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宋波:用音乐孕育星光

宋波是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作为歌剧演员美国工作多年,回到上海音乐学院(简称“上音”)后,他执教于声乐歌剧系已有20余年,备受学生尊敬与喜爱。他曾在美国罗莎·庞塞尔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伊丽莎白奖”,在大都会歌剧院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新英格兰地区第一名。近年来,他获得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诸多奖项。

曾经,他是归来的星光;如今,他以音乐孕育更多的星光。

宋波:用音乐孕育星光

一颗新星冉冉升起

1959年,宋波出生于东北的海滨城市大连,从中学开始,他便喜欢一边听着收音机和广播里的歌曲,一边模仿学唱。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跟着当地一位声乐老师学习了几堂课。高中毕业后,宋波去农村插队。在劳动之余,他会到果园、山下、河边继续练唱,有时也为知青们演唱革命歌曲,那时没有谱子,歌曲大都是他听会的。1977年末,宋波参加全国高考,他报考的沈阳音乐学院大连考区,仅报名人数就有1000多人,经过三轮考试后,宋波幸运地成为大连考区录取的三人之一。

大学4年里,宋波跟随当时的美声教研室主任丁贵文教授学习,丁贵文是国内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也是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作品的先驱之一,他演唱的那些中国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很深入人心。

就像一块璞玉遇到了好的玉师,在丁贵文的悉心指导下,宋波很快显现出音乐天赋。他通过哼鸣练习找到声音的高位置,掌握了男高音换声区的“关闭”技巧,掌握了演唱中国作品的发音、咬字技巧,这都为他的歌唱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丁先生是抗美援朝的老战士,更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典范,他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宋波说。

1981年,宋波在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上半年,中央音乐学院黎信昌教授来到沈阳音乐学院讲学,在听了宋波演唱后很是喜欢,便邀请他去中央音乐学院参加进修。第二年,宋波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助教进修班,正式师从于黎信昌。“黎先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赴意大利学习的歌唱家和教育家,他回国后带来了新的理念,让我受益匪浅。在那两年时间里,我学到了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新理念,并在外语尤其是意大利语上有了很大进步。学习期间,我参加了很多重要演出,包括文化部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的国际声乐比赛国内选拔赛,并获得了第一名。”

1988年,上音教授周小燕应邀到沈阳音乐学院讲学。之后,宋波随周小燕到上海学习。“周先生在声音质量、语言准确度、音乐风格以及舞台表演方面都给予我非常大的帮助。”同年,宋波受文化部选派前往美国纽约参加罗莎·庞塞尔国际声乐比赛,获得第六名并摘取“伊丽莎白奖”。

这次比赛让宋波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声乐艺术发展空间,也坚定了他出国深造的决心。

宋波:用音乐孕育星光

世界歌剧舞台上的中国声音

怀着对声乐艺术的热爱,1990年,宋波考入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学院歌剧系,师从该院院长、女高音歌唱家费莉丝·克顿。克顿教授有着丰富的歌剧演唱和舞台表演经验,针对有些男高音歌唱家因为气息支持不够好、高音缺少“掩盖(关闭)”的问题,她在课堂上会进行严格的气息训练。“她让我摸着她的腹部感受吸气时小腹向外扩张、歌唱时小腹向内上方收缩的感觉,以此来寻找声音的支撑点,使声音更加饱满,尤其是在换声区和高声区。”在留学的3年里,宋波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歌剧表演、台词朗读和歌剧重唱。

如今,宋波依然记得在美国求学时的那段艰辛岁月。在波士顿与人合租的寓所里,他用的家具全是捡来的。“现在听起来觉得不可思议,但这的确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海外留学人员的真实状态。”因为捡来的桌椅不匹配,宋波每天只能保持并不舒适的姿势伏案学习。1990年9月,宋波在入学后就被安排演出了人生中第一个歌剧角色——莫扎特歌剧《女人心》中的费兰多,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曲谱学习、唱腔练习,但也因为条件艰苦让他落下了腰椎和颈椎的毛病。

求学期间,这样痛并快乐的记忆宋波经历了不止一次。“1992年除夕夜,我参加完一场演出后,在回家路上被一位酒驾司机追尾。我当时坐在汽车后座,车身的剧烈震荡再次伤到了我的颈椎,并造成了脑震荡,以至于我当时不能说话。这可把我吓坏了,因为两周后大都会歌剧院国际声乐比赛新英格兰地区选拔赛就要开始了。庆幸的是,比赛前我恢复了声音。”比赛在波士顿市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宋波首先演唱了歌剧《艺术家生涯》中诗人鲁道夫的咏叹调《冰凉的小手》,接下来评委挑选了威尔第歌剧《路易莎·米勒》中伯爵之子鲁道夫的咏叹调《往昔的夜晚多宁静》让他完成演唱。最终,宋波获得了第一名,为波士顿大学赢得了荣誉,也让他在当地声乐界有了一定影响。

在波士顿期间,宋波连续两年考上了圣菲歌剧院实习艺术家训练班,这是全美有影响力的实习艺术家训练班,宋波是被这里录取的第一位非美国公民,也是波士顿大学艺术学院中被录取的第一人。“训练班是工作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在训练班里,我有机会与世界顶级的指挥家、舞台导演、艺术指导、歌唱家们合作表演。还有机会与声乐老师、导演、指挥家们一同上课。两个夏天的训练班经历对我后来的歌唱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让我了解职业歌剧院的运作流程和职业精神。”在训练班结束后,宋波获得了“总经理奖”。

在训练班学习期间,宋波结识了他后来的导师、世界著名声乐教育家玛丽娜·玛拉斯,玛拉斯当时在茱莉亚学院、曼哈顿音乐学院和柯蒂斯音乐学院担任教授。在她的建议下,宋波决定报考茱莉亚学院。1993年,宋波考入茱莉亚学院研究生班,跟随玛拉斯学习

在这所世界著名的“音乐王国”里,宋波不断收获成长。“茱莉亚学院的课程设置十分完善,不仅是专业课,跟声乐专业密切相关的语音课、艺术辅导课、表演课等水平都很高。语言课包括意大利语、法语、德语、英语语音课,不但教你如何发音、写国际音标,还教你如何更好地运用在作品上。这里的教授都是世界级的,他们既在音乐学院教书,也在歌剧院担任艺术指导。”

1996年,从朱莉亚学院研究生毕业的宋波,在美国著名的林肯中心举办了个人音乐会。在卡耐基音乐厅,他出演了威尔第《安魂曲》中的重要角色。在此后的几年间,宋波开始了在美国的歌剧艺术生涯,在洛杉矶、芝加哥、休斯敦等50多个城市,都留下了这位中国歌唱家的美妙歌声。多年的海外生活经历让宋波对西方的历史、宗教、建筑、音乐等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这些年在海外学习、生活和舞台表演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人生阅历,宋波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积淀艺术底蕴。

宋波:用音乐孕育星光

让歌剧之花在中国盛放

“就像高飞的风筝,即使飞得再高再远,线的另一头还是系在了生你养你的故土,那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乡愁。”宋波说。

1997年7月1日,宋波参加了在洛杉矶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型文艺晚会“为中国喝彩”。他与当时旅居美国的女高音歌唱家黄英一起演唱的《长江之歌》把晚会推向高潮,赢得台下1.4万多名海外留学人员和侨胞潮水般的掌声。这场演出让宋波感受到祖国的召唤,也唤起了他心中的浓浓乡愁。2001年,宋波回到了祖国,执教上海音乐学院,他期待着歌剧之花在中国绽放。

在宋波回国前后的几年中,音乐会、歌剧正渐渐走入大众视野,张艺谋执导的紫禁城版歌剧《图兰朵》问世,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在中国演出,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三大男高音音乐会在北京举办……越来越多的中国开始关注歌剧,对歌剧有了期待。

我们应该请更多不同层次的歌剧艺术家到中国,让中国观众接触歌剧演出,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歌剧会有很好的作用。我也会一直唱下去,我也希望自己能一直唱下去。”回国后,宋波从未中断过歌剧演出。在2002年“第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宋波演唱了作曲家叶小钢的《长城交响乐》和《西藏之光》。《长城交响乐》是为交响乐队和男高音、女高音、钢琴、马头琴而作的气势恢宏磅礴的巨作,由钢琴家许忠担任钢琴独奏。《西藏之光》是为交响乐与圆号、男高音而作。“两首作品都在叶先生的音乐思想框架内,我反复研读谱子、练习唱腔,尤其是在中文吐字的清晰度上下功夫。演出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04年,宋波在上海举办了“归来的星光”个人独唱音乐会,也是他的留学成果汇报,他至今记得当时激动的心情。同年7月,宋波应邀赴德国汉诺威举办“来自长江的歌声”独唱音乐会。“来自长江的歌声”是宋波特意为演出取的名,他为此还专门挑选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组歌曲:《长江之歌》《大江东去》《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等等。音乐会当天,宋波以无可辩驳的实力赢得了德国观众的阵阵掌声,在演绎《你是我全部的心》唱段时,宋波标准的德文发音引起当地人的啧啧称赞,当地人还误以为他精通德语。与宋波同去德国的还有他的两名学生,他希望能够借此给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同时也希望让更多的中国声音展现于世界舞台。

音乐孕育星光

走在上海汾阳路上,时常能听到悠扬的琴声和优美的歌声从上海音乐学院内飘来,音乐为汾阳路染上了浪漫的艺术气息,这条路也被人们称为“音乐之路”。在这里,宋波开始了他的孕育星光之路。

宋波认为,只有自己在表演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才能真正传递给学生有用的知识。如今,宋波回到上音声乐歌剧系从事教学工作已有20余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基础扎实、思想过硬的声乐人才。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宋波还在许多国内外重要声乐比赛中担任评委,包括“中国国际声乐比赛(宁波)”“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全国歌剧、舞剧、音乐剧展演,自“第七届全国声乐比赛”(文华奖)起连续九届担任这项国家级声乐赛事的评委,并两次担任美声组副组长。同时,还担任教育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

上音音乐剧系声乐教师、女中音歌唱家董芳便是宋波的弟子之一。董芳是宋波回国后教的第一批学生中的一个,从本科一直教到研究生毕业。“入学时,董芳在声音上存在许多不足,我帮助她逐步提高声音的统一性,有了漂亮的高音区和丰满、圆润的中低声区。”后来,董芳被德国汉诺威时报评价为“非常有前途的女中音歌唱家”。此后,她先后获得第十七届法国马尔芒德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和第六届中国金钟奖声乐比赛银奖,在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单位演出了《一江春水》《汤显祖》《泰伊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画皮》《阿依达》《唐璜》《茶花女》《七日》等中外歌剧。

无论是宋波的学生,还是听过宋波讲座或讲课的人,都评价宋波的课堂氛围轻松且热烈。“宋老师总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精彩的示范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进行声乐教学。”在宋波看来,教学也是一门“艺术”,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和轻松的交流讲明学术,是一位老师应该达到的修为,正所谓“大道至简”。“声乐教学重要的是针对每位学生的声音条件、接受能力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等因材施教,并量身打造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对于声乐演唱中较为抽象的声音运用、气息运用、语言使用、音乐表现等问题,通过恰如其分的比喻、启发和示范让这些技巧问题具象化,便于学生接受。同时,要善于调动、培养学生的歌唱情绪和歌唱心理。我在教学过程中从不吝啬对学生的赞美,也不留情地指出他们的错误。但是批评的时候不要过分,用词要得当,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宋波说。秉持这样的育人理念,宋波不断丰富并完善着中国专业音乐艺术教育的理论与模式。

中国声乐教育方面,宋波认为中国和美国专业声乐培养目标有着相似之处,中国的声乐教育在几代声乐人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巨大进步,无论是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发展、人才培养都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不足,缺少高水平的语言、音乐、舞台表演艺术指导。

“我们的前辈周小燕、郭淑珍两位大师教授出许多优秀人才,他们不单单只是传授声乐技巧,还担任了语言老师、艺术指导和舞台表演方面的工作。中国声乐艺术要取得更大的飞跃,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改革,引进这方面人才,完善课程设置。上音声乐学科的博士培养是近几年才开始的,目前还在探索阶段。作为表演艺术类的博士,一方面是技巧的研究和实践要达到国内最高水平,另一方面是理论研究既要有学术高度也要有艺术高度,美学视野要宽,艺术品位要高,学术性要强。”宋波说。

教学相长是宋波担任博导后的最大体会。“成为博导,其实也是一个让我继续学习的机会,在培养博士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这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我要对得起这份责任,就要给自己提更高的要求,以老一辈上音人为榜样,传承上音的优良教学作风,传承上音的严谨学术研究风格,展现上音传统的表演艺术优势,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声乐表演人才。”宋波说。(作者 俞子正 系宁波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神州学人》2022年第4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宋波:用音乐孕育星光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