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坚定“四个自信” 创世界一流体育大学

摘 要:通过梳理“四个自信”的产生过程及不同维度,有助于深刻理解“四个自信”的内涵。“四个自信”的支撑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努力奋斗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坚定“四个自信”,切实把握体育和教育发展内在规律,争创世界一流体育大学。

关键词:“四个自信”;世界一流体育大学

“四个自信”的产生过程

梳理“四个自信”的产生过程,有助于深刻理解“四个自信”的内涵。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首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从道路、理论和制度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概括。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6年6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把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并列,第一次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即四个自信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对文化自信的构成、地位和价值又作出精辟论述,深入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反映了中国共产党21世纪以来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不断汲取文化营养,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升华理论体系,不断巩固伟大事业的根基,“四个自信”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个自信”来源的维度

1.“道路自信”来源的维度。辛万鹏、路娜娜(2017年)从理论、实践、历史、现实四个维度,阐释了道路自信的来源[1];魏晓文、王金玲(2015年)从科学理论、历史、现实三个维度阐释了道路自信的来源[2];康雁冰、林明(2016年)则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对道路自信的来源进行了阐释[3]。从专家学者的观点中可以看出: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来源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来源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化,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来源于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来源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越走越宽广的成功实践。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来源于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强国富民之路的历史足迹。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来源于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直面不足、困难,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智慧。

2.“理论自信”来源的维度。马孟庭、赵远风(2016年)从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三个维度阐释了理论自信的来源[4];吴大兵(2012年)从理论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依据、价值取向和实践精神三个维度进行阐释[5];程京武(2013年)从理论自觉、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综合创新四个维度阐释如何增强理论自信[6];祝玉峰等(2013年)从理论自觉、理论成熟、成功实践、普遍认同、空前关注五个维度阐释了理论自信[7]。从专家学者的观点中可以看出: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来源于理论的自觉性,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的每个阶段,始终贯穿着中国共产党注重理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和敢于发展创新的理论自觉。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来源于理论的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开放性和客观性,从而使得理论有理性的渊源,有丰富的滋养源泉,有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的动力,因此理论能够不断成熟。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来源于理论的人民性,理论的宗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来源于理论的实践性,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人民是理论的创造者,又是理论指导下社会实践的主体,从实践的效果看,中国革命和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实践进一步验证了理论的科学性,因而也得到了国内外的空前关注。

3.“制度自信”来源的维度。贾绘泽(2016年)从历史维度、世界维度、价值维度三个维度阐释了制度自信[8];吴大兵(2013年)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过程的科学性、基本构架的科学性、实践检验的科学性三个维度论述制度自信[9]。从专家学者的观点中可以看出: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必然性。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超越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特别是与政治制度相比,具有能够集中体制优势办大事的效率,呈现出鲜明的优越性。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利益,具有鲜明的人民性。

4.“文化自信”来源的维度。章琳(2010年)从不忘本来,历久弥新有骨气;吸收外来,兼容并蓄显底气;面向未来,创新发展有生气三个维度阐释文化自信[10]。任勤顺(2016年)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实践性、创新三个维度论述文化自信[11]。安晓静(2016年)从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本前提、文化实践是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力量三个维度谈增强文化自信[12]。从专家学者的观点中可以看出: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深厚的历史厚重感,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放包容的大度,能够不断学习借鉴,也能够不断地吸收转化。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核心文化的主脉,更有创新发展的支脉,具有核心价值观的稳定性,也有借鉴和创新的活力。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直在文化自觉中绵延,在文化实践中完善,在文化认同中不断升华,形成全民族的共识。

坚持“四个自信”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首先,要成就事业,必须解决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的问题,这直接决定了事业立意的高远和目标追求。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其次,要成就事业,必须解决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的问题,这直接决定了事业为谁服务、为谁谋利益。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投身到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把自己的劳动和奉献融入为全体人民谋利益的高尚事业之中。再次,要成就事业,必须解决依托怎样的体制机制发展的问题,这直接决定发展条件和发展模式。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结合中国国情和资源条件,结合所从事工作的实际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计划,形成与制度相适应的发展模式、管理模式、治理模式。最后,要成就事业,必须解决以怎样的文化凝聚精气神的问题,这直接决定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坚定文化自信,要深刻领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精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爱岗、敬业奉献的价值认同塑造团队精神,以诚信守诺、友善互助的准则、尺度形成团队文化

坚定“四个自信”,创世界一流体育大学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北京体育大学(以下简称学校)肩负着体育与教育的双重责任。需要深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坚定“四个自信”,把握体育和教育发展内在规律,争创世界一流体育大学。首先,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坚持“党是领导一切的”政治原则,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坚持“四个自信”,切实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要求,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凝聚全校智慧,建成世界一流的体育学科建设,建成综合性、高水平、有特色的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其次,完善学科布局,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加强体育学一级学科建设,突出大学的学科特色。围绕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目标真抓实干。面向奥林匹克,面向健康中国,面向学科前沿,完善学科建设总体布局。把握竞技体育发展主线,构建教学训练竞赛综合体系。奥林匹克学部以“精英培养为主题”,以培养人才为目的,以竞技体育发展为主线,构建“纵向一条龙,横向一体化”的训练体系和“多层次、多元化”的竞赛体系;构建青少年体育教育体系,为国家队建设和完善青训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为国争光的目标。以三大球为重点,以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为依托,以品牌赛事为核心,打造大学的特色体系,增强核心竞争力。再次,围绕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培养体育人才。针对解决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优化运动项目布局,既面向强国发展战略又立足传统特色,强优势,补短板,在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功夫,探索办学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和标准。最后,以世界眼光高点定位,深化国际交流合作。高点定位,参与全球教育、体育竞争。围绕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搭建为国争光的平台。以奥林匹克运动学部为主体,整合学校“教、科、训”的优质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以冰雪运动和三大球为先导,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科学训练和竞赛管理。深化改革,实现训练、竞赛、教学、科研等领域深层次的、务实的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增强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师资队伍能力,培养大学文化,形成“北体风格”和“北体气派”。(作者陈立人,系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

参考文献:

[1]辛万鹏,路娜娜.论道路自信来源的四个维度[J].学理论,2017(5):17-18.

[2]魏晓文,王金玲.论道路自信来源的四个维度[J].江西社会科学,2015,35(1):172-178.

[3]康雁冰,林明.正确把握“道路自信”的三个基本维度[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6(2):25-28.

[4]马孟庭,赵远风.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三个维度[J].大连干部学刊,2016,32(8):13-17.

[5]吴大兵.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三个维度[J].学习与实践,2012 (12):53-57. 

[6]程京武.增强理论自信的四个维度[J].红旗文稿,2013(6):25-26. 

[7]祝玉峰,韩小敏,邹祥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五个维度[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3,14(5):97-99.

[8]贾绘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三重维度[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 (2) :5-10.

[9]吴大兵.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三个维度[J].桂海论丛,2013,29(4) :6-9.

[10]章琳.从三个维度坚定文化自信[N].光明日报,2010-08-04(16).

[11]任勤顺.从三个维度认识文化自信的特殊重要性[J].前进,2016(12):52-54.

[12]安晓静.文化自信三个维度[J].人民论坛,2016(25):228-229.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坚定“四个自信” 创世界一流体育大学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