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聚焦生态文明 探索新时代地质教育发展新方向

党的十九大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地质人才建功立业创造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时代地质教育亟待立足优势、顺应形势,加快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努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地质人才

德育为先,汇聚地质报国新动力。“努力向学,蔚为国用”是地质人始终坚守的信条。70年前,毛泽东同志为地质专业留学生题写下“开发矿业”一词,激励了一代代地质人为为破解新中国“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的工业发展制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地质人爱国奋斗的光辉印迹,写下了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地质报国精神定会在青年一代身上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智育为要,提升创新能力新维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是地质人义不容辞的使命。新时代地质教育应对标“一核两深三系”为主体的自然资源重大科技创新战略,推动传统地学转型升级,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交叉融合,发挥地学对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性、基础性、系统性科技支撑作用,在培育一流创新成果的过程中,培养一流创新人才

体育为基,拓展特色运动新路径。地质行业特点决定发展体育的重要性。60年前,校友王富洲在人类历史首次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奠定了地质人以攀登精神为代表的优良体育传统。除登山外,定向越野、野外生存、户外极限挑战等运动项目,包含了野外工作不可或缺的技能,也应成为新时代地质教育着力发展的运动项目,从而推动专业教育特色体育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美育为魂,定位自然文化新坐标。作为地质人最紧密的接触对象,大自然为地质教育提供了包括哲学、美学、文学、文化、艺术等诸多学科门类在内的育人资源。按照建设美丽中国总体要求,依托地学学科专业优势,布局自然文化研究,系统梳理自然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充分发挥其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作用,将为新时代地质教育搭建更加广阔的美育平台

劳育为荣,打造实践培养新模式。吃苦耐劳是地质人必备的优良品质。新时代地质教育应在野外实习中融入生产性劳动教育,引导地质学子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融入服务性劳动教育,增强地质学子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地质教育聚焦生态文明,坚持五育并举,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持续深化改革,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常委、学校办公室主任、党委宣传部部长 多宏宇)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聚焦生态文明 探索新时代地质教育发展新方向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