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数学的邀请:数学只是一种发明,为何还那么有用?

我要一次又一次地说明,所谓的数学发现称为数学发明更为确切。——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反复强调:“我要一次又一次地说明,所谓的数学发现称为数学发明更为确切。”维特根斯坦认为,不论是数学实体还是数学真理都是数学家的发明而非发现。

实际上,这触及了所有数学家不肯正视的话题:所谓数学和逻辑的严谨性——有些人愿意称作为理性,不过是人类发明的一种语言体系。

古人创造数学这门语言的目的,是尝试描述藏在世界背后的真相并获得实用价值,但是,人类最后能否找到这种真相,或是精确描述该真相,却和我们运用的语言本身的严谨与否,没有直接关系。

简单来说,是获得真理更重要,还是获得真理的证明更重要?当然,如果真理的价值就在于其是否为真,那么,对真理的证明当然重要。我们在乎的是用锤子做成的椅子,而不是锤子本身或者做椅子的过程,虽然锤子和过程会影响做出的椅子。

然而,我们除了检查锤子本身的结构或做椅子的过程,从内部来证明做成的椅子是同一的椅子,也就是正确的“椅子”,我们还可以,或更多地是直接从外部检查做成的这把椅子是否有用、是否一样。在这里,所谓正确,即内部(结构、过程)同一。

特斯拉的车,无论在美国还是上海生产,无论是5年前还是现在生产,工厂内部只要按照相同(即正确的)数字标准,相同的(即正确的)生产过程,就能生产出相同的汽车商品。

因而,数学中那些看上去天经地义不可置疑的东西(比如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非新增了某个关于世界的事实,而只是换了一种说法(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其实就包含在对三角形的定义中)。

维特根斯坦说,“数学仅仅是一门语言,并不严密更不神秘。”而依照维特根斯坦著名的“语言游戏论”来推论,那么,作为一种语言的数学,也不过是一种游戏而已。

因此,数学只是一种语言游戏,但为何却如此有用?

虽然从数学(数量)上,变来变去,都是一样的,看起来没有什么意义,就像玩游戏一样。然而 ,物体不只有数量这一种性质。

例如,1×6方格组成的长方体,与2×3方格组成的长方体,从数量上是一样的,从数量上是一样的,但是,1×6长方体可以从1格的小洞中出来,2×3长方体则不行。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寓言,长竹竿横竖都出不了门,只有直着才能出门。正是,这种2×3到1×6的变化,单从数量这个性质上看,像是一种游戏,非常无聊。

然而,却解决了问题,非常有用。为什么?

虽然长方体从数量上没有变化,但是,从形状上有了改变,从而,让这种无聊的不变有了意义。

不过,这种有意义并非从数学本身内部产生,而是来自数学之外。

但反过来说,数学特别之处,或者说特别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变来变去还能保持数量上的一致,即准确

数学的这种一致,带来的最大作用,首先体现在人类文明通过数学的分割,可进行多人多年的合作,而让人类文明成果有所累积,不拘于一人一世。

数学作为人类实践工具的强大有效,并不是来源于其天然的永恒正确,而恰恰相反,是来自于其对于现实的某种曲解,对现实不同程度的分解与简化。这种分解与简化,让人类的实践可以累积与合并,从而带来持续的和规模上的实践成果。

遵循数学的方式,让人类的努力,在一时一事中遵循数字显得僵死愚笨,而在百世千代的事业中则显出辉煌伟力。这一点,可以从亲近数字并奉数学为皋臬的商业与科学一日千里的发展,而其他人文学科则循环徘徊难有长进。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未能实现大突破,始终难以走出历史的循环,至近代更是落后于西方,关键在于中国始终未能实现“数目字管理”,便是直觉到了数学的巨大威力。

【书单推荐

这5本书让你三分钟了解数学。

只要你为你的生命驻足一刻,就可以和数学来一次亲密接触。

《最后的数学问题》

数学的邀请:数学只是一种发明,为何还那么有用?

作者: [美]马里奥·利维奥(Mario Livio)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译者: 黄征

出版年: 2019-8

人类思想史上每一次突破性发展,几乎都与数学史上的大发展息息相关,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冲破各种阻力,打破现实桎梏,解放禁锢的思想。

笛卡尔发明解析几何,将几千年来的几何与毫不相关的算术关联起来。而黎曼几何的发明,又冲击了当时的整个几何与数学体系,甚至包括哲学体系,因为著名的哲学家康德就是以欧几里德几何为一切理性批判的基础。

其实不仅仅数学,其他学科(如物理学)和其他领域(如互联网)也同样是这样的。数学的形式是人类发明的,而数学的本质是人类发现的。

这本书讲述了数学的演化过程,从科学、哲学、历史、文化角度全方位地探讨了数学的本质,揭示数学与物质世界、与人类思维之间的微妙关系。

《数学与生活(修订版)》

数学的邀请:数学只是一种发明,为何还那么有用?

作者: [日] 远山启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译者: 吕砚山 / 李诵雪 / 马杰 / 莫德举

出版年: 2014-10

这本书贯通多学科知识,结合日常生活和东西方各国脍炙人口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数学知识和原理交织呈现,犹如一本有趣的故事书。

读者从中不但了解了数学的风貌,而且也能懂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与物理学、化学、天文地理乃至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关联。

数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思考:它可以磨练我们的直觉,让我们的判断更敏锐,它还可以驯服不确定性,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世界的结构和逻辑。

拥有了数学工具我们就可以把那些我们想当然的事情看得更透彻,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万物皆数》

数学的邀请:数学只是一种发明,为何还那么有用?

作者: [法] 米卡埃尔·洛奈(Mickaël Launay)

出版社: 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译者: 孙佳雯

出版年: 2018-12

数学无处不在的威力从何而来?

数学所揭示的真理是人类的发现,但描述这些真理的文字体系(符号体系等)则是人类的发明。

这本书的格局之大令人惊艳,它将数学的历史一下子向前推到了史前时代。

我们看到了史前人类对几何之美的本能追求,看到了古文明时代的人们如何“发明”数学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资料和日常生活,看到了古代贤明君王对数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维护和推崇。

愿读者凭借此书发现数学的本原之美,发现美的本原源于数学。

《数学世界的探奇之旅》

数学的邀请:数学只是一种发明,为何还那么有用?

作者: 布赖恩·克莱格 (Brian Clegg)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译者: 胡小锐

出版年: 2017-10-1

这本书讲述了抽象的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从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那里,我们知道220和284堪称数学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阿基米德试图计算出能够填满整个宇宙的沙粒数量,因此颠覆了原本基于现实的数字系统;由于统计和概率的发展以及对人寿命的预期的研究,保险业应运而生。

数学始终在现实世界和抽象世界之间游走,它产生于现实生活,发展成解决统计、概率、物理等学科问题的工具,直到对黑洞存在的准确预测以及量子物理学的诞生。在数学创造的神秘世界中,犹如脱缰的野马,越来越让人看不懂。

这本书为你找到它与现实连接的痕迹,文科生也能看懂的直白讲述打破你对数学的固有成见,数学不再是你看不懂的公式,你可以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妙用。

《魔鬼数学》

数学的邀请:数学只是一种发明,为何还那么有用?

作者: [美] Jordan Ellenberg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译者: 胡小锐

出版年: 2015-9-5

数学与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息息相关。

你应该提前多长时间到达机场?为什么父母都是高个子,孩子的身高却比较矮?用什么策略买彩票才能中大奖?

数学是一门告诉我们“如何做才不会犯错”的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洞见在混沌和嘈杂的表象之下日常生活的隐性结构和秩序。

这本书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了很多的日常生活问题,帮助数学门外汉习得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技能。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数学的邀请:数学只是一种发明,为何还那么有用?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