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教学原则与策略

当前,学生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生活中缺少汉字学习环境,且家长无法提供足够的学习支持,是“三区三州”语文教师在工作中普遍面临的实际困难。教师不仅要解决语文课程将口语转换为书面语的问题,还要帮助学生实现由少数民族语言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思维的转化。[1]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2]识字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统编语文教材(以下简称教材)在课文中对生字词的数量并没有明确的限制,字词的梯度比较大,主要强调教学识字方法和学生自主识字。本文希望通过梳理统编语文教材识字的编排,为“三区三州”语文教师有效进行识字教学提供支撑。

统编语文教材强调汉字的根本地位和重要性,重视识字方法的训练,强调学生自主识字以及在生活中的积累与应用。识字教学不是阅读教学的附庸,但也不能同阅读教学脱离开来。

为了打好学生的识字基础,教材在低学段设有专门的识字单元。教师应重视识字教学,注意即使在课文单元中,识字内容也不仅仅是阅读的从属。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上循环复现、难度螺旋上升的特点,利用好教材,将识字与阅读相结合,通过多种方法,为学生打好识字基础。

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结合学情,对教学目标有清晰的判断。弹性与适应性是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比如,一年级上学期的目标是认识常用汉字300个,会写汉字100个;一年级下学期的目标是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二年级上、下学期要分别认识汉字450个,会写汉字250个。这里提出的数量,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中最基础的保底数。随着年级的增长,课文长度明显增加、难度明显提升。学生语文水平较薄弱的地区要集中力量夯实基础,教师将目标定为达到教材规定基本识字量即可,并且要严格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原则,切忌混淆对“认识”和“会写”字的要求,加重学生负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进行拓展和提高,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更大坡度的上升储备能量。

其次,教师需要找准学生识字困难的症结。2020年教育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针对民族地区五年级学生进行了语文水平监测,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基本限定在教材范围。监测结果显示,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时,学生对形近字的辨识掌握情况较好,汉字的结构与笔画、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义项掌握情况较差。特别是汉字的结构与笔画部分,得分率最低。以填空和问答题形式考查时,答题中的错别字现象比较明显,即便是抄写测试,“算”“擦”两个结构较复杂的汉字也存在部件书写错误的情况。并且,学生对基础日常词汇不够熟悉,无法正确书写汉字的情况比较严重,比如很多学生把“荣幸”写成“容幸”,“锻炼”错写为“锻练”或“锻”字少一横,“村庄儿女各当家”写成“孙庄儿女各当家”。监测结果说明,加强学生对汉字结构的掌握,进一步以教材为纲夯实基础是非常必要的。低学段特别是一年级,作为形成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基础学段,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们主要谈谈识字教学的实施策略。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与其在网上找寻各种花哨的资源或扩展材料,不如真正吃透教材,准确识别教材中可以用来进行识字教学的版块和内容,充分利用已有资源。

以低学段教材为例,可以集中用于识字教学的部分有:

识字单元。低学段教材每册设置一到两个专门的识字单元,以韵文形式为主,结合图画提示、汉字拆分、字族文识字、猜谜识字等识字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渗透汉字文化,着力于激发识字兴趣,指导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书写提示、展示台等版块。“识字加油站”按主题或场景提供生活常用词语供学生积累;“字词句运用”通过音近或形近字填空、汉字替换部件组合成新字等练习,在应用中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我的发现”提示学生汉字中偏旁表意的作用;“书写提示”对应课标“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的要求,训练学生按照正确书写顺序写字;“展示台”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自主识字。由于“三区三州”学生可能在生活中缺少语言环境,“识字加油站”中必要且常见的生活词汇,对他们来说不见得是口语到书面语的迁移这么简单。处理这一环节时,教师可以尽量通过图画演示、动作演示、场景启发等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建立学生对生字形、音、义之间联系的记忆进行词汇积累,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活学活用。

课后练习。包括“读一读,记一记”和结合课文理解完成的应用练习。教师往往会忽略,课后练习也是识字教学的重要材料。此类练习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从课文中选择包含生字的词语,给出相同义项的拓展词语。如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给出“水井、井口”“战士、战友”“乡亲、亲人”等词语。出自课文的词语,可以唤起对语境的回忆;为生字拓展相同义项的词语,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并积累生词和用法。在《一个接一个》《夜色》《人之初》《小池》等课后练习中,“读一读,记一记”部分都属于这种情况

二是列举课文中类型相近的词语,通过意义的勾连帮助学生识字和了解字义。如一年级下册的《四个太阳》,将“碧绿、金黄、火红”“清凉、香甜、温暖”等词语分组罗列在一起;二年级下册的《田家四季歌》,把“播种、插秧、耕田、采桑”等词语列在一起,借助类型词可以起到方便理解、加深记忆的作用。

三是给出词语范例,让学生模仿着说一说。这种习题其实是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语法结构。比如一年级下册的《我多想去看看》,给出“弯弯的小路、宽宽的公路、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等偏正结构的短语,《怎么都快乐》总结了“跳绳、踢足球、讲故事”这一动宾搭配结构;二年级下册的《寒号鸟》给出了“冷得像冰窖、热得像蒸笼”的程度补语用法。虽然教师不必给出专业的语法名称,但是可以引导学生比照例子,进行积累和拓展。

通过课后练习进行生字训练的前提,是学生熟悉和理解课文。此类练习往往借助语境,让学生通过应用加深对字词的理解,扎实、灵活地掌握生字。通过加深对练习的理解,教师也应认识到,识字教学与课文教学密不可分,识字教学应该融合在具体的课文学习中。

熟练掌握并引导学生使用多种识字方法

教材提供了多种识字方法,教师应用心领会,正确掌握,综合运用恰当的方法带领学生识字,并鼓励学生利用这些方法自主识字。

利用拼音识字。二年级下册之前的三册教材,课文采用全文注音形式,为学习生字提供了拐棍。同时,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如何通过汉语拼音查字法来查字典,为学生更自由地自学汉字、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借助拼音学习生字,积累常用词汇的表达。

利用插图识字。借助图画理解生字,为低学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词汇储备不足的学生提供了便于理解的方式。教师要有意识地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帮助学生识字、了解字义。如,一年级下册《咕咚》《小壁虎借尾巴》两篇连环画课文,训练学生借助图画认读生字的能力;《小猴子下山》课后练习用生动的图片直观说明了“掰、扛、扔、摘、捧、抱”等生字的意思;《动物儿歌》的插图不仅呼应课文,也体现了课后练习中的“蜘蛛结网、蚯蚓松土、蝴蝶飞舞”等词语的意义。又如,二年级上册《树之歌》以照片形式展示“梧桐、白桦、银杏”等等生字组成的树木的样子;《拍手歌》插图对“孔雀、雄鹰、飞翔、大雁”等有生动的诠释。

利用字理识字。字理识字是统编教材强调的重要理念之一。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从象形字、会意字等角度进行了尝试。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是一个再三出现的重要内容。如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一课,通过“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的规律;语文园地四中“脖、肚、腿、脚”等标示身体部位的汉字,教师可以对偏旁的意义进行提示;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栏目中对偏旁的梳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汉字结构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适当讲解字理,可以“培养学生对汉字正确的感觉和认识,使他们对汉字的构造充满了探索的兴趣,喜欢认字和写字”[3],但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文字学依据,不能凭空臆造字理,见形生义”。[4]

通过上下文识字。这种识字方法,也体现了识字与阅读的紧密联系。一年级下册的《树和喜鹊》《要下雨了》两课都以批注的形式强调了这一学习方法,生动说明了语境对于字词掌握的意义。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在课后练习中让学生猜猜“泥泞、年迈、晶莹、寻觅”的意思,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体现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有意识引导,同时也是对一年级下册中所学识字方法的再现和应用。

通过拆分汉字结构,类比识字。统编语文教材选择的需要认识的汉字,都是衍生能力强、常用的基础字。从一年级开始,教材通过对既是偏旁又是部首,且构字能力强的新偏旁的学习,训练学生分析汉字结构、形成初步的字形分析能力。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分别以“日”和“寸”为核心,发散出“明、星、早、阳”“过、时、对、村”等包含相同部件的汉字,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认识,即汉字是由一些部件经过不同拼组构成的。这样的发现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后期快速识记更多结构更复杂的汉字,也为二年级上册学习部首查字法打下了基础。再如,《我多想去看看》包含了新偏旁足字旁,生字为“路”,《怎么都快乐》包含了“跳”,《操场上》包含了“跑”,《咕咚》包含了“跟”。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示,让学生发现足字旁时常构成左右结构且意思和行走有关的汉字。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串联起同类字,形成类比记忆

以上所说,并不是识字方法的全部,还有反义词识字、熟字带生字识字、反复范读识字等很多方法。“三区三州”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应点拨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并鼓励学生运用已知的识字方法和已学的生字、偏旁开展自主识字。

改变教学习惯、改进教学方法

教材中的课文部分对生字词数量并没有明确的限定,因此有些教师还按照老办法教学。当前,将全部生字进行穷尽式处理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为了避免学生负担过重却所得寥寥,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积极思考,吃透教材,革新观念,改变不适应教材和教学的习惯,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阅读中存在生字,磕磕绊绊地适当“跳跃”,并不会影响整体文章的理解。这些障碍可以通过拼音注音辅助、上下文提示、插图辅助理解等方式来解决。

其次,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应具有整体观。整体观指教师应对全套教材、全册教材、各个单元和单元内部的关系有清晰的认识。在汉字教学时,要从汉字的结构、偏旁、拼音、构成部件和课文内容等方面整体着眼,灵活关联比较,及时复习已学汉字。比如,一年级下册《小公鸡与小鸭子》要求会写的汉字有“他、也、地”,《动物儿歌》又学习了“池”字,教师可以提出“也”,给出加2笔、加3笔的不同要求进行“旧字变新字”游戏内容的复现和前后关联是统编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特征。又比如,《我多想去看看》提到“弯弯的小路、宽宽的公路”,学生应该能够及时联想起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一课中“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学到《四个太阳》中表示颜色的汉字时,学生应该及时联想起《明天要远足》中“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以及《项链》中“蓝蓝的大海”、“雪白雪白的浪花”和“金色的项链”。学到二年级下册《寒号鸟》“冷得直打哆嗦、热得直冒汗”,学生应该可以联想起《小公鸡与小鸭子》中“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这些复现,会使学生记起,原来很多生字都是见过面的“老朋友”,从而产生亲切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再其次,教师应尽量给出例句或语境,将字词的用法融入其中,从而避免干巴巴地讲词讲字。毕竟,识字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而是阅读和应用的必经之路。比如,《树和喜鹊》学习了“只、种、乐”三个多音字,教师可以给出句子,如“听音乐可以带给人快乐”“奶奶在院子里种了各种各样的花草”等,帮助学生分辨不同情境下汉字的不同读音。

最后,教师还要更加重视结合生活识字。统编语文教材非常注重让学生留心周围的世界,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师应该尽量在班级和校园内创设识字氛围,弥补学生生活环境中缺乏汉字学习氛围的缺陷,并且引导学生意识到身边处处有识字资源。除了教材中提出的在包装盒上识字、结合其他学科识字以外,还可以通过宣传画识字、通过手机和电视识字等,帮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总之,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汉字的正确认识,增加积累,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为今后阅读和写作的学习打牢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晓非,吴瑞林.从课程内容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文课程和汉语课程的关系[J]. 中国民族教育,201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1.

[3]王宁.谈字理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科学识字教学之二[J].小学语文,2015(03).

[4]常志丹.偏旁、部首、部件解析[J].小学语文,2017(12).

(作者:王陆正,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1年第1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教学原则与策略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