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品家书 游百馆 讲故事

3月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红色家书品读志愿服务成员开展的第四期“红色家书分享会”吸引了许多学生。

进一步拓展“四史”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形式,学院党委开展“品家书”“游百馆”“讲故事”等系列活动,不断推动“四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心、走实。

品家书: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听着辅导员张雯璐饱含深情的朗诵,抗日英雄赵一曼《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的家书,让现场的学生们红了眼圈。

红色家书是最真实的党史,也是最鲜活的教材。学院充分挖掘红色家书的时代内涵和教育功能,开展“读红色家书、悟家国情怀”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家书分享会、诵读会、情景表演等,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示一封封充满亲情、激情与爱情的家书。为提高实效,学院还成立红色家书品读志愿服务队,专门负责相关活动的文字处理视频制作、宣传推广等工作

2020年以来,学院已录制《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不论学工学农,只要好好干都有出路》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诵读视频30余个,线上浏览量近2万人次,编辑整理近8万字的《品读红色家书》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读物。学院已形成辅导员带头、样板支部全员参与、学生党员积极响应、广大学生自发诵读的良好局面。

“于家书里学习‘四史’,于历史坚定方向。”2006班学生黄志鸿说,“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新的长征路上,向革命先辈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游百馆:在知行合一中锤炼意志品质

“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雕塑……这尊雕塑体现了政党、领袖与群众的密切关系,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是全党的指导思想,也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是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这是去年4月学院水力学研究生党支部成员张一清带领大家“云游”延安革命纪念馆时的讲解。

为了使“四史”学习教育活动打破空间限制,学院开展“行走的课堂——游百馆、访四史”大学生返乡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走进家乡周围的红色纪念馆,借助视频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直播、录微视频等方式对红色场馆开展讲解。

理论读懂弄通了,再把它讲出滋味来,是一门技术活。一次次馆内试讲,不仅是学习的过程,更是对心灵的洗礼。张一清说:“为了短短6分钟的讲解,我收集学习了5万余字的资料,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自2020年至今,学院30余名学生、8个党团支部和10余个社会实践队伍分别线上走访和线下调研了延安革命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等40余个红色文化场馆。家在吉林省通化市的2019级本科生赵卓说,因疫情防控需要,寒假一直居家。团支部政治理论学习以“云参观纪念馆”的形式踏寻红色遗迹,形式新颖、接受度高,极大丰富了大家的居家生活。

讲故事:在见行见效中弘扬伟大精神

“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为增强“四史”学习的吸引力和参与性,学院围绕“爱国力行,青春发声”主题,从讲好西农故事、水利故事、疫情故事三个不同视角,结合微党团课和主题演讲,充分融合听、说、读、写、唱、画、演的表现方式,将抓好“四史”学习常态化。

目前,学院已编印16万字的《听前辈峥嵘故事,做新时代追梦人》文集并向全院师生赠送,讲述《九八抗洪精神》《踏黄河迹、寻大禹志》等7个水利故事,推送《李仪祉:历史治水名人》《沙玉清:泥沙淘尽玉始清》等文章,邀请学生分享抗疫故事,并在全校范围内举办“青春告白祖国故事分享会”,吸引了众多学生观看。

看到一名学生分享自己用所学专业知识为当地设计高标准农田方案的故事时,一直困惑于如何将强农兴农落到实处的农业工程专业研究生高龑十分震撼:“原来学习服务无处不在,这位同学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品家书、游百馆、讲故事’系列活动改变了单一的‘你讲我听’的学习教育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师生参与热情,学习教育效果明显。”李筱英表示学院将继续做好“四史”学习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吴乔 李洁 记者 冯丽)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品家书 游百馆 讲故事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