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创新驱动发展的“硬核”动力

2020年12月18日,“2020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50人”推荐榜单在2020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22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上发布。该榜单是全球化智库(CCG)、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课题研究组收集整理,并经过专家组评选推荐最终确定的,50位2020年在各自领域有着开创性成就的优秀海归代表榜上有名。

这50名入选者行业背景广泛,涉及公共卫生、教育科研、投资金融文化体育、国际组织等多个领域。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他们凭借自身广阔的国际视野与丰富扎实的理论学术基础,引领所在行业平稳度过疫情动荡期,在后疫情时代为大批后来者树立行业标杆。他们在国内外创造了多个业内“首次”,推动我国产业升级与转型,也通过自身躬耕不辍、勇于探索和挑战创业家与科学家精神,鼓舞和激励着更多的人。他们是杰出的中国留学人员代表,也是2020年度中国科技创新、产业革新、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创新驱动发展的“硬核”动力

他们坚守在抗疫一线,为中国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巨大贡献。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他们第一时间奔赴疫区,指导医疗、开展救治、建议并参与制定新冠肺炎防控措施,抓住疫情防控与救治的要害,关键时刻做出关键之举。中国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一直致力于传染流行病学研究与防治实践,疫情暴发期间,他始终奋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参与、建议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对我国有效防控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长期从事呼吸内科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成果丰硕、实绩突出,从非典到新冠肺炎,他第一时间奔赴疫区指导医疗救治工作,始终站在抗疫一线,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推动者;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学院内科学系主任张文宏带领的华山医院感染科蜚声海内外,在疫情暴发后,张文宏担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用“接地气”的方式科普防疫知识,成为网民心目中的“硬核”医生。

他们在抗击疫情、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他们积极应对疫情挑战,突破重重障碍、探索新领域、开拓新模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时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为抗疫作出积极贡献。为助力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他们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孜孜不倦投身扶贫事业;或将本职工作与扶贫相结合,用科技扶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首席研究员陈士林将中药材知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在从事科研工作近40年的时间里,他带领团队始终如一地将中药的基础研究和相关技术推广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把中药科研进展写在祖国大地上,让世界看到中医药的珍贵价值。作为中药领域的“中国高被引学者”,陈士林一直以“科研成果”说话,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助力中药研究在深入实践的同时走向国际舞台;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是中国公共管理教育的先行者,他带领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布局长远也着眼当下,力促中美等国际间沟通对话,在疫情防控中,他深度参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及武汉、北京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他们在学术与科研上取得具有首创性重大成就。他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鲜活的探索力和创造力,在空间物理学、化学、气象学、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学院副院长周琪院士多年来深耕干细胞研究,创造了国内外干细胞生物研究多个学术研究上的“首次”,领导我国在相关学科发展建设上取得质的飞跃;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院士长期从事超薄膜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物理性能研究。2013年,他带领其研究团队,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该成果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后,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震动。其成果将推动新一代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器件的发展,可能加速推进信息技术革命进程。2020年,薛其坤获菲列兹·伦敦奖,成为首个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科学家;作为当代中国IT和互联网行业领军人物,张亚勤持续关注并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发展应用。2020年,他入选世界前1000顶级计算机科学家名单,加入清华大学担任智能科学讲席教授,牵头筹建“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读书20年、工作30载,张亚勤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培养人才、驱动产业来回报国家和社会,这是他内心深处始终不灭的情怀。

他们在国际组织中担任要职,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话语权。他们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国迈向世界的步伐将越来越快。龚克是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成立50年来首位担任主席的中国科学家,他致力于团结全球工程界,推动中国积极融入国际技术工程的发展中,努力为应对全球挑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2020年,在他的带领下,wFEO高度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传播情况,在首个“促进可持续发展世界工程日”之际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声明》,号召全球工程师共抗疫情;身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任行长,金立群在逆全球化潮流下,带领亚投行坚守多边主义原则,承担起更多国际责任,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亚洲力量。2020年,金立群连任亚投行行长,将继续引导积极探索金融市场的创新工具,帮助成员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

他们带领企业赴美上市,与国际前沿市场接轨。在全球疫情肆虐、中美关系紧张等不利背景下,他们带领企业赴美上市,成为在线教育、生物医疗、物流、生活消费等行业的国际新生力量,他们中有多位学者型企业家,坚持带领公司走自主创新道路,深耕技术、扎实科研,成为各自领域的商业翘楚。从医学研究生投资人,再到创业者,汉雨生始终深耕生命科学领域,因看好精准医疗未来发展,他创办燃石科技,从中国肿瘤NGS第一证,到NGS赴美第一股,汉雨生不断拓展生命广度,寻找生命的不确定性,用科学守护生命之光,让世界看到中国医疗行业的崛起;邓锋专注投资早期科技创新型优秀企业,如APUS、中科创达、美团网、华大基因、海洋音乐、燃石医学等。2020年,他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位投资人”。后疫情时代,邓锋及时转变投资逻辑与策略,在资本寒冬之下,他秉持“三不投”原则,以专业的态度,观察风口,静待机会,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

她们表现突出,彰显创新创业中的女性力量。在2020年度的榜单中,女性人物身影频现,她们中有中国著名企业掌门人、上市公司CEO,也有跨国公司在华负责人、中国智库探路者,她们用自己的成就证明了女性的精神和力量。她们中有两度前往利比亚进行战地报道、被称为“沙漠之花”的凤凰卫视主持人傅晓田。作为节目主持人,傅晓田对谈国际风云人物,她坚守“中国心”,以“中国眼”看世界,向中国讲述世界,对世界诠释中国,成为沟通中外的桥梁;她们中有充满梦想和激情的创业者柳青。柳青是原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如今是滴滴出行的总裁,她带领滴滴出行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移动出行平台,在疫情期间承担企业责任,发挥网约车力量为抗击疫情作贡献,疫情后又积极探索新的增长领域,推动中国网约车走向新阶段;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晨在疫情最危急的关头始终恪守职业准则,用专业、客观与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应对抗疫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力保检测工作顺利进行,日夜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因其在疫情防控一线作出的突出贡献,2020年4月28日,吴晨获颁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并在同年9月获得全国抗疫先进个人称号。

他们敢想敢做、年轻有为,是创新创业的中坚力量。近年来,“85后”“90后”迅速成长,新生代们正凭借着创新性和颠覆性技术、产品与商业模式,成为传统产业的赋能者,成为新兴产业的探索者,亦为萧条的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付昊桓年轻有为,已经两次捧起全球超算应用领域的最高奖“戈登·贝尔”奖。他带领年轻团队走进高性能计算应用研究领域的国际舞台,成为超算领域的学术新秀,让中国的技术获得世界瞩目;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浩宇是个“90后”,他带领大禹节水布局“三农三水”新产业定位和八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有效完善了公司产业结构,实现了公司在产业上下游链条的大集成,并创立“大禹灌溉商城”电商平台,开启大禹节水集团线上线下联动销售的新模式。在抗击疫情期间,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体现出新一代商界精英的担当;作为小红书联合创始人兼CEO,毛文超带领小红书探索商业征途,创造了中国互联网的“独角兽”奇迹,开创了新型电商模式,成为中国新型电商行业引领者,他代表着新环境里的年轻一代创业者,敢想敢为、勇往直前,探索未知世界。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国家呼唤更多留学人才投身与奉献。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度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8.03万人。从1978至2019年度,已有4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6.28%。越来越多留学人才的回归,必将为我国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注入“硬核”动力。

来源:神州学人(2021年第1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创新驱动发展的“硬核”动力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