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天和”逐梦背后的陕西高校力量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冯丽 通讯员 王翠萍 张玥)4月29日11时23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中国空间站工程首个航天器天和核心舱顺利送入太空。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在这次被称为“继‘两弹一星’后中国最重大的科研探索任务”中,也有着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和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科研人员的贡献。

西工大载人航天工业设计团队深度参与了空间站核心舱的研制开发工作,承担了空间站核心舱、梦天舱以及舱载单机设备的工业设计和人机工效等任务。此外,团队还参与设计搭建了“空间站核心舱”的1:1演示验证舱,在空间站核心舱最终的研制定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工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魏炳波院士团队承担了中国空间站应用任务中的空间材料科学实验项目,利用核心舱内装载的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平台,开展空间环境中深过冷金属熔体的热物理性质测定及快速晶体生长研究。目前,实验材料已随核心舱进入太空,等待航天员在轨进行样品加载、实验操作和样品回收。该项目实施将促进人们对微重力条件下材料性质和相变过程的理解,为系统开展后续空间材料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空间机械臂是空间站的重要设备,而视觉系统则是空间机械臂的“眼睛”。西安交大电信学部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科研团队就是为空间机械臂装上明亮的“眼睛”,使空间机械臂在视觉系统的引导下顺利完成成舱段转位、悬停飞行器捕获、辅助对接、货物搬运、辅助航天员出舱等任务。

“十年磨一剑!亮剑时刻!”这是王飞教授在微信朋友圈写下的一句话,短短的9个字背后,是历经十余年的一份答卷。自2007年起,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大郑南宁教授就带领科研团队参与空间站机械臂视觉系统研制。西安交大王飞教授是项目的承担人,他和团队齐心协力,从事空间站机械臂视觉系统设计、软件开发与硬件产品的研制工作。历时十余年的攻坚克难,王飞项目团队先后圆满完成了原理、电性与正样产品的研制任务。

从事攻关任务多年,团队成员杨海伟博士是第一次在发射现场观摩。听到群众挥舞着国旗,唱起《歌唱祖国》,还有“祖国万岁”的欢呼,杨海伟露出了腼腆的笑容,“激动、自豪,但更多的是还要更努力的决心。一次次的通宵熬夜,一次次的反复实验,我们团队完成了任务,没有辜负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天和”逐梦背后的陕西高校力量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