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让孩子把书读进去”

金秋十月,在江苏丹阳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丹阳实小”),飘荡在空气中的不仅有金桂的清香,更有沁人心脾的翰墨书香。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浸润心灵。与好书作伴,与梦想同行!” 在学校举行的读书宣誓活动上,550名一年级萌娃底气十足的誓言飘荡在校园里。丹阳实小的一年级新生入校,“我是小小读书娃”读书宣誓活动是人人参加的一项重要活动。

“让孩子把书读进去”

在丹阳实小,读书会从入学第一天开始抓起。

丹阳实小起源于清乾隆年间的鸣凤书院,是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母校,人文底蕴深厚,一直注重孩子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从2013年开始,丹阳实小主动加入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室推动的“整本书阅读”项目,通过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联动,在全校打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并引导孩子实现高质量的深度阅读。

“给阅读应有的重视”

在丹阳实小,阅读是门课程。

“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孩子们高高举起小手,争先恐后说着是谁改变了主人公“威尔伯”的命运。在这堂以“儿童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设计”为主题的丹阳实小教育集团小学语文“新秀杯”赛课活动上,老师臧瑾,通过思维导图、阅读单、视频等形式,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相较于单篇阅读,整本书阅读文字量大,逻辑结构更为复杂,思想内涵更为深刻,对老师的要求无疑更高。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张晨晖说,老师要找到吸引孩子的兴趣点,不仅成为整本书阅读的“推销员”,还要成为孩子读书的陪伴者,“多重角色的扮演对老师是种挑战。”

丹阳实小副校长史仁忠介绍,丹阳实小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一个月一本书上4个课时,每学期至少完成4本必读书目。老师对每本必读书目都按照“课前指导、读中分享、读后交流”三个环节进行备课、上课。通过集体大备课将策略和技巧内化成为老师的必备技能。

“让孩子把书读进去”

阅读课上,老师将孩子的读书热情点燃。

孩子不仅要读书,还要会读书。老师吴建方介绍,在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会运用到预测、提问、批注、视觉化、思维导图等多种策略,童话、童谣、科普、小说等不同类型的图书有着不同的阅读方法。老师会在教学中指导、训练学生慢慢掌握。“我们会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策略方法运用到‘整本书’的阅读实践中,推动孩子向‘同类’书籍的主动阅读。”这意味着,学生读完这本书后,这一类书的阅读方法基本都能掌握了。

面对不同学生、不同书籍,这些策略的正确运用对老师无疑也是挑战。为此,学校推行教科研一体化,加强整本书阅读的研讨,举办针对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设计比赛,以赛促培,将教师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还每年承办镇江市、丹阳市整本书阅读现场会,邀请特级教师蒋军晶、高子阳等来校给老师“传经送宝”。

“打开兴趣的大门”

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阅读的起点,培养兴趣是关键

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成为丹阳实小‘整本书阅读’顺利推进的突破点。老师徐留军在这方面“自有一套”。他认为阅读需要一种氛围,而氛围的营造需要多方合力。首先书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同样的书籍有不同的版本,我会精心挑选那些内容有趣、表现形式更多样丰富的版本来引起孩子的兴趣。这需要老师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

其次,适宜的课程设计方案能够点燃学生读整本书的热情。“不同类型的书籍有着不同侧重的课程设计,老师的引导至关重要。”老师刘玲举例,在《中国神话故事》阅读中,会让孩子们通过游戏来感触神话人物,还会通过与现代科技的联系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孩子们在边读边玩中就把整本书读完了。而针对一二年级的孩子特点,老师袁宇花会通过唱、跳、演的方式,带着孩子一起乐呵呵地跟书“交朋友”。

以“玩”的方式读书在丹阳实小已经蔚然成风。孩子们在课间、晨读、甚至班会上,经常一起玩“你比我猜”游戏:一个演绎故事情节,一个孩子去猜。还有的学生会以“课本剧”的形式去“演”。这样沉浸式的阅读,让孩子真正走进书里,读书的兴趣愈发浓厚。

“让孩子把书读进去”

丹阳实小全力营造师生一起读书的氛围,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可面对那些100页、200页的“大部头”,如何让小学生有兴趣坚持下去呢?老师会帮助孩子合理规划一本书的阅读周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更关键的是老师也会全程参与阅读,师生共读一本书。“自己都不读,如何让孩子坚持去读。”学校大力鼓励老师读童书,凡是孩子读的书,老师都要先读,甚至读好几遍。与孩子随时随地的“聊书”,吴建方发现与孩子的心贴得更近。“在为读不下去的孩子‘添柴加火’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孩子关注的点是什么,课程设计会更有针对性,分享交流更加‘有料’。”

在丹阳实小,各种形式的阅读鼓励,让孩子们的读书热情高涨。“读书有时候需要一些刺激,让孩子有成就感。”史仁忠说,丹阳实小围绕读书开展读书小能手大评比,组织讲故事、课本剧表演、朗诵等多种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读书风采。

丹阳实小的老师们也“各显神通”,创造性地为学生读书搭建平台。徐老师自创《童报》,发明“循环阅读”,让书像漂流瓶一样在教室流转,还建立“童心语文”公众号,班级孩子每学期平均读书10本;蒋老师坚持8年将微博和读书相结合,让孩子将读书点滴用微博记录……

让家长先“读”起来

11岁的樊雨果,每天不读40分钟的书不会入睡,这已经成为雷打不动的习惯,而这个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影响。从幼时起,家长就陪着他每天花两三个小时读绘本,上小学后,几乎每个周末家长都会陪着他一起读书。

“一起读书后,和父母讨论、分享的感觉特别棒”。如今的樊雨果,一个月会读完7、8本书,作文比赛也屡获佳绩。在丹阳实小,像这样的家庭和孩子还有很多。

当父母喜爱读书,孩子耳濡目染,就会对读书产生好感。“亲子共读会使孩子从小体会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 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态度。”在徐留军看来,孩子阅读的种子,必须靠家长去种。

“让孩子把书读进去”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家长读书交流会,家长们的参与热情日益高涨。

丹阳实小格外重视家校共育的“亲子共读”。从孩子入校园的第一天开始,学校和家长关于阅读习惯养成的互动沟通便持续推进。“我们会跟家长沟通创设读书环境的重要性,再明确读书范围、读书时间和书籍名目,还建立读书群,每周至少一次围绕一个主题召开线上讨论会,每个月还有一次线下家长阅读交流会。我们鼓励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读书打卡,一起进步。” 作为一年级的语文老师,袁宇花建立的家长读书群“快乐读书吧”每天都滴滴响个不停。打开群,中秋节“诗词飞花令”、场景歌、家长阅读分享等内容丰富多彩,快乐的读书气息扑面而来。

“亲子陪伴读书,怎么陪,读什么,怎么读,遇到孩子不爱读的书籍又该怎样解决,这些都需要学校的指导。”徐骏翔的家长很感激线上沟通的平台,“比如古诗比较难,怎么让孩子读下去,老师给的建议和方法让我茅塞顿开。”今年才二年级的徐骏翔,读书兴趣浓厚,每天都要把读的书讲给妈妈听。

“读书需要一种氛围,只有家校携手,学校和家里都营造出浓浓的读书风气,才能让孩子真正浸润在书里,快乐阅读、自主阅读。”丹阳实小校长蒋红军说。(王平)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让孩子把书读进去”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