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打造让学生一生惦记的思政课

北京一零一中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自诞生之日起便一路与党同行。红色是一零一中的精神底色,责任和担当是一零一人的生命自觉。学校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未来需求,构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德育课程、学科课程、学生文化和实践活动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旨在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近年来,学校通过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构建社会共育机制,打造思政教育大课堂,培养使命感、有担当精神的未来卓越人才

一、着力用好校内资源,充分挖掘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校思政课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增强价值认同。政治学科开设的“模拟联合国”“模拟政协”“学生公司”“GA商学社”等实践类校本课程深受学生喜爱。2021年3月,学校模拟政协社团的两份提案《关于将照护老人技能培训纳入高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议》《关于全国推广食物共享理念减少食物浪费的建议》分别由两位政协委员提交全国政协会议。学科组努力探索在思政课堂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学科德育课程的经验学校关于“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升学生理性精神的实践研究”入选北京重点课题,“在政治课教学中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并推广应用,突出了思政课价值引领作用。

做好思政教育,还要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增强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学校充分发掘其他学科和教学方式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语文学科举办“古韵今声”古典诗词诵读、毛泽东诗词朗诵会、中华赞诗词大赛,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组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与师生面对面,谈人生理想,话祖国未来。数学学科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利用前辈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生物学科组织“根与芽小组”在校园开垦荒地,种植蔬菜,建设果蔬乐园,倡导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地理学科组织学生制作蒙古包、竹楼、窑洞等中华民族聚落模型,举办民族服饰展,进行基本国情教育

此外,学校还通过选修课、研究性学习、学生社团等拓宽思政育人路径。如学生通过破译北京古建筑“密码”、北京建筑民俗文化北京的胡同、北京历史文化发展中国古代服饰艺术、圆明园防渗工程等传统文化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性学习,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积极开发社会资源,以三大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分层分类开展德育工作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广阔的社会大课堂里有鲜活的思政课素材。学校注重将课本与现实相结合,善用“大思政课”,引导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于自己人生规划中。

在起始年级开展“光荣与梦想”的爱校、爱国教育。从2009年起,学校设立诚实守信奖、热爱劳动奖、勤俭节约奖、助人为乐奖、绿色环保奖、服务社会奖等奖项,每年校庆日举办优秀道德风尚奖颁奖典礼,在全校树立良好行为模范,培养学生崇德向善。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开展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校园各类活动,培养爱校爱国的情感。邀请航天英雄杨利伟等英模给学生做讲座,聘请三位航天员担任校外辅导员,在学生中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鼓励学生“为祖国的强盛发奋读书”“为民族的未来锤炼本领”。组织学生到西柏坡寻根、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凭吊,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意识,激发他们树立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坚定信念

在初二、高二年级开展“忧患与自豪”当代中国国情教育学校成立近百个学生社团,在开展社团活动中进行国情教育。连心社、微笑社团、小红帽等社团组织学生先后到海淀区聋儿康复中心、松堂临终关怀医院、顺义太阳村、海淀环卫中心、中关村交通支队开展志愿服务和慰问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进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增强社会服务意识。邀请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子、航天工程师钱永刚,军事科学院院长钱海皓,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宁宁等专家给学生作国情报告,就国防建设、海洋权益、金融危机等问题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学生知国爱国,进而激发学生报国之志、报国之行。

毕业年级开展“使命责任”理想信念教育。当前,青少年学生中存在多元价值取向,学校特别重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初中年级以“集合在共青团的旗帜下”为团建主题,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校级中学生业余党校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红色摇篮,引导学生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近五年来,共推荐73人参加海淀区中学生业余党校学习,20人参加市级中学生业余党校学习学校每年在圆明园举行高三学生“十八岁成人仪式”,让学生走进“国耻”之地,不忘国耻之痛。500名学生在庄严的国旗下宣读“成人誓词”,特殊的场景,特别的仪式,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激发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实现个人远大理想与担当中华民族复兴重任紧密结合起来。

三、延伸整合其他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教育合力

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文化思潮多元碰撞,尤其是“00后”青少年在思想、情感、观念、感觉、思维、心理等方面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因此对学生的教育要因势利导、因时而变。学校探索建立“大思政”育人格局,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一是建立“班主任+双导师”制的学生指导模式。班主任不仅要做好日常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还要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人生导师的角色,包括辅助生涯教育、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协调各方面资源为学生发展搭建平台等。所谓的“双导师”指的是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校内导师以学生科任教师为主,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涯规划等各方面进行指导。初中实行配给制,即学校为有需求的学生在自愿基础上安排导师高中实行抢选制,即学生像选课一样在网上直接选择意向导师。校外导师以家长和校友为主,充分发挥家长和校友的资源优势,特别专业职业两方面的优势,弥补学校和教师在此方面的不足。校外导师每学期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一次以上,组织职业体验活动一次以上,并负责建立班级职业体验基地。

二是建立“家长+学长”制的学生指导辅助模式。家长在学校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引导孩子思考:三年后我将在哪里?我适合学什么专业?初中三年我要怎样度过?高中三年我应提高哪些能力和素养?我应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未来我想从事何种职业?我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我应过什么样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帮助孩子进行科学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学长以在校高中生和大学生为主,实行“高中带初中”“大学带高中”的大带小模式,协助学弟学妹进行学业规划,包括学习方法辅导、学段特点和学科特点交流、大学专业及其课程设置介绍等。通过学长的指导,学生可以了解高中学科、大学相关专业的相关情况,为他们更好地做选择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三是建立“校外辅导员+社会基地”制的学生实践模式学校充分发挥 “社会名人”的示范作用,聘请党的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为学校法治副校长,聘请航天英雄杨利伟、景海鹏、王亚平,深潜英雄唐嘉陵,作家王蒙、梁晓声、梁衡、毕淑敏、舒婷、张抗抗、铁凝、莫言、曹文轩、周国平,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艺术家六小龄童等人作为学校校外辅导员,多次到校与学生进行交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大餐。学校非常重视社会实践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了100多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既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圆明园、三·一八烈士墓、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又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淀稻香湖非遗文化科学城、苏州昆曲院、梅兰芳大剧院等;既有代表中国科技先进水平的联想、方正、华为百度航天员中心等企事业单位,又有了解社区社会的福缘门社区、青龙桥派出所、风华打工子弟学校、海淀区绿化队等机构;既有满足学生不同职业体验需求的学校、医院、科研单位、创业中心、部队院校等,也有让学生有不同人生阅历的松堂临终关怀医院、聋儿康复中心、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等。在这些实践基地中,学生不仅丰富生命体验,发展道德认知,陶冶道德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还锻炼了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通过一零一中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做好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牢牢抓住思政课和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学校红色基因,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二是要注重挖掘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锤炼本领。三是要注重发挥家长、校友作用,形成学校德育共同体,实现合力育人。构建紧密联系的家校良性互动平台,让学校真正成为教育孩子服务社区、连接社会的共同学习中心。四是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内驱力。依据尊重、责任、体验、自主的原则,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自主规划、自觉实践、自查自律、自我教育的道德体验培养模式实现过程学生参与、形式学生接受、成效学生认同的目标。五是要构建积极健康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是“无言胜有言”,对学生的熏陶与浸染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当学校成为每个人一生惦记的“母校”,教育成功了。

(陆云泉 作者系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校长)

《人民教育》杂志2021年第10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打造让学生一生惦记的思政课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