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全国政协委员杨希雄:打通技术要素机制梗阻,实现高校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北京5月20日讯(记者 梁丹 董鲁皖龙)“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从现实来看,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不好转’‘不愿转’‘不能转’现象突出。”全国政协委员、荆楚理工学院副院长杨希雄说。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承担着重要和关键的角色,高校成果转化问题是实现创新引领发展必须努力解决的重要战略性问题。为什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会出现“不好转”“不愿转”“不能转”现象?

杨希雄分析,一方面,一些高校倾向于通过复杂的程序审批来规避可能出现的决策风险,事务流程的繁琐让部分渴望科技成果转化的利益攸关方望而生畏。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在科研绩效评价中地位有待提升,也导致教师对科技成果转积极性不高,也造成部分教师在选择课题研究方向时未以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以及企业技术需求作为出发点,研发出的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此外,整个创新产业链条上的政、产、学、研、金紧密联动的体系还没有形成,很多高校科技成果不能直接服务于市场。

如何破解梗阻,促进高校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是关键。”杨希雄认为,可通过建立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制度、推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完善高校教育评价体制和人事政策制度、改革高校考核评价机制和收益分配制度等,破解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制度壁垒,适应科技成果转化科学规律和工作要求,免除高校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后顾之忧,激发教师科技成果转化动力,增强高校教师成果转化的内在动力。

对此,他建议,首先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随着科技成果“三权”的下放,“有没有权转”“有没有意愿转”已经不再是拦路虎。“有没有成果转”“是否转得顺”,将成为新的改革课题。未来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疏通科技成果和市场中的现实堵点。其次是要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高校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政产学研结合形式、委托研发、中试车间等,实现科技成果提供者与科技成果使用者的即时互动,缩小科技研发与转化间的距离。

“此外,还要努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有机过程,为顺利推进成果转化,高校应设立专门机构,如科技开发部、技术转移中心等,专项受理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工作,建设高水平科技条件服务平台。”杨希雄说。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全国政协委员杨希雄:打通技术要素机制梗阻,实现高校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