固本、打好中国底色、厚植红色基因,培养拥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的下一代”精神,有助于促进新疆农村各族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其成为认同国家政治制度文化价值理念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者赵艳霞,系新疆教育出版社副编审)(《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1年第3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打好学前教育阶段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以新疆农村幼儿园用书《语言》为例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