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中外人文交流展现新作为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互学互鉴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力量。 

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重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一年来,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的精神和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服务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动教育等领域的中外人文交流,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一是全力服务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心参与了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22次会议的筹备和举办,并围绕服务高级别机制,开展课题研究,实施相关项目做好机制宣传,组织编写《中外人文交流年鉴》,加快中外人文交流网站建设。

二是推动人文交流平台建设走实走深。中心深入推进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建设,组织实施系列人文交流项目,推动构建“互联网+人文交流”新模式,组织编写项目实施指南,开展基于项目的课题研究,举办5次专家讲座,师生20万人次在线聆听。深入推进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与基地建设,积极服务高校发展和行业企业走出去,出台《研究院建设指南》,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督促指导,参与的院校数量进一步增加,行业领域不断拓展。中非(南)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和国际管理会计教育联盟平台作用进一步发挥。举办2021中小学国际友好学校年会,通过推动国际友好学校建设促进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

三是人文交流特色项目成效显著。中心稳妥推进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AI教学研讨班4期,培训教师332名;学生AI训练营1期,参与学生300名;举办高校AI人才国际培养论坛2期,惠及师生2000多人;组织实施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86所高校参与;开设多门全球治理系列课程,惠及数千名学生;举办国际公务员职业规划讲座7场,10万余名学生参加实施产教融合促进中外人文交流项目,探索推动形成中国职业教育的标准、方案,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

四是人文交流活动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心组织迎冬奥倒计时200天和100天等“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展示系列活动,30多个国家、20多万中外青少年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参与,关注人数达300多万。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来华留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中心举办中外青年学生孔子文化周活动,151名中外学生在孔子故里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中心还举办世界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会,为青少年提供了解世界、锻炼能力的实践平台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格局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面临新的挑战,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战略意义更为重大,也对人文交流事业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揭示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基因密码,充分彰显我们高超政治智慧和责任担当、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必将有力指引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长风破浪会有时。新的一年,中心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深刻理解中外人文交流和教育对外开放的互动关系中,更好地发挥人文交流服务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积极作用。我们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认识,勇于担当,求实创新,强化落实,以问题、需求、目标和成果为导向,在教育等领域的中外人文交流工作中持续深耕细作,为教育对外开放大局注入新内涵和新活力。

一是加强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中心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准确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围绕中心主责主业,把“两个维护”落实到平台建设和项目活动组织实施的全过程。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强化群众观念,践行“一线规则”,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好与合作单位、服务对象的“亲清”关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是坚持理念引领,推动人文交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中心按照《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加强人文交流相关知识和理念的教育、传播、实践”“让人文交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把人文交流与合作理念融入对外交往的各个领域”的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着力传播“以人为本、开放平等、尊重包容、理解欣赏、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秉持正确义利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文交流理念,推动将人文交流理念融入国际交流合作的各项工作

三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人文交流事业发展。中心服务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积极与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机制中方秘书处对接,加强对机制对象国的研究积累,不断提高服务机制的能力。引导地方学校培育打造教育领域人文交流品牌,支持举办人文交流活动,不断丰富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内涵和成果。进一步发挥中外人文交流网的平台宣传作用,及时宣传报道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会议、活动和项目成果。深化人文交流的相关政策、理论和实践研究,通过课题研究等方式,分国别区域、行业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教育有关司局工作对接,针对专项工作制订年度实施计划,发挥专家作用,加强经费管理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四是积极调动各类主体参与,纵深推进人文交流平台建设。中心深入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建设,出台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指南,鼓励支持实验区中小学与国外学校结对开展经常性的人文交流,探索基础教育对外开放模式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加强对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的指导,引导共建单位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成果导向,创新推动工作开展,服务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完善联盟工作机制,发挥好联盟平台作用,积极推动相关领域人文交流与国际合作。拓宽中外人文交流基金经费筹集渠道做好资金募集、管理使用,鼓励和支持民间中外人文交流项目。组织编纂《中外人文交流年鉴》。

五是服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质量实施各类中外人文交流项目。中心深入推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为项目高校提供优质服务。扎实做好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金砖国家技能发展技术创新大赛等特色项目实施,推动将企业行业最先进的技术、资源、课程搬到学校,促进校企合作参与中外人文交流,构建“技术+人文”模式重点做好职业教育领域人文交流。

六是办好人文交流品牌活动,发挥人文交流育人功能。中心充分发挥人文交流育人功能,以中外青少年为主体,会同相关单位共同办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共迎未来”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活动、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展示活动、世界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会、中外青年学生孔子文化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交流计划等活动,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促进中外青少年民心相通。(作者 杜柯伟 系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

来源:神州学人(2022年第1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中外人文交流展现新作为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