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袁卫星:把学校建成图书馆,让学生变回读书郎

袁卫星喜欢读书。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把微薄工资的大部分都用在购书上,数年间添置了数千册图书。在他25岁那年,成立不久的小家庭被全国首个县级文明城市张家港评为“十佳千册藏书家庭”。他的这些图书,全天候免费向他的学生和社区居民开放,成为张家港市两个文明建设的一个佳话。

再后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家里固定藏书3000册。新买一本图书,就“淘汰”一本旧的。这些“淘汰”的“旧书”,不是送给学生、朋友,就是寄给边远贫困地区的老师、孩子。据粗略估计,20多年来,他寄送的图书超过了5000册。他乐此不疲,常常自称为“手有余香”。

2002年底,鉴于对国民阅读量严重下降的忧心,袁卫星联合高子阳等一批教师在网上发起的《阅读,让全民族精神起来——全民族阅读宣言》,得到了包括《人民政协报》《中国教师报》在内的各大报刊和出版社的支持响应。

袁卫星:把学校建成图书馆,让学生变回读书郎

为了给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图书资源,袁卫星读书之余开始写书,目前已出版专著10余部,其中《生命课》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向青少年推荐的优秀图书100种”,《心存敬畏》被中宣部列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版工程”,与朱永新、冯建军主编的《新生命教育》系列读本一套22本在全国发行,160所学校依此开展生命教育实验。从2003年开始,袁卫星还先后参与了由朱永新教授主持的《中国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以及《新教育阅读书目》(系列)等的编选,并参与主编“新教育文库”。

再后来,成为了教研员的他觉得,无论是从“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的“读书人口”,还是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考虑,教师读书都是关键。袁卫星利用“教育大讲堂”“教师读书群”、“我要读好书”等活动阵地,促进教师主动读书,助推教师专业发展。他在2009年创办了苏州教师读书群,成立了苏州教师读书沙龙,吸引了近500名教师参加网上网下读书交流活动。他还和他的同事们一起,两周一次,开展“苏州教育大讲堂”活动,请来徐雁、王开岭、王旭明等专家学者,开设《阅读名人传,汲取正能量》《阅读的力量: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等报告;两月一期,开设“我要读好书”教师读书班,开展读书研修活动。近年来,袁卫星应邀在全国10多个省市作过《教师读书与教师专业发展》《营造书香校园》等专题报告近百场。

2018年初,袁卫星调入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担任校长。为了提升图书的使用率,更好地为全校师生、家长服务,学校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对图书馆馆舍等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图书馆功效,并合理利用社会力量,与宝安区图书馆开展馆校合作,使学校图书馆成为“宝安区图书馆新中一实分馆”“新中一实新湖书院”,学校成为宝安区首家馆校合作示范学校,开创了宝安区学校图书建设的新局面。

袁卫星提出,要把学校建成一座图书馆,打造园林式书院,构建泛在学习的环境。学校把大量馆藏书结合学生年级及教师阅读实际分门别类设置在各个楼层的中庭及走廊边墙壁柜上,全面开放,自主管理,不设借阅条件和环节,让书籍成为流动的生命,让学生从做题郎变回读书郎。学校在一楼大厅推荐了初中必读书目30种、小学必读书目20种,将同一作家的不同书目及同主题相关书目集中陈列,便于学生随时阅读和专题阅读。学校还以“仁义礼智信”为专题在五个楼层分别摆出传统文化类书籍,并分门别类置放。学校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致力于争取社会资源,学生、家长、作家、名师、出版社、区图书馆……捐书或更新书目,源源不断。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教师示范“素养阅读”、教师共读一本书、阅读沙龙、读书会、与专家面对面共读经典、与留守儿童共读一本书、“荐书台”、“素养阅读”主题班会课、“素养阅读”专题黑板报、班级图书角评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全方位、立体式扎实推进“素养阅读”活动。学校图书馆周一到周五向全校师生员工开放,周六周日以及寒暑假向社区、社会开放,学校365天不闭校。学校图书馆经筛选淘汰现有流动图书71166册,生均33册。同时,宝安区图书馆配书15000册,每月一更新的图书流动,使师生的可借读书量达到150万册,极大地丰富了学校图书资源,也使图书结构更为合理。学校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形成图书馆的特别课程。从2018年夏天以来,学校多次邀请教育学、文学双博士王克强等专家在图书馆为师生开展电影美学、园林文化专题读书会及四大古典名著与中国传统文化讲座,邀请儿童作家郭姜燕等在图书馆与同学们分享读书、写作经验,开展百部名著进校园等活动。袁卫星说,生命的气息、书香的味道、文明的风景,是他的校园文化追求。(王珺 晓丹)

袁卫星:把学校建成图书馆,让学生变回读书郎

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图书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袁卫星:把学校建成图书馆,让学生变回读书郎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