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第一时间立即‘上’,这是教师应该有的品德”

“第一时间立即‘上’,这是教师应该有的品德”

“抗洪救援队”冒雨徒步进山送物资

“第一时间立即‘上’,这是教师应该有的品德”

“抗洪救援队”背负的救援物资

“第一时间立即‘上’,这是教师应该有的品德”

“抗洪救援队”背负物资徒步进山

“第一时间立即‘上’,这是教师应该有的品德”

“抗洪救援队”帮助受灾群众清理淤泥

“第一时间立即‘上’,这是教师应该有的品德”

“抗洪救援队”合理清除受灾学校的淤泥

(图片均由“抗洪救援队”提供)

8月以来,受连续强降雨影响,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突发暴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境内多处道路阻断,电力、通信中断,部分房屋倒塌,农田被淹。

抢险救灾,刻不容缓!连日来,一支由35名乡村教师自发组成的“抗洪救援队”,他们拄着棍子、顶着风雨、冒着酷暑、踏着泥泞,克服重重困难,与时间赛跑、与洪魔抗争,从背石筑堤开始,到为救援队挖掘机背柴油,为受灾群众送粮、清淤……

连续10天,他们累计徒步54个小时120公里,第一时间为受灾群众送去了应急物资,用血肉之躯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瞬间,他们就是文县中寨学区的“抗洪救援队”。

8月17日晚9点多,听到屋外有紧急呼喊声和匆忙脚步声,家住文县中寨镇中寨三村的中寨学区校长姬小文连忙起身,迅速奔赴出去,仔细一看,从中路河道涌来的洪水已经把通村公里冲垮了。见状,姬小文赶紧折回家里,和妻子拿着家里储备的20几个照明灯跑到河堤,和村民一起往河堤处填土、填石头。

但此时,眼看,洪水就要冲到村子里,姬小文当即带领全村人撤离到村子高处。妥善安置老人和孩子后,姬小文顾不上休整,立马召集100多名年轻人重新回到河堤,继续给袋子装土、给编的钢丝网里装石头。直到第二天下午6点多,大家才筑起了一道“安全墙”,堵住了洪水。

村里的洪水堵住了,但姬小文悬着的心始终放不下。这次受灾严重的桑园村和大海村道理被冲毁,交通和信号中断,两个村与外界失去联络。而最让他揪心的是,此前进山的救援挖掘机由于燃料供给不上,无法开展救援,村里和学校情况,根本不知道。

顾不上许多。8月19日,姬小文和同村的另外3名教师商量后决定,冒雨徒步进山,先摸清学区内10所学校的受灾情况。4人整整走了2天,万幸的是,除1所学校外,其余的学校都基本没有完好,但由于道路和通信中断,几个村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粮荒”。 随即,姬小文产生了另一个想法,启动疫情期间建立的教师防疫队伍,帮助村民抢险救灾。微信群里,倡议发出去后,35名教师纷纷响应,防疫队改名“抗洪救援队”,大家立即投入抗洪一线。

暴雨如注。为帮助救援队快速打通救援通道,姬小文和教师分为两组,穿着雨衣、拄着棍子从中寨三村出发,每人背50斤柴油,分别徒步5个小时和7个小时,抵达桑园村和大海村,让挖掘机得以顺利“开工”。

接连几日,“抗洪救援队”采购米、面、油、方便面等紧缺物资,徒步进山为桑园村、武上村、阳志山村受灾群众送去温暖,并帮助他们搬房子、清理淤泥。

直到8月26日,为做好开学准备,“抗洪救援队”才回到自己的“阵地”,合力清理完受灾学校的淤泥和垃圾。

村民王海安家住桑园村,由于房子建在水边,洪水一来就冲毁了,中寨小学教师王忠家的16间房子也“无一幸免”。得到“抗洪救援队”送来的方便面、馒头和火腿肠,王海安和王忠的父亲都很是感激:“路都断了,不知道他们怎么走上来的,真的是好人。”

他们还不知道,由于道路中断,“抗洪救援队”基本上是拄着棍子,跋山涉水,探出了一条条“生命通道”。由于天气炎热,还有两名教师在途中晕倒了……

“家乡从来没发生过这么大的洪灾,心里特别难受,我们能做一点是一点。”谈到洪灾,“抗洪救援队”教师刘安平有些哽咽。今年24岁的张燕慧是刚转正的幼儿园教师,也是救援队成员,“这边没有过这么大的灾难,作为老师,我觉得一定要站出来,力所能及地帮助大家共度难关。”

朱长安是救援队中年龄最大的老师,今年56岁,他说:“灾难来了,我实在是坐不住了。第一时间立即‘上’,这是教师应该有的品德。”

……

“这几天我们都是一边在救灾,一边给村民提醒,以后哪怕是没有灾情,我们应该准备些什么,比如钢丝绳、铁丝网、麻袋,平时就要放在家里。开学后,我要把这次救灾的例子作为‘开学第一课’讲给孩子们听。”姬小文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尹晓军 通讯员 张小鲲)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第一时间立即‘上’,这是教师应该有的品德”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