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挑战与机遇并存

当前,逆全球化潮流涌动,新冠肺炎疫情让国际交流按下“暂停键”后,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作为全球化的倡导者和维护者,中国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明确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新时代民间教育国际交流面临的形势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应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确保“不断线”、开拓新途径、探索新方式、赋能新项目、挖掘新内涵,积极探索构建教育国际交流新格局

民间教育中国教育链接世界的纽带

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的一大特色是交流主体的多元化,不同国家的民间教育力量对传统意义上主权国家政府间教育合作形成有益的补充。受古希腊“公民社会”思想影响,西方政治传统和社会文化特别重视基于公民自愿结成的自治团体来进行社会治理,严格限定政府行为边界,偏好“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模式,各级各类民间教育机构也倾向于结社为教育团体,通过凝聚共识、制定标准、形成合力,开展行业自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持续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在西方教育治理体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这一教育治理模式,各级各类“协会”“基金会”等民间教育机构和组织也成为西方开展教育国际合作的主体。相比政府间交流合作,民间交流形式更加多元、内容更加丰富、组织更加灵活,大大提升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规模与实效,成为国家间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成立后,我国民间教育交流艰难起步,在极其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为新中国教育争取了积极的外部发展环境,有力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民间教育交流嵌入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迎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交流规模、层次、频率、布局、成效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我国教育与世界接触和交融的产物,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成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教育链接世界的纽带,并以其鲜明的特色和独有的优势极大补充和丰富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探索和实践,同时通过教育搭建的“友谊之桥”,也成为外国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和中国对外展示发展成就的“靓丽名片”。

所谓“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正是为了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更加便捷、高效、顺畅地推进教育国际交流,1981年,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正式成立,以非盈利、非政治的民间形式加强和推动我国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2021年恰逢协会成立40周年。四十载春华秋实,协会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主动参与各类全球教育合作网络,积极搭建中外教育交流平台,助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目前已与50多个国家地区的170多个权威教育组织和团体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间教育国际交流面临的新挑战机遇

时代是出题人,我们是答卷人。当世界局势风云诡谲,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启新的征程,教育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目标,如何实现民间教育国际交流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教育外事工作者面前的必答题

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当前面临三重挑战。第一,新冠肺炎疫情严重阻碍全球人员流动。为阻断疫情传播,各国不同程度地采取关闭边境和限制人员流动的防控措施,客观上打破了以实地访学、面对面交流为主的传统国际教育交流秩序。《2021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20-2021学年美国的国际学生人数较上一年度减少15%,疫情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二,西方臆造的意识形态斗争严重影响教育国际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冷战和“零和博弈”思维应对中国和平发展全面打压中国发展利益。在教育领域也对正常的国际教育合作和学术交流横加干涉,如限制留学签证发放,限制中国留学人员就读数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无端制裁中国高校,给正常的国际教育交流蒙上一层阴影。第三,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仍有待提升。民间教育交流首先是跨文化交流,对不同文化是否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交流的预期和实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西方的文化历史、社会、生活方式等有了基本的认知,但在交流中依然感到文化鸿沟的存在,这说明我们依然未能解码西方的文化基因如何在坚持“以我为主”的同时以西方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是未来实质性提升交流合作水平的重要课题。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揭示的客观、全面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真理。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在面临重大挑战的同时,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第一,我国坚定不移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步伐从未停滞,教育国际交流持续助力教育现代化进程。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简称《意见》)正式实施,对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进行重点部署,提出“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不断完善顶层设计,着重激发开放动力,持续引导提质增效。民间教育交流在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对标对表《意见》要求中迎来崭新的发展阶段。第二,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仍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虽然当前国际社会出现“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的逆流,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我国发展环境作出的科学研判。深化教育国际合作、推动文明互学互鉴、促进创新成果普惠全人类,仍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特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凝聚全球发展共识、开展互惠合作的全球重要公共产品,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欢迎,为我国民间教育交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极大拓展了合作空间。第三,国际社会普遍期待尽快恢复和发展国际教育合作。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世界各国都千方百计发展疫情而低迷的经济,迫切希望恢复和开辟国际市场,开展国际教育合作的需求和信心也逐渐恢复。2021年10月,由协会主办的第22届中国国际教育研讨会吸引3000多位关心支持国际教育发展的海内外教育工作者与会。被誉为“中国留学市场风向标”的中国国际教育展上,来自20多个国家地区的300多所海内外教育机构参展。英国政府发布最新《英国学生签证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9月,英国内政部共发放近43万份签证给国际学生及其家属,相比疫情前增长了55%,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143%,创有记录以来英国发放学生签证数之最。第四,新科技赋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疫情带来的“物理隔离”成为线上通讯技术迅猛发展的重要助推力。“云课堂”“云会议”“云展览”“云研学”等线上学习、交流、研讨形式不断涌现和成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教育交流的形式极大丰富、效率极大提高、规模极大拓展。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民间教育交流将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力量的加持,实现质的飞跃。

抓住机遇服务教育改革发展

新时代的民间教育交流,挑战机遇并存。作为指导、组织、协调、引领、规范民间教育交流的全国性组织,协会将顺应新时代,在“十四五”时期实施好“一二三”战略,主动服务国家整体外交战略教育改革发展,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编织一张民间交流合作网络。主动了解把握国内需求,帮助更多学校、学生进入教育国际交流圈,积极拓展“国际朋友圈”,开拓实施涵盖各级各类教育、覆盖世界主要国家形式丰富多样的民间交流合作项目,织大织密民间交流合作网络。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职业院校技术大学联盟、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等机构中的咨商地位和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教育政策、规则和标准,提高我国在非官方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其次,建好两个民间教育交流合作平台。一方面建好教育发展成果分享平台重点做好“联合国国际教育日—中国活动”,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主动与世界分享中国教育实践中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新方案,同时欢迎其他国家和机构参与该平台活动,向中国教育界介绍教育发展成果和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建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做大做强“中国国际教育年会”,铸就集智慧、引领、创新、行业、分享“五位一体”的世界最大的国际教育交流平台之一和亚洲最具影响力的教育会展龙头品牌。做实“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继续建设好中国-中东欧、中国-东盟、中国-非洲等区域和次区域院校交流平台,探索与俄、乌、德、法、英、日建立聚焦关键核心领域的专业交流平台,主动对接服务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教育对外高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交流合作层次,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三,打造三个深度服务教育发展中心。一是打造“师生交流中心”。师生交流是国际交流合作的主渠道。要更加注重传统青少年交流项目内涵建设与实效,重点打造“知行中国”“职教夏令营”等品牌,增进中外友谊和民心相通。提升外籍教师引智项目规模与质量,帮助更多院校引进优质外籍教师和足球教练。加快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研发及试用,培养青少年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二是打造“质量保障中心”。积极探索构建跨境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进来华留学、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认证,创新实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教育监测评价服务项目,引领跨境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展涉外教育相关标准的研制工作,以标准化建设推动行业规范发展;打造高水平学术研究基地,为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方向引领。三是打造“能力提升中心”。积极开展学校国际发展能力提升系列项目,助力提升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尽早重启“工匠之师” 创新团队境外培训海外研修团组,建好全国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基地,加强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建设;继续实施“牵手行动——英语教师能力提升”等语言教学能力建设项目,帮扶中西部贫困、边远和民族地区外语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伟大号召,我们将充分发挥民间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独特作用,主动开辟渠道,积极搭建平台,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添砖加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 王永利 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

来源:神州学人(2022年第1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挑战与机遇并存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