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区域教育家型校长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迈入新时代以来,为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着力培养一支政治思想坚定、教育思想领先、创新思想卓越的教育家型校长队伍。近5年来,区域在推进教育家型校长培养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成效。

政治底色:试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推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能够加强和改善党组织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为促进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2022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其中就有杭州市拱墅区的实践智慧。

2018年10月,浙江省教育厅党委开展首批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杭州市拱墅区是首批全域试行单位。试行工作重点包括: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在区域层面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党群工作科”负责具体工作。区域内所有公办、民办学校凡是符合3名正式党员条件的学校、幼儿园全部设立党组织,并根据党员人数分别设置党委(二级)、党总支、党支部,完善组织层级。创新“支部建在学科上”的基层党组织,最大程度发挥学科教学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配优党政干部。优选懂教育、会管理、能创新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学校的书记、校长。根据不同情况,实行“一肩挑”“交叉任职”“书记、校长分设”等不同配置。不论何种类型干部配置,学校党组织均承担决策机构职能。三是健全制度机制。区域层面出台相关工作实施意见,学校层面的《党组织“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等制度在改革中进行全面加强,区域性的学校治理体系得到重塑。

改革试行推进过程中,区域内校长的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教育家型校长培养的政治底色在实践中彰显。一是学校党组织的创新能力得到发挥,文渊小学创新“支部建在学科上”的组织建设理念,成为全省试点的榜样。二是学校党组织的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卖鱼桥小学以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践为学校现代治理创新赋能,探索出“一个核心、五大中心”理论模式。三是学校党组织的体制活力得到释放,民办学校的办学活力在改革中得到激发,育才中学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党员先锋模范成为办学质量的保证,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专业特色:试点校长职级制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本质就是拓展校长职业空间,促进校长专业发展,实现教育家办学的目标。改革涉及体制变革、组织人事、财政经费等诸多事项。2020年9月,在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拱墅区学校校级干部岗位职级制认定实施意见(试行)》落地,为推动区域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再添薪火。

拱墅特色的校长职级制一是校长职级分四级十档。设置特级校长、高级校长、中级校长、初级校长4个级别。除特级校长不再分设档级外,其他分别从高到低设置一、二、三档,共十档。二是校长职级动态管理。首次认定时,根据符合条件对象的任职年限、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综合能力水平等要素,参照结构比例进行整体“入级套改”。之后实行“三一制”,即职级晋升每三年开展认定,职级加档每一年开展认定。若年度考核不合格、基本合格的校长,则降低校长职级或档次,实行动态管理。三是职级津贴增量灵活实施。依据校长认定的职级档次、年度工作综合目标考核等情况对校长职级档次予以津贴激励。其经费来源在绩效工资总额外予以单列,以经费增量的方式实施。

校长职级制试点对推动拱墅区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培养教育家型校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提升校长专业化发展水平。校长职级制本身蕴含对校长梯度培养的发展理念,对校长本身的专业成长提出了实质性的要求,倒逼校长减少事务性的工作,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二是推动校长治理能力和育人水平提升。职级制激励校长努力提升办学实绩,推动校长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学校(教育集团)以章程建设为基础,构建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等现代化治理制度,学校治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这与教育家型校长办学追求目标一致。三是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校长职级制意味着同一职级的校长其治理水平认可度、津贴待遇激励的一致性,在区域内的流动阻力大为减少,有效缓解区域内南北学校发展差距,对提升薄弱学校发展带来了契机,为教育家型校长培养提供了沃土。

成就角色:评选运河“名特校长”

研究者认为,教育家型校长并非高不可攀,只要能够按照教育家的标准要求自己,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真,为学校每位师生的成长营造温馨、幸福、和谐的精神家园,不论成就多少、影响大小,都是本校师生眼中的“教育家型校长”。因此,在区域内为校长搭建发展平台,促进教育家型校长成长,评选名特校长身份角色是极为重要的培养路径。

拱墅区于2020年12月全面开展运河名校(园)长、运河特级校(园)长(简称“名特校长”)评选活动,为教育家型校长培养设置成长角色。首先,评选对象的设定鼓励校长能长期任职。参加名校(园)长评选的对象,需现任正校级干部且任正职满3年及以上,参加特级校(园)长评选需满8年及以上。其次,评选条件强调办学实绩和区域贡献,突出实绩。名校(园)长的评选条件包括校长职业素养、驾驭全局能力、学校发展业绩、区域教育贡献等具体条件。特级校(园)长的评选,还需具备更高的素养、能力、实绩,且年度考核中个人和班子测评满意率均达85%以上。再其次,实施任期考核管理。“名特校长”获评后任期均为3年,到期需重新认定。每年对“名特校长”进行考核,对年度考核合格的“名特校长”在任期内给予经费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校长则取消相应称号,若调离正校级实职岗位的自行终止其资格。

通过“名特校长”评选,一方面,为区域教育家型校长队伍培养奠定基础与骨干力量;另一方面,也为校长职级制试点夯实了基础。“名特校长”在校长职级制实施方案中有相应的高级校长、特级校长的对应职级,从另一个侧面推动校长专业化发展。这一举措还为青年校长的成长设定了梯度,有了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青年校长治理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就有了学习的榜样。

近年来,拱墅区正全力营造教育家型校长成长氛围,实践中也引出一些关于区域教育家型校长培养的思考,对今后工作提供参考。

教育家型校长的专业化建设。教育家的重要标志就是专业化,有三个方面最为核心。第一,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课程体系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既是对课程体系的统筹使用能力,又是对校本课程的创新开发能力,是最接近专业化的核心能力。教育家型校长应整合资源,规划课程,传承历史地域文脉,结合师生发展需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带领全校开发出独具特色、彰显学校DNA的校本课程,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贡献智慧。第二,提高师生的生长力。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是一所学校的生命源泉。教育家型校长应善于构建赢得师生共同认可的学校文化理念,在文化认同的前提下营造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为教师发展设置梯级成长目标,不断激发教师成长的自我内驱力。遵照马斯洛人类心理需求层次理论,将教师的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融进学校规划中,搭建合适的舞台让教师展示与绽放,在教师的发展中同时实现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到学校的提升。第三,提炼教育思想的引领力。教育家型校长必须思考提炼办学实践中的智慧,结合学校实际提升到理论层次,逐步凝结成校长的办学思想,最终将其体系化上升为教育思想。将教育成果提炼为教育思想是教育家型校长专业能力的体现。

教育家型校长的培训策略。教育家型校长培训要着重强化主体性、互动性、开放性。第一,突出培训的选择性。从纵向时间维度看,教育家型校长是在教育管理实践与教育理论学习中成长起来的。身处任职初期、骨干成长期、成熟发展期、成名成家期,校长对培训的需求是不同的,在顶层规划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校长参训的可选择性。第二,强调培训的参与性。减少讲授型的单向培训模式,成人培训尤其是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长培训,采用单一模式难以激发参与者的获得感,应更多地给予参与性更强的培训方式,如“影子校长”培训等。第三,融入培训的反思性。教育家型校长的培训更要加强自我反省的培训内容,提高校长从日常事务中抽身的能力和水平,从自我剖析、自我审视、自我批判的过程中提升教育理念。

教育家型校长的评价机制。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依赖于合适的外部环境和自我发展的内驱力的共同作用。评价机制既属于外部环境,又对个人内驱力产生重要影响。现有考核评价更多围绕“组织领导”的考核维度,更具专业化特征的“价值领导、教学领导”维度则缺乏体现。以义务教育阶段校长评价为例,提出如下思考。第一,明确《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为教育家型校长评价标准,该标准包括“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六大块,涵盖了教育家型校长培养的各个维度。第二,发挥评价中校长的主体作用。通常情况下,评价过程中校长处于被动地位,等着教育行政人员找教师测评、谈话,缺乏主动性。借鉴国外“评价者、校长、督导员”三者共同参与的校长评价模式,通过设置包含六个维度内容的校长自评表,允许校长作形成性评价描述,会将校长专业化成长的特色、亮点、年度工作逐一呈现出来。第三,构建多元评价主体。在教育家型校长评价中除教育行政人员、本校教师以外,可以将学生、家长纳入评价主体。

(作者王达,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民族教育》2022年第5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区域教育家型校长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