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为什么这些孩子会热爱劳动

劳动教育的目标是要让孩子热爱劳动。今天,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不爱劳动?班级里那些热爱劳动的孩子可能会告诉我们答案。

勤劳、热爱劳动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由于社会功利观念的影响,家长、学校紧盯着文化知识的传授,意识不到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不正确的价值观导致了一些家庭越来越轻视劳动,认为一般性的非智力劳动地位低下,这也会影响孩子的认知。这致使今天很多学生缺乏劳动意识和机会,不喜欢劳动、不知道珍惜劳动成果。

但在班级里,总会有非常热爱劳动的孩子。通过对他们的观察我意识到,对于积极的劳动观念的形成,家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通过分析和思考,我还看到了这些家庭的一些共性。

首先,热爱劳动的孩子,他们的家长都是喜欢劳动、不爱随意抱怨的人。这是最关键的因素,家长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孩子,家长对劳动的消极态度会对孩子的劳动观产生致命的负面影响,家长劳动时的无奈、劳动中表现出的厌倦以及劳动后满腹的牢骚和抱怨会告诉孩子劳动不是好的。孩子从家长逃避劳动的神情中捕捉到劳动的辛苦,生成排斥劳动的心理。孩子看到父母的劳动主要是家庭中的家务劳动,今天相当多的家长都对家务劳动抱有一种消极或厌恶的态度,这种“表率”作用是多少其他教育都挽回不了的,因为这种“表率”在根本的认知上就对孩子产生了误导。

其次,热爱劳动的孩子,他们的家庭都对孩子的主动行为抱有包容和鼓励的态度。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一种要主动做事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孩子犯错、做不好事也是常有的事,这时家长的态度就很关键。比如,孩子第一次要求自己动手吃饭,一定会弄得身上、桌上到处都是饭渣,这时家长是鼓励他们继续,还是表现出对脏乱的在意,或是干脆剥夺了他们自己动手的“权利”,继续由家长包办来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主动尝试去做事,其中会有很大一部分是模仿父母做一些必要的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他们很可能会犯错,家长如果因为犯错而不再给孩子主动尝试的机会,孩子就不会再有主动做事的热情了,这也包括劳动。做一件事,如果没有主动参与的动机,就很难会爱上这件事。

再次,热爱劳动的孩子,他们的家庭一定还会给他们劳动的机会,从开始的叠被子、整理书包等“自己的事情”,慢慢地到一些家庭成员的义务,比如扫地、洗碗,这些家庭会按孩子能力的高低分配一些家务给孩子。家长如果以爱的名义包办了孩子所有应该做的事,或者因为对学业太过重视,而避免让孩子在其他各种“无用”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孩子不需要动手就可以衣食无忧,甚至学校的值日劳动家长也试图去代替,孩子与劳动绝缘了,他们热爱或不热爱劳动都无从谈起,他们的生命体验也会缺失重要的一块。

最后,这也是长期坚持劳动的回报:热爱劳动的孩子建立起了劳动与劳动成果间的联系,洁净的碗是自己刷出来的,并且父母在辛苦一天之后也能减少一些劳作,开心地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事后的成就感可以克服开始时面对一大堆脏碗的畏难情绪,也可以让劳作中的辛苦减半。在劳动开始时就已经能够意识到劳动后的快乐必然将至,这是成长过程中一种必要的延迟快感训练,也是家庭给予孩子的一份大礼,只有长期坚持家务劳动的孩子能够达到这个境界,这也是这些孩子热爱劳动的终极原因。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未来就业率高、犯罪率低、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其背后的道理或许就与此相关。

作为一名教师,这些热爱劳动的孩子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首先,鉴于家庭对于孩子的劳动教育如此重要,我们有必要有义务向家庭传达劳动对孩子成长的价值。我们要与家长一起,改变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很多家长流行这样的观念:“我不要求孩子做家务,只要学习好就行。”我们要告诉家长,学习好的孩子将来不一定会幸福,而热爱劳动的孩子则早早已经在心底建立了一个幸福的人生模型。再如,很多社会现象表明,劳动的强度与人们所拥有的幸福并不成正比,于是对于劳动能够带来幸福这一论断很多人持怀疑态度。对于这种看法,我们一定不能狭隘地看待劳动与幸福的关系,还要有发展的、更长远的眼光。又如,一些家长认为只有需要耗费体力的活动可以称为劳动,受到“劳力者治于人”观念的影响,他们感到劳动是地位低下的……这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存在于不少教师和家长心中,不去除心底这些狭隘、错误的观念,我们无法说服孩子真正地热爱劳动。

其次,要向那些热爱劳动的孩子的家庭学习儿童天生喜好模仿,喜欢动手动脚,愿意做事情,从呱呱坠地、一无所能的婴儿到一岁之后的直立行走,每一项本领背后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们却乐此不疲。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做不好也要鼓励,不要剥夺他们获得成就感的机会。当儿童尝试模仿父母,强烈要求自己洗一洗小袜子、小衣服时,不要以怕他们玩水、着凉等各种理由使儿童丧失劳动体验的机会。除了“不剥夺”,还要“给予机会”,要保证孩子在学校、在家庭有一定的劳动量;让孩子做一定的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爱孩子的表现;不要用劳动来惩罚孩子,不要在劳动与犯错之间建立联系;要创设情境,尽量将眼前劳作的辛苦与长远的收获建立起联系,比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植物种植等活动让学生建立这种联系。

劳动教育意义重大,一定要从小做起,在幼年时播下爱劳动的种子,少年时养成爱劳动的习惯,长大后才会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劳动、无私奉献。(作者许利芳,单位系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第六小学)

《人民教育》杂志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为什么这些孩子会热爱劳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