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聂利新:没有困难,我来干什么

大美新疆,那里有甜美的葡萄、脆爽的哈密瓜、闻名世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成群的牛、羊、骆驼,人人向往之。可是,只有亲自到过和田的人,才有真切的体验。

聂利新是来自北京顺义仁和中学的一名支教老师。2018年5月,当听说和田需要支教教师时,他按捺不住激动之情,主动报名参与支教。“那一刻,我的心中升腾起一份力量——我要到和田去,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聂利新说。

聂利新:没有困难,我来干什么

我知道你是谁

也知道你为了谁

二十多年的从教经验,让聂利新越发觉得内心经不得触动,尤其是看到教育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需要援助,他更想起自己的责任与担当。近两年的时间,这里的一草一木已熟悉,一街一道亦踏遍,但是一桩 桩、一件件和这里师生相处的画面,令他永远难忘。

初到和田,一切都是新鲜的、陌生的。聂利新需要尽快去适应环境,更要尽快去适应“和田节奏”。从2018年9月到当年年底,他先后教授八年级10班、八年级8班。2019年开学初,又增加了八年级7班的教学任务。频繁地调整班级,给聂利新的教学带来非常大的挑战,但他都欣然接受了。

为了尽快了解学生的学情,聂利新狠狠下了一番功夫,先后记住180多个学生的姓名。因为他认为,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首先就要知道他们是谁。这180人中,有近一半的学生是维吾尔族人,他们的名字都比较长,多的可达10个汉字。“一开始,有些名字我读都读不顺利,现在已经能随口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了。”聂利新说,为了记住学生的名字,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姓名的含义,比如“麦迪乃姆”表示“慈祥的”,“艾则买提江”表示“英雄”等。他还通过家长在朋友圈分享的学生生活、学习照片,加深印象。这番功夫也让聂利新有了意外收获,“我发现,在与每个学生谈话时,将姓名的含义与父母对他们的期待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有一种非常自然的亲近感。”聂利新说。

经过不懈努力,聂利新不到一周就记住了所有学生的姓名。学生对聂老师这么快就记住他们的名字感到非常惊讶。学生阿卜杜·瓦日斯就曾兴奋地说:“太神奇了,这么快您就知道我是谁。有的老师教了我一年都不认识我,每次叫我回答问题都是用手指着我说,你来回答。”看到学生的喜悦之情,聂老师也非常开心,并真诚地说:“希望你也知道我是谁。”孩子们则调皮地回答:“我不知道您是谁,但是我知道您为了谁!”

困难算什么

“大山”吓不倒我

“一天要吃半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这是和田真实的写照。每天,聂利新要从驻地步行25分钟来到学校。“经常是刚在人行道上走几分钟,鞋上、裤脚上就是一层厚土,嘴里的沙粒在牙齿间吱吱作响。”聂利新说,每天回到驻地,第一件事就是漱口、洗脸、洗头,拍打裤腿、擦皮鞋。尤其是进入春季,看来封闭严实的塑钢门窗,也抵挡不住细沙的侵入。一夜之间窗台、桌子上就会有厚厚一层细沙。

这里与北京相差两个多小时的时差,使聂利新的生活作息也乱了套——睡眠不足造成头痛头晕、无精打采,水土不适造成皮肤干燥、嘴唇干裂、嗓子干哑,时不时的上火牙痛,折腾得他有苦难言。和田地区偏硬的水质导致五年前就已摘除胆囊的他,再次发作肾结石。“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令我全身大汗淋漓,不能正常行走,只能在床上不停翻滚,痛不堪言。”即使这样,也改变不了聂利新援疆的初衷。“没有困难,我来干什么?当逃兵不是我的性格!”聂利新说。

在和田五中,聂利新教两个班,120多人。面对超大的班额,他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高效的课堂教学迎接每一天。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聂利新力争把每节课都精心设计成有新意的课堂。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每天,120本学生作业要全批全改,放在桌子上都能达到聂老师的头顶了。每次批改作业,计算步骤是否正确、推理过程是否规范、书写是否认真等,都要求他瞪大眼睛,聚精会神,来不得半点马虎。“问题较大的作业,我会一对一地找学生面批、面改,有必要的还要与家长沟通,了解一下家庭学习环境,以对症下药。”聂利新说。 

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有些学生总是跟不上整体的进度。在聂利新的班上,伊力扎提同学的英语成绩非常优异,但数学极差。上课时他还总爱趴着,不听课。了解到这名学生有出国意愿后,聂利新便对他多加关注:课下推心置腹的谈话,课上多给他机会回答问题并及时表扬。慢慢地,每一个眼神,每一次肯定,让懒惰、爱睡觉的他变得喜欢上了数学课,期末考试成绩也明显提高。伊力扎提用他不太标准的汉语自信地说:“老师,下次期末考试我还要得个进步奖。”

聂利新的学生中,数学成绩在个位数的学生不在少数。这也激发了聂利新的斗志,不断尝试寻找提高学生成绩的方法。比如,在每日一测中,聂利新利用课前五分钟,检测前一天讲过的基础过关题。课上就及时批阅。对有问题的学生面批、面改,不过关绝对不放弃;对每次全对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他们保持学习状态。如今,课间的时候,聂利新身边总有一群学生围着他追问各种问题,这已经成为办公室一道靓丽的风景。 

北京教育理念在和田生根发芽

作为北京援疆教师,如果目光只盯着自己教授的两个班,只想提高自己班学生的成绩,就太狭隘了。把首都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到和田,让它们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是教育援疆工作的意义所在,也是聂利新的支教工作信条。

通过观察,聂利新发现,这里的学校相比北京学校缺乏生气勃勃的景象。结合自己在北京的工作经验,他向和田五中领导提出了建议——逐步推进校本课程,以激发学生潜能,也给老师们提供一个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他的建议果然被校方接受了。

随后,聂利新按校领导要求,在数学组、理化生组做了两场讲座,细致入微地介绍校本课程建设的要点和方法。这两场讲座受到和田五中领导、老师们的高度好评,聂利新也因此被任命为数学教研组组长,“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令我工作更有动力,也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和田的风沙再大,我有一颗坚强的心面对风雨;和田的教育教学环境再薄弱,我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支撑我前行。‘首善,实干,团结,奉献’这八个字牢牢记在我的心间,指引着我的行动!”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聂利新正是带着这份沉甸甸的信念,满怀激情地来到了和田,冲向支教第一线。“还记得,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学生那份渴望求知的眼神;还记得,在课间,一大群学生围绕在我身旁,争先恐后问问题的场景;还记得,在教研组活动上,我将首都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同组老师分享的时刻……”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令聂利新暂时无法返回和田。但是,初三毕业班学生的学业一天也不能耽误。聂利新克服种种困难,在几天内将教材、课件、教案、习题等资料准备齐全,通过视频、语音、文字等方式在线教学,没让学生耽误一节课。孩子们晚上11点以后在线提问的情况经常发生,聂利新每次都耐心地答疑,并鼓励学生有问题及时问,几点都可以。

选择了支教就是选择了寂寞与坚强,选择了支教就是选择了奉献与壮美。支教工作时间虽然只有两年,但聂利新感觉很充实。“我会将这段经历永远地珍藏在心里,支教生活是我生命当中不可磨灭的一笔,生命因为它而更加丰富和精彩,这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不竭动力。”聂利新说。 (文/现代教育报记者 韩莉)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一资讯站 » 聂利新:没有困难,我来干什么
'); })();