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云南省民族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探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2017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再次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解决农村等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缺乏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不断下降等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且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

通过统计云南省近9年的教育相关数据,笔者对云南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各级政府及学校落实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政策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存在两点误区

误区一: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混淆。当前,很大一部分人仍将国家提出的“到2020年普及高中教育”,简单地认为是“普及普通高中教育”,并连带地认为到2020年学生不需要参加中考便可接受高中阶段教育。这是对政策的误读。实际上,高中阶段教育不仅包括普通高中教育,还包括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比如中专、技校和职业高中等。

误区二:与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相割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完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任务,进一步指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总体思路是“政府主导、补齐短板、普职并重、关注内涵”。对“普职并重”的解读更强调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因此,职业技能教育同样也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职业教育发展对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需求,优化高中阶段的教育结构发挥着突出作用。

云南民族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现状

当前,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云南高中阶段招生总数呈持续上升趋势,教师队伍的规模持续壮大,如2019年全省普通高中专任教师人数是2011年的1.5倍。

然而,从整体上来看,全省高中普及工作仍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普职教育发展不协调。从表1数据可知,从2011年到2019年,普通高中招生数增加了8.67万人,上升35.56%;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招生人数比例却由2011年的47.85%下降至2019年的42.78%。此外,中职招生人数与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中职在校生数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数的差距持续扩大。到2019年,这一差值已分别达到8.34万人与24.42万人。当前,虽然云南省在民族地区开展了中等职业教育“9+3”免费试点,对缩小普职发展差距,改革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人才培养体制,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还是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普职教育发展不协调的状况。

表1 2011-2019年云南省普职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单位:万人)

 

年度

          招生

        在校生数

普高

   中职

   普高

    中职

2011

24.38

22.37

67.59

66.11

   2012

26.13

22.26

70.62

67.06

2013

26.74

21.96

73.74

59.53

2014

26.81

21.55

76.85

58.91

2015

27.45

22.03

78.28

59.79

2016

28.82

23.68

80.58

61.84

2017

29.79

23.98

83.41

64.84

2018

30.25

23.00

86.49

65.01

2019

33.05

24.71

90.91

66.49

二是各地区之间差异明显,学校布局不均。以昆明、保山、文山、大理2020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为例,截至2019年底,昆明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共206所,招生105078人,在校学生305765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95%;保山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26977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53795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9.0%;文山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共52所,其中普通高中28所,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7940人,普通高中70048人;大理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76290人。其中,从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总数看,文山学校数仅为昆明学校数的近1/4;从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人数看,大理在校生人数与昆明在校生人数的比例为1:4;从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看,保山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较昆明低3.95%。此外,各地区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高级中学主要集中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与全国部分地区不同的是,云南有完全中学,即从初一到高三的学校教育部根据完全中学的硬件设施及师资力量等划分等级,一级完全中学分布多集中在地州政府所在地。农村、乡镇学生对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优质高中学校紧缺。云南教育公布的2018年省一级高(完)中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排名靠前的10所学校,有8所位于昆明市,另有两所分别位于曲靖市和临沧市。昆明、曲靖等市近年来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相对较快,而绥江县、个旧市、广南县等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相对落后,被批评与警告,可见各地区之间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云南民族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难点所在

高中阶段教学资源不足,大班额问题突出。截至2019年底,云南普通高中学校数为547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为405所,高中毛入学率达到84.33%。目前,虽然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有所提高,但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大班额、超大班额问题在普通高中班级中仍然存在。尤其是在省内的民族地区,如富源县、昭通市昭阳区、富宁县、墨江县、宁蒗县最大校额偏大,广南县、富源县、巧家县、昭通市昭阳区、永善县、陆良县、红河县、富宁县、宁蒗县、镇康县部分班级班额偏大。有研究者在调研中发现,云南普通高中招生阶段民族地区生源不足,与高等教育大众发展间的矛盾逐渐加剧。这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基础教育质量不高等因素相关,全省部分民族地区的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徘徊在50%左右,许多学生初中毕业就放弃继续升学的机会云南省不仅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而且是边境省份,人口组成具有复杂性。教育基础水平与人口比例之间的不合理匹配,导致民族地区出现了大班额问题,尤其是县城里的学校,大班额问题更为突出。

轻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云南省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不均衡,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倾向。在云南民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普通高中相比也相对落后,这与高中阶段教育不合理的人才培养方式有较大关系。在教学方式上,学校普通文化教育和升学教育为主,轻视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从云南省大学的专业结构设置上可以发现,文科专业所占比重较大,理工科专业相对较少。这就使得在高中阶段教育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对自身发展规划不清晰,家长和学生在选择时对学校认同感不高,普遍轻视职业教育现象严重。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自身办学条件不足外,也很少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存在着专业设置不合理、实习机会少、“双师型”教师不足等客观因素,使得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较慢。再加上职业教育学费的增长,一些地区“读书无用论”观念严重,造成大量学生辍学打工。

高中教师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以2013年河口瑶族自治县为例,当年录用的82名中小学教师,有20人选择离职,流失率达24%。多数教师认为地区落后,没有发展前景,入职不久便选择离职。与此同时,云南民族地区的一些乡镇农村受位置偏僻、气候炎热等因素影响,对新教师的吸引力不足。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该州在2012年原本预计补充新教师1287人,实际招聘教师924人,仍存在363人的较大缺口。新编教师“补充难”的现象在云南民族地区并不少见,在多数高中学校里还普遍存在着教师老龄化严重,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普遍缺少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教师,长期缺乏“双语型”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等问题。尽管各地区加大了对专项教师的招聘力度,但多数教师仍不愿意到民族地区任教。除了当地条件艰苦、待遇低外,地理、语言、习俗存在差异,职业激励不足,教师培训机会少,发展空间小等因素均不利于高中教师队伍的稳定。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环境特殊,教育保障条件薄弱。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3.37%。受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省内民族地区多具有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难度大,教育发展任务重等特点。云南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为地区不平衡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民族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对云南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造成的阻碍。各地区间不仅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教育发展也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州县等贫困地区,人口多且学校教育质量不高。一些民族地区学生受家境贫困和社会传统观念的制约,接受教育的愿望较弱。

加快云南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路径探析

积极化解大班额难题,促进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云南教育厅在认真贯彻《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教基〔2017〕1号)精神的同时,科学制定出了《云南省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为落实2022年底全面消除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2025年底基本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额的规划,云南省各民族地区应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指导,因地制宜选择发展路径。首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流。一方面,支持规范民办普通高中发展,鼓励各地引进云南省内外名校品牌、先进管理理念和优秀管理团队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和管理运行模式,增强办学活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另一方面,各地区应根据学校数和人口流动趋势,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创新优化现有教育资源,如实行分地区联合招生政策,允许学生就近跨地区上学,以减少人口密集地区学校压力。其次,适当稳定农村学校生源。加大农村学校的建设力度,建设好各类教室,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提高学校凝聚力。同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强化政府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主体责任,加大对大班额问题严重的贫困县支持力度,督促县级政府合理规划高中学校布局,使学校建设用地得到保障,不占用不乱用,支持各地区采用新建、改造扩建、整合置换等方式扩大高中办学资源。最后,通过建立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互通机制,试点综合高中办学,采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互通机制进行教育教学,允许学生自由转读,进一步缓解消除大班额、大校额现象。

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升整体办学能力水平高中阶段教育不能一枝独秀,也不能特立独行。在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同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也要并驾齐驱。在云南民族地区,由于教育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滞后,不少普通家庭的孩子对一些收费较高的学校只能望而却步。虽然中等职业学校对农村学生、城市贫困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学费全免,以期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和思想压力,但由于学校地处城市和相对发达地区,交通费和生活费仍不可避免地给学生家庭造成负担,因此云南省应落实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奖学金与助学金拨款标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吸引民族地区优质生源。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结合地区特色教育才能有实际意义上的发展云南职业教育招生曾经连续出现负增长,这是因为学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认为职业教育意味着低人一等,社会认可度不高,民族地区的学生亦是如此。因此,云南省各级政府应深入民族地区,加大对所辖学校职业教育的宣讲力度及实训基地建设投入,转变传统观念。云南民族地区具有浓厚鲜明的民族特色云南省各级政府可结合各民族地区实际,将该地区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或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精细化和专业化,与此相对应地设立一批特色专业和实习实训基地。同时,通过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一批科技种植的能手,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解决该地区富余劳动力的问题。除此之外,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它意味着教师不但要有教师资格,还要有职业资格,能够横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具有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以更好地促进产学研相融。云南省应坚持“精力向职业教育集中”的原则,从企业引进或聘用教师,他们利用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将学生日常学习到的书本知识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并为学生答疑解惑,为云南省中等职业发展培养并输入人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发展提供保障。根据中编办、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设置的方法和标准,结合各学校的实际在册学生数,按照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测算,云南普通高中专任教师现缺编10045人。加强云南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重视少数民族师资培养。在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方面,少数民族人才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云南师范大学附中、云南民族中学高中民族班已累计为各类重点高校培养输送精英骨干人才5500余人。云南省在此基础上,应继续鼓励支持在高中举办特色民族班,加大对少数民族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强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由于民族地区办学成本较高,为贫困地区中小学配齐相应数量的音体美师资需要政府担起责任出台一些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扶持政策。另外,相关部门也应改善山区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在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名额比例分配上给予更多优惠,吸引更多教育人才扎根奉献山区教育

(作者:刘颂迪,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0年第11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云南省民族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探析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