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播下一颗“仁心种” 收获一片“报国田”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张玉龙 王朝荣)近日,山东滨州医学院以“共抗疫情 爱国力行”为主题开启今年首期线上“思政大讲堂”。主讲人吴超,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校友,抗疫期间曾代表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援鄂医队“90后”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他深情地说:“我们年轻人是学着前辈们的样子,去担当成长!‘仁心妙术 医者之本’的种子早在上大学时就播下了,到了报国沙场上,便能迅速分化成一个个干细胞并融入组织,激发出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

深种“仁心”,让学子看清“前辈的样子”

吴超所说的这颗“种子”,正是滨医正在探索的“医本思政”的落脚点。早在2006年,该校集中国传统医学文化求索实践,凝练出“仁心妙术”四字校训。仁心,即仁爱之心、仁慈之心、仁义之心。仁爱是以人为本,提升个人修为;“仁慈”是积极入世,推行生命关切;“仁义”是家国情怀,强调责任担当。妙术,即精深学术、精湛技术、精妙创造。“学术”是启智之本,要提炼真知灼见;“技术”是术业承载,要讲求学以致用;“创造”是治学境界,要注重推陈出新。“仁心妙术”既是校本历史的折射,也是“医本思政”的根基。

吴超回忆,自己刚上大学时还是个典型的“皮孩子”,甚至会约上伙伴偷偷到学校仁心湖边捉鱼烧烤。一场“王沪祥塑像前的现场教学课”改变了他。沪祥老师曾担任解剖教研室主任,为了课堂上能给学生做充足的演示,他常常四处联系遗体并亲自拉回来制成标本。后来在罹患重病之际写下遗嘱:对“我”作病理研究。把我的骨骼留在学校,让孩子们摸着它们一步步跨入医学殿堂。

从那时起,吴超便和同学们开始更深地了解“前辈的样子”。从战争年代滨医人早早扛起“反内战,反饥饿”大旗,先后派出三批医疗队员参加抗美援朝,到建设时期参与地方病、流行病普查防治,在盐碱滩上艰苦奋斗建成新校区;从改革开放时期在全国首创残疾人高等教育,率先探索“残健融合、教育与康复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到新世纪顺应“健康中国战略要求,构建“一优两特”办学格局,开拓“大康复”学科体系……靠着点点滴滴的浸润,吴超形成了今天的认知:“母校的代际历史,和国家发展一脉相承。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不同年代的青年都应当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深研“医本”,让思政实现“精准的提升”

进入新时代,特别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滨医开始着力将“仁心妙术”的历史传承打造成“医本思政”核心育人体系。

该校党委书记车先礼介绍说,实施“医本思政”是从三个维度展开的,即从习近平青年思想的维度,发掘提升育人目标,培养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医学生;从文化自信的维度,发掘提升文化内涵,追溯我国传统医德文化精髓;从上医医国的维度,发掘提升精神追求,深化传统“医人医国”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共鸣。

紧紧围绕“三个维度”,该校启动思政工作“精准提升工程”。对专业素质优良的学生,开出“卓越处方”;对目标动力欠缺的学生,开出“提升处方”;对自律意识薄弱的学生,开出“强基处方”;对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开出“阳光处方”;对具备创新实践特长的学生,开出“双创处方”……“‘处方式’思政,契合的正是‘仁爱为本、严谨求真、注重实效’的医学人文精神诉求,也是‘医本思政’的新探索。”该校党委副书记李文喜说。 

深耕“报国”,让青春绽放“绚丽的花朵”

“上医医国,其次医疾,固医官也。爱国,是医者的最高境界”,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小诗姐”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张洪芹老师,在她的教案里精心将报国之志融入到专业课程知识的讲解中。“团结就是力量——皮组织的特化结构”“硬骨头的由来——骨组织”“兄弟同心——长骨的结构”“精忠报国的卫士——免疫细胞”……这些巧妙的引喻,既使她的课堂洋溢着爱国、奋斗的诗行,也促发学生更有效更生动地理解组胚知识。张老师说,医学课堂是“医本思政”的基础,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技能传授,而是渗透着医家致知的精神追求和生命关怀的课堂。

护理学院20多名党员教师,他们都是“医本思政的志愿军”。从去年7月起,在“天使党建”新媒体矩阵上持续展开“金话筒”争夺战,争当微党课主讲人,争相“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内容涵盖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沂蒙精神等建党以来的中国精神积淀。党总支书记赵美认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高地与硬核。为医学生传道解惑,就是要靠全体党员教师合力端出硬核,解读好精神基因。”

今年疫情暴发伊始,正在全国12个省份开展活动的滨医学子寒假千人理论宣讲团,适时完成了一场“场域转换”式医本爱国思政实践。他们在指导教师引导下,一边驻守田间地头争做抗疫志愿者,一边移身网上当好时政宣传员,用实战体验撰写出《心系天下事 抒发爱国情》《弘扬中国精神 做时代好青年》等上百篇带有现实温度的讲义。

据不完全统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仅各地派往湖北的援鄂医疗队中,就有近百名滨医医护人员和校友,覆盖了学校各个年级的毕业生。用吴超的话说,滨医“不同年代的90后”,正在用仁心立身、用妙术立业、用仁心妙术以立世,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播下一颗“仁心种” 收获一片“报国田”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