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他就是我们中的普通一员

2018年8月,湖北省黄石市首批组团式援藏的6位教师来到我们山南市曲松县中学,开启了为期3年的援藏工作

两年多来,6位援藏教师把无私的大爱献给高原教育,加深了藏汉友谊,推进了民族团结一家亲。作为他们的同事与援藏工作的见证者,我撷取他们中普通一员的二三事,来记录他们真实的风采。

与君相识

6位教师里,高个子、面相憨厚的郑自卫老师给我的印象最深。他来自黄石市下辖的大冶市,从教25年,当过8年中学校长,他是这次援藏工作队的队长。

“未来三年,我们团队期待与大家融为一体,在曲松中学教育的田野上共同耕耘,共同播种民族友谊的种子,共同为曲松学子奉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他在初次见面时是这样说的,两年多来也是这样做的。

学校一周后,他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出台了《曲松中学援藏教育团队教学交流结对实施方案》,确定了藏汉教师结对交流的措施与环节。一个月后,援藏教师开始学习简单的藏语。对于日常生活用语,他们虽然无法达到流利交流,但基本都能听懂。

难能可贵的是,郑老师对我们藏族学生的名字着了迷。他对我们说:汉族人的姓名一般由三个字组成,第一个是姓,第二个是家族中的辈分,第三个才是名字。而藏族学生的名字一般是四个字,没有姓这一说法。每一个藏族孩子的名字,都凝结了父母的祝福与期望。

郑老师的班里共有40名学生,他不但记住了所有学生的名字,而且找我们本地老师一一询问学生名字的意义,并完整地记录在笔记本上。通过充分了解,他与学生的交流格外顺畅,很快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深受学生喜爱。

在全校的学生思政工作会议上,郑老师对学生提出了情系曲松、立足西藏、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愿景。在学生集会中,应学生要求,他诠释了“英雄”的定义。他教育学生要有刚毅气,必要时具备侠义之风。他谈起家族里一位爷爷曾在台儿庄战役抗击日寇,两次担任敢死队队长。虽然在战争中身负重伤,但爷爷奇迹般活了八十多岁才去世,祖辈的刚毅气让后人自豪,也激励后人在困难面前不气馁、不认输,百折不挠,勇敢面对。这些言传身教,让我们的学生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给予了他们不同的认知与感想,带来了理念的碰撞,延展了民族文化交流的时空。

与君相知

到校后,郑老师成了学校的援藏副校长,可他从来不把自己当干部,有活就揽。他还带起了九年级两个班的化学课,在援藏团队的领队中是不常见的。我有幸跟他成为一个学科组的同事,和他越发熟悉了。

郑老师对人耐心诚恳。虽然我和他常常在一些观点上有分歧,但我还是喜欢跟他聊天、跟他争论,因为他会认真地解答我的每一个疑惑。还记得,第一次听我的课时,他给了我很高的评价和许多中肯的建议。他的鼓励让我这个兼带生物课的语文老师找到了方向,变得底气十足。学科组里的同事都说:“郑老师的作风体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透着真诚。”

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是郑老师援藏后遭遇的重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他常常自我反思、反复总结,不仅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还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学生管理——爱心感化,学生学情——掌握清晰,认知规律——把握准确,方法选择——有效适宜”,这是郑老师援藏一年后写下的教学心得。我想,他的心得值得我们所有本地教师反思。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次考试中,郑老师所带班级的成绩不断取得进步。更可喜的是,他被学生亲切地称为“郑爸爸”。这个称呼来之不易,也让我们看到他对学生付出的一片赤诚之心!

他总怕辜负了学生那一张张渴望知识的纯朴脸庞,于是更加废寝忘食。他经常课余时间留在办公室里继续辅导学生,并建立学生互助学习小组,监督学习进度。他还经常跟我们本地老师交流经验,请教教学方法。

他从不觉得我们原有的督促检查、强化记忆、分步消化理解等方法落后,反而觉得适合,只是需要再融合一些现代教学理念才能实现因材施教。这还真是新鲜事儿!因为总听人说我们本地老师的教学方法落后、刻板。而他,却始终相信存在皆有意义和价值。

在生活中,我们互称“老铁”。他就像大哥一样教会我们很多东西,只要有好书好文都会分享给我们。渐渐地,我也开始喜欢读书、写作了。我特别佩服他的文笔和表达能力演讲稿、讲话稿、朗诵稿在他那儿真是小菜一碟。他在公开场合讲话从来不拿稿子,总是用一口流利的湖北普通话征服在场的所有人,同时有种震破话筒的气势……他还会写一手好字。总之,跟他有过交情的人,无不为他的才华折服。

盼君康复

为了援藏,郑老师放弃了中学校长这一相对优越的身份待遇,走进高原成为一名普通教师。曲松的海拔近4000米,缺氧常常让他嘴唇发乌、心慌气短。由于空气干燥,他的喉部、鼻腔每天都感到干燥疼痛,有时早上起床还会流鼻血。即便茶杯不离手、唇膏随身带,他的嘴唇仍然干裂,晚上经常失眠。

作为同事,我们真心地替他着急。而他不仅没有怨言,反而一直在努力适应我们的生活、教学、饮食。几次学校放长假,他都是最后一个离校的人,从未因为家在远方而提出额外要求、搞特殊化。我们常常觉得,他就是我们中的普通一员。

高原生活给郑老师的身心带来了极大考验,但他对高原和高原人却总是一往情深。两年多来,他从原单位和黄石的企业共争取援藏资金5万元、衣物80多包、新棉鞋380双,为单亲家庭贫困学子捐款2000余元,还十多次为生病学生提供药物,将他们及时送诊。即使在自己住院动手术期间,他还为我们曲松中学争取援藏项目资金,还在朋友圈中为曲松患病的群众奉献爱心……据我们了解,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他的父母都是残疾人,仅靠他微薄的工资赡养。他对西藏、对曲松中学的民族情怀,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

去年,郑老师因甲状腺结节动了个大手术,医生要求他必须休假。近期,他没法归队了。这几天他的学生总缠着我问:“郑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呢?我们想他了……”听后,我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到底是怎样的付出,才会换来这么多学生如此的念念不忘啊!

其实,孩子们的“郑爸爸”没有因为生病闲着。他把自己两年多的援藏工作做了反思,并写来与我们交流。他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民族地区教育更须我们实践、反思、提升,希望在未来的援教工作中家校联手、师生和谐、教得精彩、学得专心,能实现‘援师出高徒’的愿景。”

最后,我想对他说:老铁,祝您早日康复,我们等您归队。加油!

(作者贡嘎旺姆,系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曲松县中学教师)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1年第2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他就是我们中的普通一员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