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国之重器新征程

日前,作为第55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20)的组成部分,第五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论坛主论坛在长沙召开,主论坛以“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国之重器新征程”为主题。

深化工程教育改革 推进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在致辞中指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杜玉波指出,一要聚焦国家战略,开启高等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既要置身“发展格局”,又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彰显高等教育使命担当。二要深化质量革命,开创高等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各高校围绕工程教育创新发展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多样化探索,实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深刻转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模式和有效经验。三要推进多维融合,开拓高等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格局。要着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深度融合、线下线上紧密融合。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这个“催化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促进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要着力完善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要深化落实产教融合的激励政策,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忠明在致辞中指出,高等工程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相互支撑,对加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过多年发展湖南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一是拥有较强的办学实力。二是拥有较强的工业基础。三是拥有成功的产学研合作经验

朱忠明表示,湖南省将科学谋划十四五高等教育专项规划,把高等工程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大力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主力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能力。不断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激活人才技术、体制机制等创新要素,增强工程教育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担当使命创新能力的工程领军人才技术骨干,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

迈上新征程 建设高等工程教育强国

教育部高教司一级巡视员宋毅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工程教育改革加速发展,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体系。2020年,教育部将陆续推出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储能技术学院等等,持续推动新工科再深化、再出发。面向未来,高等工程教育承载着新的使命责任,高等工程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新工科建设,加快培养工科类专业紧缺人才,促进高等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振海认为,高等工程教育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支撑和引领国家发展未来的重要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也迈上了新征程;进入新时代,面对大变局,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也有新思考:首先是坚守不变之道,强化立德树人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根本,着力培养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二是把握世界发展的大势乘势而为,着力培养创新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三是增强教育自信,着力铸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工程教育体系。王振海也希望在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之前能率先建成高等工程教育强国,使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成为世界工程教育领域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教育升级为打造国之重器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论坛上中,中南大学校长田红旗院士介绍了中南大学实干担当、质量为本、融合创新的办学底色,学校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定位,发挥世界上完备的有色金属学科链,百年积淀的湘雅医学学科群,与中国铁路共发展的轨道交通学科群的特色引领作用,对接交通强国、制造强国、健康中国、军民融合,从国家战略解决了一批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培养了大批国家重点领域的行业领军人才技术骨干。中南大学聚焦新时代工程人才核心素养,开展“五个深度融合”的高等工程教育探索与实践: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实践教育与行业发展深度融合、双创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工医交叉与特色培养深度融合、国际教育与国际产业深度融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务副校长房建成院士,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工科高校如何参与医学人才培养、与医疗科技创新对接的探索。房建成说,医工交叉是我国医疗技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理工科高校医工交叉是科学技术历史机遇。2019年5月31日,北医三院和北航牵头成立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整合理工科高校资源,推进医工交叉,发挥工科高校医学优势,破解发展难题。房建成也对我国医工交叉高层次人才培养做了探索与思考。他建议:一是做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群,培养有医学素养的优秀工程师(工+医),二是开拓医学科学与工程领域,培养有工程科技能力的执业医生(医+工),让他们学点大数据、人工智能再上临床,培养复合型的医生。

国防科技大学的王怀民院士从升级软件教育的角度做了报告。王怀民指出,软件通识教育的升级,要帮助所有学科,理解如何用算法和编程思考自己本领域的问题。要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编程工具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信心。这需要要做好三个衔接。一要和中学教育衔接,二要和当下衔接。最后是和未来衔接要促进软件通识教育和其他相关教育的融合衔接,贯穿整个教育的全过程。

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王怀民指出,未来的软件,是一个人机物融合的泛在系统提供支持,软件未来针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帮助学习系统能力的标准从计算机空间拓展到网络空间,要建立起软件新形态相适应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方法,强化解决以网络为平台的复杂系统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勇于开拓新时代软件学科无人区的探索能力,以适应我国今天的发展。王怀民建议,在所有工程学科的学生当中建立需求工程和领域软件工程的能力,帮助学生把软件能力和自己专业相结合,提出如何把算法和程序变成可以复用的软件需求表达能力,同时要培养这些相关学科的人员能够和软件学科的人员、其他工程学科的人员有效沟通交流,形成合作。在软件实践教育中,王怀民建议,通过开放共享、大众协同和持续评估的流程,推进软件实践教育开放大规模协同体系下得到有效的升级。(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记者 张春铭)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国之重器新征程
分享到: 更多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